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2015届大学本科)题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9月目录摘要 (2)前言 (2)1.我国的海洋权益现状………………………………………………………………1.1 全面理解海洋权益内涵…………………………………………………………1.2 正确认识海洋维权形势…………………………………………………………1.3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 2 3 42. 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5)2.1政治利益 (5)2.2经济利益 (5)2.3安全利益…………………………………………………………………………3.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3.1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6 6 63.2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7)3.3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 (7)3.4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 (7)4.结语 (8)谢辞 (9)参考文献 (9)浅议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
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
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海洋权益;争端;中国;资源;经济;策略前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2012年年初以来,我国周边海域热点频发,维护海洋权益形势严峻,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海洋权益,如何看待我国的维权形势,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有哪些,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深化理解,提高认识,并为之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1 我国的海洋权益现状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此外,我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的舰机骚扰、跟踪和监视,严重影响了我船的正常作业。
在南海,海洋权益受到侵犯更加严重。
一是岛屿被侵占。
二是海洋资源被掠夺。
此外,中国自1999年开始,每年宣布南海实行夏季休渔期。
但受到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严重挑战,越、菲两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我休他不休,乘我渔民不出海之机大肆捕捞。
1.1 全面理解海洋权益内涵何谓海洋权益?一般的理解是国家在认识和利用海洋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例如,毗连区管制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他国管辖海域的航行权利、行使公海六大自由的权利以及分享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利益等。
严格来说,海洋岛屿主权及领海主权在性质上高于一般的海洋权益。
但依据“陆地统领海洋”的原则,海洋岛屿主权是主张岛屿领海等管辖海域及其相关权利的基础。
因此,维护岛屿主权一般也被视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任务。
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干的现代海洋法规定了各国在不同海洋区域的权利和义务,是各国主张海洋权益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据。
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并不排斥、否定一国依据其他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如历史性权利。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并不仅仅限于维护我岛礁主权和我管辖海域的权益,在其他海域,如他国管辖海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我国也享有相关的海洋权益。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法享有在这些海域通航、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维护海上安全等权利和利益,是完全合法的、正当的。
1.2正确认识海洋维权形势岛屿主权和海洋划界争端,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海洋资源开发争端,在国际海洋事务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存在60多处海洋岛屿主权争端,多数岛屿主权争端均已存在至少数十年。
世界上需划定的海洋边界约400条,目前已经划定的还不到一半。
在我周边国家中,没有任何国家完全解决了海上边界问题。
从这个角度说,解决岛礁主权、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争端,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
但是,在世界各大国中,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最严峻,维权任务最繁重。
在我周边海域中,南海是世界上海洋权益争端最复杂的海域。
近年来,我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通道受控制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012年以来,我国周边海上热点问题此伏彼起。
对此,中国采取了系列措施,坚决维护我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国外有人惊呼中国之强硬“超乎预期”,有人将此作为“中国威胁”的新证据。
是中国采取了强硬的立场和措施才导致海洋权益争端加剧乃至升级吗?不明真相的善意者或罔顾事实的别有用心者似乎觉得这有点道理。
但任何站在客观理性立场的公正者都会认识到:中国采取的系列维权措施,基本上是被动反应性的,是对相关国家侵犯我海洋权益的必要的回应和反制。
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争端,并无意于将争端升级。
中国提出并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已有40余年,但中国的诚意并未得到某些国家的积极响应。
在主张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克制,并未恃强凌弱。
相反,倒是某些国家误判形势,视中国的忍让为软弱,不断加大侵犯我海洋权益的力度。
近年来,中国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加剧,这与某些大国的介入是分不开的。
域外某些大国的所谓“重返亚洲”,或者“再平衡”战略,让中国周边某些国家似乎看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域外某些大国似真似假的承诺下,在其或强或弱的支持下,周边某些国家加快了争夺海洋权益的步伐。
1.3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任务。
海洋权益争端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缘由、法律发展、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等交织在一起,而且各因素本身也存在程度不等的模糊性和不可预见性。
这就决定了应对和处理海洋争端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形势发展不断优化相关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使我们的政策和措施兼顾到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
我们既要关注我国近海、我国管辖海域的维权问题,也要放眼全球,关注我国在公海、大洋、南北极和其他国家管辖海域的权益问题。
除了解决当前的迫切问题,也要有长期的规划,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疲于被动应付。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必须“理”与“力”相结合。
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也必然是一个“说理”的过程。
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提出系统的历史证据和法理依据,以证明我权利主张的合法性、合理性,赢得国内外的广泛支持。
但是,有理并不能自动产生有利的结果,忍让、克制和善意也并不一定能赢得相应的回报。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还需要不断加强海上力量建设,采取必要的、有力的、有效的反制措施。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是一场完全的零和博弈。
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是谋求不正当的海洋霸权,充分尊重各国符合国际法原则的正当海洋权益,在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争议解决前,中国仍需继续推动落实“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合作开发与保护渔业和其他海洋资源。
中国与周边国家仍需加强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海上生命安全和海上信任措施建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2.1政治利益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12 海里范围的海域为该国领海,领海的主权地位与领土同等并且“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专属经济区是主权地位稍低于领海的国家管辖海域,它指的是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200海里但不包括领海的海域。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宣示有关海域主权的归属,既能在国际论坛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为以后的经济活动、军事活动开道,又是应对国内民族主义呼声、平息国内矛盾的捷径,任何一国政府在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时都是绝不敢掉以轻心的。
2.2经济利益经济利益主要体现为海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上个世纪60 年代末,联合国牵头搞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参加活动的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二个海湾”。
此后,东海、南海的不少周边国家就陆续提出主权要求。
日本外务省曾露骨地表示,只有争得钓鱼岛的主权,日本才可能和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夺取东海丰富油气资源的一半。
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出兵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
现在,在本应由中国管辖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域中,被掠夺最多的海洋资源就是石油和天然气。
目前,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 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4000 万吨,其中马来西亚的开采量最多,而中国参与开采的却很少。
2.3安全利益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和发展利益统一的,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会遇到哪些安全上的威胁,国防力量就要去关注、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威胁。
对一个濒海国家来说,出海口和航道就是该国的发展基石,可谓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因此,除了能源因素外,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争夺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南海诸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的关键。
谁控制了这条航道,就等于卡住了使用这条航道国家的脖子。
仅以重要战略物资石油为例,作为石油消费大国日本,其进口石油的90% 以上都要从这条航道经过。
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目前,我国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石油进口总量的70% 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船只近60% 是中国船只。
所以,能否保护好自己在东海和南海的海洋权益,对周边各国来说都是事关国家安全利益的极大问题。
3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3.1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