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穿金甲
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
(2)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黄__沙__万__里___,__频__繁__的__战__斗__磨__穿__了__将__士__们__身__上__的__铠__甲__,__不__将____ __敌__人__打__败___绝__不__回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ǔ yuè
遗憾 五岳
tì lèi
涕泪
qiān rèn
千仞
fǔ mó
抚摩
wū xiá
巫峡
三、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 1.不破楼兰终不还( B ) A.楼上的兰花 B.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 ) A.快要天亮 B.将要揭晓
·· 3.五千仞岳上摩天( B )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三首诗的作者已经 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这三首诗又写了些什么 呢?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3.这首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 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感__时__花__溅__泪__,__恨__别__鸟__惊__心__。_____
4.关于最后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 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B.诗人白发苍苍,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 想见,可见诗人已经步入老年。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拓展积累
形容壮士的四字词语: 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勇往直前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气壮山河 舍生取义 描写爱国的四字词语: 以身许国 精忠报国 为国捐躯 毁家纾难 爱国如家
二、百字练笔。
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之后会有怎样的表现?请 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
_示__例__:__听__闻__这__个__喜__讯__,__我__不__敢__相__信__地__睁__大__了__双__眼__,__鼻__子__一__酸__, _眼__泪__就__不__受__控__制__地__流__了__出__来__,__打__湿__了__我__的__衣__裳__。__我__回__头__看__向__ _我__的__妻__子__和__孩__子__。__他__们__脸__上__也__洋__溢__着__喜__悦__的__笑__容__,__哪__里__还__有__ _一__丝__忧__伤__。__我__胡__乱__地__将__诗__书__一__卷__,__高__兴__得__简__直__要__发__狂__了__,__心__ _里__想__着__我__要__放__声__高__歌__,__纵__情__饮__酒__,__趁__着__春__光__回__到__故__乡__,__坐__着__ _小__船__,__从__巴__峡__穿__过__巫__峡__,__一__过__襄__阳__就__直__奔__洛__阳__。____________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 今存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作品:《示儿》《卜算子·咏梅》 《书愤》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4.本诗与陆游的《_示__儿__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 者对__百__姓_的同情,对_王__师_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_统__治__者_ 的不满。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 1.因何喜。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唐___代诗人__杜__甫____写的。诗
人听说___唐__王__朝__的__军__队__收__复__了__蓟__北___,喜极而泣,作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____喜__悦____的心情。这首诗被 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A.摩天轮
B.碰到天,形容极高
·· 4.青春好作伴( A )
A.春天
B.青年时期
5.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A.回头看 妻子:A.男子的配偶
B.再看 B.妻子和孩子
(A ) (B )
四、下面的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思是“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
兴得将要发狂”。
( √)
②从“巴峡、巫峡”,再到“襄阳、洛阳”距离很近,所
以诗人能快速回到家乡。
(× )
一、延伸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①破②山河在③,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④,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⑤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⑥欲不胜⑦簪。
错的打“×”。
(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塞外边关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
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 )
(2)诗句中写了三个地名:青海、雪山、玉门关。它们距离很近。
( ×)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将诗句中的词语与所表达的内容用线连一连。
黄沙
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
百战
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
( √)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 因何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唐___代诗人__杜__甫____写的。 诗人听说_唐__王__朝__的__军__队__收__复__了__蓟__北_____,喜极而泣,作 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__喜__悦______的心情。这首诗 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 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 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 为世所称道。有“诗家夫子”之誉,又被后人 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 送辛渐》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层层浓云。
指青海湖。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即玉门关。 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一作“竟不还”。 一作“斩”。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摩天】 【遗民】 【胡尘】 【王师】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 这里指金统治。 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碰到天,形容极高。 金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 南宋朝廷的军队。
第四步:查资料
查资料,填一填 1.王昌龄,字__少__伯___,_盛__唐__著名的__边__塞__诗人,被
称为七__绝__圣__手__。 2.陆游,_南__宋__朝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_示__儿__》等。 3.杜甫,__唐___代诗人,字__子__美____,与李白合称
“__李__杜___”,作品有《_登__高__》等。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课后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万仞(rèn)
· B.襄阳(xiāng) · C.鼻涕(tí)
·
衣裳(chǎng)
· 蓟北(jì) ··摩天(mó)
二、读拼音,写词语。
yí hàn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中的“河”指___黄__河____,“岳”指___华__山____。“三
万里”言河之____长_____,“五千仞”言岳之____高_____。这 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遗民泪尽_____胡__尘__里____,南望___王__师_____又一年。 (1)补充句子。 (2)对“遗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第二步:岳 蓟北

涕泪
cháng
衣裳
xiāng
襄阳
登山游戏

遗涕
摩 岳

真棒!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万仞(rèn)
· B.襄阳(xiāng) · C.涕泪(tí)
·
衣裳(chǎng)
· 蓟北(jì) 摩··天(mó)
【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破】 【楼兰】 【终不还】
(2)诗人写这首诗不是因为( C ) A.国家平定了叛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到战乱期间,黎民受苦、颠沛流离,因此感怀。 C.诗人听说蓟北被叛军占领,悲从中来。
2.喜欲狂。 (1)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青__春__作__伴__好__还__乡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__晴__好__的__天__气__里__放__声__高__歌__,__开__怀___ _畅__饮__美__酒__,__趁__着__明__媚__的__春__光__相__伴__,__我__正__好__回__到__我__的__故__乡__。__
__青__海__长__云__暗__雪__山__,__孤__城__遥__望__玉__门__关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理解“迎凉”,判断正误。
(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
凉爽。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