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200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2006-07
16
批产品出厂最少检验数量
供试品 注射剂 ≤100 100<N≤500 >500 10%或4个(取较多者) 10个 2%或20个(取较少者)
批产量N(个)
每种培养基最少检验数量
大体积注射剂(>100ml)
眼用及其他非注射产品 ≤200
2%或10个(取较少者)
5%或2个(取较多者) 10个

取规定量,混合,加入适量的聚山梨酯 80或其它适宜的乳化剂及稀释剂使其乳化, 接种至培养基中。或直接接种至含聚山梨 酯80或其它适宜乳化剂的培养基中。
2006-07
24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⑥敷料供试品 取规定数量,以无菌操作拆开包装, 于不同部位分别剪取约100mg或 1cm×3cm的供试品,接种于足以浸没 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 ⑦肠线、缝合线等供试品 肠线、缝合线及其它一次性使用的医 用材料按规定量取最小包装,无菌拆开 包装,接种于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 养基中。
时,培养基用量可在2000ml以上。
薄膜过滤法为100ml/管或50 ml/管.
2006-07
10
无菌检查培养基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符合规定的培养基方可供试品的无菌检 查试验。
2006-07
11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14天, 应无菌生长。
2006-07 5
洁净度检查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 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
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2006-07
6
无菌检查培养基
一般采用商品脱水培养基,临用时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配 制 。 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分装好的培养基及时密封后必 须在配制当天(2小时内最佳)进行灭菌处理。 配制时所用器具应采用洁净玻璃制品,避免增加培养基中 的金属离子及其他微量元素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鉴别。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在 2-25℃保存,保存在非密闭容器中, 应在3周内使用;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可在1年内使用。
对氨基苯甲酸:用于磺胺类供试品 聚山梨酯80:用于非水溶性供试品 β -内酰胺酶:用于β -内酰胺类供试品 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用于硫酸链霉素等抗生素的无菌检查
2006-07
8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氧化层颜色的要求
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 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 (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

取规定量,混合至适量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中, 迅速振摇,使供试品充分溶解,必要时,供试品 可适当加热,温度不超过44℃,趁热迅速过滤。 十四烷酸异丙酯的用量同方法验证试验;无菌 十四烷酸异丙酯,将购买的十四烷酸异丙酯用 0.22µm脂溶性滤膜过滤即得,该滤膜140℃干热 灭菌2h。 若无法过滤,可加入不少于100ml的稀释液,充 分震摇萃取,静置,以下层水相作供试液,过滤, 以适量冲洗液冲洗滤膜数次,于聚山梨酯80培养 基培养。
2006-07 22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④ß-内酰胺类或磺胺类供试品 取规定量,混合,加入适量的无菌ß-内
酰胺酶溶液或对氨基苯甲酸溶液使中和, 接种至培养基中。或接入含ß-内酰胺酶或 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
2006-07
23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⑤非水溶性供试品
>200
桶装固体原料
≤4
每个容器
续上
批产量N(个) 桶装固体原料 4<N≤50 每种培养基最少检验数量 20%或4个容器(取(≥5克) 医疗器具 ≤100 100<N≤500 >500
2%或10个容器(取较大者)
6个容器
10%或4件(取较大者) 10件 2%或20件(取较少者)
②固体制剂 无菌粉针剂或无菌粉末原料的供试品。 取规定量,加适宜的溶剂溶解或按
标签说明复溶,根据其溶解性按水溶 液或非水溶性供试品项下的方法检验。
2006-07
28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③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供试品

取规定量,按水溶性制剂或无菌粉针 剂及无菌粉末原料的供试品处理法处理, 薄膜过滤,用冲洗液冲洗数次。最后一 次用适量的β-内酰胺酶冲洗液清除残留 在滤筒、滤膜上的抗生素后接种培养基; 或将滤膜直接接入含适量β-内酰胺酶的 培养基。
2006-07 29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④非水溶性的供试品

取规定量,直接进行过滤或溶于含适量 的聚山梨酯80或其它适宜溶剂的稀释剂中, 立即过滤,用聚山梨酯80-0.1%蛋白胨溶 液冲洗滤膜数次,于聚山梨酯80培养基中 培养。
2006-07
30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⑤可溶于十四烷酸异丙酯的膏剂和黏性油剂供试
2006-07
4
无菌检查环境要求
无菌检查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 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 物污染。 一般 18 ℃ ~26℃ ,相对湿度 45%~65% 例行消毒处理(试验前、后) 定期洁净度检查(一般3~6月一次)
2006-07 25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⑧灭菌医用器具供试品 取规定量,必要时应将其拆散或切成小
碎段,接种于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 基中。 ⑨放射性药品 取供试品1瓶(支),接种于装量为7.5ml 的培养基中。每管接种量为0.2ml。
2006-07
26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带的),吸入稀释液或标签所示的溶剂溶解, 按水溶性制剂或非水溶性制剂项下方法操作。 同时应做包装中所配带的无菌针头的无菌检 查。 ⑧具有导管的医疗器具(输血、输液袋等) 取规定量,用冲洗液50ml/袋分别冲洗内壁, 集中冲洗液于适宜的无菌容器中,薄膜过滤。 同时应做包装中所配带的针头的无菌检查。

2006-07 31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⑥无菌气(喷)雾剂供试品 取规定量,将样品容器置冰
室冷冻约1小时。速以无菌手续 在容器上钻一小孔,释放抛射 剂后再无菌开启容器,按水溶 性制剂或非水溶性制剂项下方 法检验。
2006-07
32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⑦装有药物的注射器 取规定量,装上无菌针头(非包装中所配
2006-07 33
无菌检查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 :应根据供试品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 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阳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金黄 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 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 抗厌氧菌的供试品,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 抗真菌的供试品,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 阴性对照 :供试品无菌检查时,应取相应溶剂和 稀释剂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2006-07
18
上市抽验样品(液体制剂)的最少检验量 供试品装量V(ml) 每支样品接入每管培 养基的最少量(ml) 最少检验数量(瓶 或支) 20 10 10 10 10 10 6 6
≤1 1<V<5 5≤V<20 20≤V<50 50≤V<100 50≤V<100(静脉给药) 100≤V ≤ 500 V > 500
全量 半量 2 5 10 半量 半量 500
上市抽验样品(固体制剂)的最少检验量
供试品装量M (mg/支或瓶) M<50 50≤M<300 300≤M<5g M≥5g 外科用敷料棉花及纱布 缝合线、一次性医用材料 带导管的一次性医疗器具 (输液袋) 其它医疗器具 每支样品接入每管培 养基的最小量(mg) 全量 半量 150 500 取100mg或 1cm×3cm 整个材料3 最少检验数量 (瓶或支) 20 10 10 10 10 20 10 20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 杆菌、生孢梭菌30-35℃培养18-24小时的新鲜 培养物,白色念珠菌在23-28℃24-48小时的新 鲜培养物,黑曲霉23-28℃培养5-7天的培养物, 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 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006-07
15
检验量
2006-07
35
结果判断
以一次检出为准。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 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 若供试品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 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非有证据充 分证明检出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本身所致, 原检验结果无效,应重试。
2006-07
36
结果判断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①水溶性供试品


取规定量,直接过滤,或加稀释剂,混匀后, 过滤。 有抗菌作用或有防腐剂的供试品,冲洗滤膜不 得少于3次。 接种培养基 封闭式过滤器(三支过滤器),100ml/支 一般过滤器(一支过滤器),取出滤膜,分成 3份,50ml/管。
2006-07 27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
无菌检查同时进行,但是,一旦所用培养基不 符合无菌要求,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结果应视为 无效。
2006-07
12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硫乙醇酸盐12ml,9支,4株菌,各1ml,每种培养 基各接种2支(原3支),另1支培养基空白对照。 培养3d(原5天)。 改良马丁9ml,5支,2株菌,各1ml,每种培养 基各接种2支(原3支),另1支培养基空白对照。 培养5d。 结果判定 空白管培养基无菌生长,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 长良好,判灵敏度检查合格。 (原3支管有2管生长,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