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如何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 – – – – – – – – –
食品资源基地 能源基地 深海资源基地 生产和生活的空间资源 世界交通运输要道 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气候调节器 现代重大科学发现的摇篮 军事价值 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斗争的舞台
人类活动扩张对海洋的影响
共有之物
格老秀斯
海洋自由论
海洋割据
闭海论 领海 公海 塞尔登
综合海洋法制度
新一轮“蓝色圈地”

海洋之于人类的生存意义 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制度创新引发 海洋区域的重新划定
一、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制度
(一)大陆架制度



大陆架原是一个严格的地貌术语,广泛适用 于地质学、地理学和海洋学 在地质学上,地壳非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二者之间有一个过渡地带,叫做大陆边或大 路边缘(continental margin) 大陆边一般又可以分为:


(2)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应该是单一界限。 “虽然 《公约》不要求有关方面就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一 条共同线,但习惯做法是把二者划一条线”。 (3)海域划界争议应当提交国际法院。
2.中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立 场



(1)海域划界应当坚持公平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 – 自然延伸原则与等距离/中间线标准不处于平等地位,有着主次 之分: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 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陆地领土而非日本岛屿的自然延伸,因为冲绳 海槽构成了两国大陆架之间的天然界线。 – 公平的划界结果就是要实现自然延伸原则。应当以冲绳海槽为界。 (2)与大陆架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划界应当分别进行。 – 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种法律性质不同的海洋区域。 –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平行而独立的,不存在主次之分 – 划界工作也应该分别进行。 (3)海域划界争议应当与相关国家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 – 2006中国政府依据《公约》第298条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 书面声明,对于《公约》第298条第1款(a)、(b)和(c)项所述的任 何争端(即涉及海洋划界、领土争端、军事活动等争端),中国政 府不接受《公约》第15部分第2节规定的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 辖
2.中国的主张



钓鱼岛最先由中国发现和命名,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从地理上讲,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临近中国大 陆和台湾,附属于台湾。” 从条约关系上看,钓鱼岛列屿是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 战败而通过《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而日本于1945 年向盟国投降时,接受了《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 中有关归还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国领土的条款。 《旧金山和约》和《归还冲绳协定》,则是“美国政府 在旧金山会议中强制签订的、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 的对日单独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由于主权归属存在争议的钓鱼岛面积小,无人居住,不 能维持本身的经济生活,在东海划界中不应具有划界效 力
– 对内把当事国内部的利益集团对各自领导层的压力排 除出争端的解决过程 – 外避免争端当事国通过极端的自助行为先,司法独立 – 其次,程序公正

国际法院三大基本原则——当事方有关案件的所有诉讼权利 完全平等、法院无偏私的依据法院规约和规则断案、在做出 任何决定之前要充分的获得信息和了解当事国的立场
三、外交方法解决中日东海争 端的尝试



2008年6月18日 《东海问题的原则共识》 第一部分“关于中日在东海的合作”中强调了“中日 双方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 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 第二部分“中日关于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指出,双 方本着互惠原则,经过联合勘探,在指定区块中选择 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并为尽早实现在 东海其他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 第三部分“关于日本法人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春晓油气 田开发的谅解”中特别说明了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 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 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如何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以中日东海争端为例
涉及的问题



―蓝色圈地”的背后是什么? 公平原则意味着中日要平分东海吗? 钓鱼岛是谁的? 敢问路在何方:政治途径还是司法途径?
引子
陆地面积1.5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亿平方公里
海洋是人类的未来

海洋之于人类:
– 水资源和原材料基地:

地球表面70.78%;地球水体98%
1.日本的主张




钓鱼岛是无主地,任何国家均未确定钓鱼岛列屿的所有权, 一直到1895年1月14日日本内阁决定将这些岛屿并入冲绳 县之时因此日本是以先占的方式取得了钓鱼岛所有权 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所涉及岛屿不包括 钓鱼岛,这些岛屿不属于日本战后应归还的领土。 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未将“尖阁列岛”包括在根据 该条约第2条日本应放弃的领土之中,而是根据第3条置 于美国行政管理之下(日本保留岛屿的剩余主权),所以 根据1972年《归还冲绳协定》,日本恢复了对这些岛屿 的“完全”主权。 自1895年以来,日本已经连续地、和平地对钓鱼岛行使 权利,应获得对钓鱼岛的主权。 钓鱼岛有权拥有自己的大陆架,并使用它们作为东海大陆 架的划界基点

第四,可执行性。《联合国宪章》第94条第1款
五、中国的理性选择

法律方式
– 仲裁 – 司法

国际海洋法法庭 国际法院

法律方式对日本更为有利?
–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国际法院关于海洋大陆架 划界的判决,较为偏重于支持自然延伸原则的划界, 但是自从90年代以后,国际法院对于海洋大陆架划界 纷争的判决则更偏重于支持等距离/中间线原则。通 过国际法院的诉讼解决争端对中国不利。”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立 场与主张


东海东西宽约150-360海里,南北长约630海 里,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海里 1968年10月在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 成立的“联合国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 委员会”赞助之下,由美国地质学家埃默里 (K. O. Emery)为首的中、美、日、韩四国的 12位地质学家,在东海与黄海进行了6周的地 球物理勘测,勘测报告《东海和黄海的地质 构造和水文特征》于1969年出版。
B.其他国家的权利
航行和飞越的自由
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与这些自由有关的海洋其它国际合法用途
C.剩余权利(residual rights)
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关系
不同且相互联系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 划界
1. UNCLOS第74条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EEZ的界限, 应在ICJ规约第38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 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2. 单一海洋边界(Single maritime boundary)? 3. 临时安排:共同开发(joint development)
四、解决中日东海争端的司法 路径:趋势与优势

(一)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已经成为一 种趋势
– 第一,大量的国际司法机构不断涌现 – 第二,主要的国际司法机构的受案率大增, 新增的国际司法机构在管辖权等方面的强 制性在增强
(二)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中日 东海争端具有明显优势

第一,高效率。 第二,低成本。
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200海里主权区 承袭海 专属经济区 ≤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自 成 一 类 的 海 域 A.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勘探、开发、养护和管 理自然资源,以及其他 经济性开发和勘探
人工岛屿、设施和 结构的建造和使用
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 保全
剖面图
平面图
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大陆架属于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 域 不属于国家领土

1、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


固有权利、专属权利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包括 – (1)开发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大陆架海床 和底土的所有非生物资源和大陆架海床上的定居种 的生物,包括与防止或惩罚违法行为有关的管辖权 – (2)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进行钻探活动 的专属权利 – (3)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 和结构的专属权 – (4)开凿隧道以开发底土的权利 此种权利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大陆架的划界



1958年《大陆架公约》曾为大陆架的划界规定了 所谓的“协定和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UNCLOS的折中案文:“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 大陆架的界限,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国 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海岸相邻或者相向国家关于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张重叠的,在国际法的 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以协议划定界限。”
日本主张 中间线,提供油气资料 停止开发 中间线两侧共同开发
中国立场:
自然延伸,无争议区 共同开发
中间线东侧共同开发
(一)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
1.日本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立 场

(1)海域划界应当坚持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 “等距离标准建立后与自然延伸原则一起构成了大陆架权利 的基础;” “两者完全平等”。 – “在从基线量起200海里内,专属经济区已经同化了大陆架, 而不理会海床上任何不规则的底层;”“自然延伸理论仅应 用于200海里之外的大陆架” – 中日间东海大陆架为共架 –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首先采用等距离原则,尔后作适当 调整
(二)钓鱼岛列屿争端


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 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 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 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 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 方公里。 争端焦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