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工程监测

边坡工程监测

边坡工程监测
主要内容
概述 监测内容及方法 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1节 概 述 一、边坡的概念
边坡: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为满足工程需要而对自然边坡进行改造,称为边坡工程。
二、分类 按成因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 自然边坡:经河流的冲蚀、切割以及风化、卸荷作用形成。 人工边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坡面几何形状较规整,稳定性经过计算设计的边坡。
长期监测侧重于对边坡岩体进行动态跟踪,了解边坡稳定性变化;短期监测侧重于滑坡预报。
六、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
详细内容
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
地面大地变形、地表裂缝、地下深部变形、 边坡表面、裂缝、滑动部位、支
支护结构变形
护结构
应力监测
边坡岩体应力、抗滑桩、锚杆(索)应力
岩体内部、锚杆主筋、支护结构 应力最大处
地下水等 环境监测
第 3 节 监测方案
监测内容--测什么 监测方法和仪器--怎么测; 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测哪里; 监测期限和频度--何时测; 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怎么办。
二、监测方案设计的原则
1. 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 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 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 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
用途:适用于中、长期监测。
四、远程自动化监测法
特点:远距离无线传输。
优点: 自动化程度高; 全天候观测; 省时、省力、安全 。
缺点: 传感器质量不过关;பைடு நூலகம்仪器的组装工艺和长期稳定性较差; 运行中故障率高; 很难适应野外恶劣的监测环境; 数据传输有中断; 数据可靠度难以使人置信; 价格昂贵。
一、边坡工程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No Image
4、设桩长为20m,其混凝土波速度为4000m/s,试画出下列情况下的理论时域信号波形。(需标明时间和 位置) ① 完整; ② t=5ms,波阻抗减小处; ③ t=2.5ms,波阻抗增大处。
5、某方桩的砼密度为2450kN/m3,桩长20m,横截面尺寸为450㎜×450㎜,波速为4000m/s,求: ①波阻抗(Z=ρCA); ②弹性模量; ③第一次和第二次桩底反射时间。
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降雨量、流量、温 度等
钻孔、出水点、滑坡体
一、简易观测法
第 2 节 边坡工程监测方法
人工观测:
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 坍塌;
建筑物变形特征;
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
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
用途: 用于已有滑动迹象边坡的监测; 从宏观上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崩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趋势; 仪表观测的补充。
二、监测方案设计的原则
1. 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 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 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 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
三、监测报表
监测日报表:最为直接的原始资料; 阶段性报表:对一定阶段后的数据加以处理后提出的数据、报表及建议; 监测总表:一个监测周期后提出的规律性的归纳和建议。
优点: 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 量程不受限制; 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
缺点: 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
三、仪表观测法 特点: 监测的内容丰富,精度高,测程可调,仪器便于携带; 可以避免恶劣环境对测试仪表的损害; 资料直观可靠,能连续观测。
二、设站观测法 要点:
(1)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 (2)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 (3)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化。
主要设站监测方法
大地测量法 GPS测量法(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RS测量法(Remote Sense 遥感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法 激光全息测量法 激光散斑测量法
2. 测点布点原则: 测线布置 圈定主要的监测范围; 估计主要滑动方向,按滑动方向及范围确定测线; 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 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
对主滑方向和范围明确的边坡,测线采用十字型布置;对主滑方向和范围不明确的边坡,采用放 射型布置。
3. 监测周期与频率 : 施工初期及爆破阶段:结合爆破工程而定,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 初始蠕变或稳定蠕变:初测时每日或两日一次 施工阶段:3~7日一次 运营阶段:每一水文年为一周期,每两个月监测一次,雨期加强到一个月一次 处于加速蠕变状态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时刻注意变形值。
按岩体性质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三、边坡监测主要目的 1、把握坡体变形、应力、以及地下水活动等动态特征和发展规律; 2、基于监测资料,分析判断坡体稳定性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必要时进行监测预警,或灾害预测预报; 3、检验边坡整治的效果; 4、为滑坡理论和边坡设计方法的研究积累数据。
四、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 1、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 2、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 3、监测的期限较长,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四、监测报告
工程地质背景 施工及工程进展情况 监测目的、监测项目设计和工作量分布 监测周期和频率 各项资料汇总 曲线判断及结论 数值计算及分析 结论及建议
作业
1、确定单桩承载力的现场测试方法较多,试举2种方法说明如何确定单桩承载力? 2、说明标准贯入试验目的、适用条件及工程应用。 3、下面3张图为阜阳市颍东区临颍安置房工程场地波速测试成果图,请判别该场地是否为液化场地,场地 类别如何?
五、边坡变形阶段
从边坡变形角度分为初始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三个阶段。 (1)初始蠕变阶段:变形速率小,趋势不明显,破坏征兆不一定发生,要求测试精度较高,侧重 于长期监测;
(2)稳定蠕变阶段:变形发展较快,位移量开始增大,要求测试敏感部位,需考虑量程和精度; (3)加速蠕变阶段:变形速率大,趋势明显测量精度允许降低,侧重于短期临滑监测。
课程考核内容
请认真查阅《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方面的文献,写一篇读书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