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电磁感应是一种重要的电磁现象,它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它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迈进大规模用电的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明创造意识,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磁与电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
也具备了对复杂机械简化的思维方式。
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磁场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连贯起来,这节课要把它们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
把学生对电动机的认识过渡到对发电机的认识。
观察电动机的结构,模仿磁生电。
从无意摆弄到有意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通过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学会科学探究中简化法的使用
(3)体会物理学中重要的逆向思维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归纳总结,体会物理的简约之美
(2)通过阅读法拉第发现过程,培养物理人文的情怀
(3)初步形成发明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总结概括出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
风扇,铁架台,灵敏电流计,小灯泡,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线圈,导线,模型
2.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视图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观察讨论。
教学过程
展示手摇式发电机
提问: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提问:电动机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提问:发电机如何简化
把导体放入磁场中,分析不同放法。
提问:三种放法分别是哪条边在磁场中
分两大组分别研究磁铁竖放和磁铁横放时产生电流
提问:如何让导体的运动确
保竖直?
概括初步结论。
提问:如何进一步简化结
论?
作业设计
练习册《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板书设计
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一、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感应电流)。
2、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注:若同时改变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3、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磁场强弱有关。
二、发电机
1、基本结构:磁体和线圈
2、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3、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反思:
1、本节属于应用课,教学中应该注意启发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本节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受空间想象能力所限,不容易看懂书上的图形,更难通过静止的图形想象连续的运动过程,所以,制作直观的模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3、很多学生看到课本中的中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就认为导线切割磁感线,图乙、丁两图中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就认为导线没切割磁感线,本教案中在ab边和cd边上绑两把小刀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排除学生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