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风郭华悦①认识母亲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爱美的人。
②对于这一点,母亲从来不否认。
每次打趣,说她爱漂亮,母亲反倒很高兴。
母亲总会说,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爱美都是人的天性,有什么错呢?③母亲年轻时,碰上了困难的年代。
可哪怕如此,也没能磨灭她的爱美之心。
外婆常挂在嘴边的趣事,都和母亲有关。
乡里人家成天在土里刨食,身上沾满泥土是常有的事儿。
可母亲不,哪怕劳动了一天,也都会把自己整得干干净净。
好一阵子,村里的人都以为母亲是水做的,不沾半点泥土。
后来才知道,母亲为此没少费工夫。
④每次说到这儿,外婆总笑着说,这妮子,肚子都填不饱,还净顾着爱漂亮呢!⑤记得小时候,家里穷,雪花膏之类的护肤品,自然是可望而不可及。
母亲于是常常去村里的老中医那儿,一泡就是大半天,无非是请教人家一些保养护肤以及养生保健的法子。
从中医那儿打听到一些方法后,便自己去山里采些花花草草,或者捣碎了用来擦脸洗澡,或者用来当饭菜吃。
母亲乐此不疲,三天两头就得进山一趟。
⑥可是,也多亏了母亲,我们几个孩子的童年,尽管生活很拮据,内心却很快乐。
母亲爱美,爱美的女人大多也很乐观。
在多数人家都愁眉苦脸的时候,母亲却用美丽和笑声,教会了我们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⑦也正因如此,童年给我们留下的,不是困苦,而是欢乐的记忆。
⑧前阵子,和母亲说起家风。
我打趣说,如果我们家有家风,也就是爱美爱漂亮,你是这样,我们也是,代代相传。
⑨闻言,母亲笑得喘不过气来。
可我明白,母亲爱美的背后,其实是怀抱着对生活的热情。
那些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而失去信心的人,谁还有这闲工夫和脸蛋皮肤较劲?唯有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人哪怕在困境中,也不放弃美好的事物。
⑩从那以后,每次和人提起家风,我总会告诉对方,热爱生活,不放弃,不丧气,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这个家风,从母亲这一代开始,将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成为激励后代子孙们热爱生活、用信心拥抱生活的利器。
【训练题目】1.文章题目“美丽的家风”中的“美丽”的含义是什么?2.母亲为了自己的“美”主要做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第④段引用外婆的话有什么作用?4.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对家风的形成有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1.“美丽”既指母亲漂亮的外表,又指母亲热爱生活、不放弃、不丧气的内心。
2.示例:母亲劳动一天后,仍会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母亲请教中医保养护肤以及养生保健的方法。
3.引用外婆的话从侧面表现母亲爱美的性格特点。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风”比作“利器”,生动形像地写出了“美丽的家风”的内涵及益处,即热爱生活、用信心拥抱生活。
5.示例: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的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
给优雅留三分范泽本单位有食堂,偶尔也出好菜。
所谓好菜,就是我喜欢吃的菜,例如熏鸭肉、红烧土豆、油焖茄子等。
一般情况下,我只吃一碗饭,但碰上好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吃完第一碗后又去盛了一碗,我觉得饭少对不起好菜。
吃完后,我一脸满足地走出餐厅。
反应随即就来,没走出多远,肚子就开始难受,紧绷绷的,像塞了几块石头。
越走,越觉得难受,于是只好手捂肚子,放慢速度。
但实在吃撑了,肚子仿佛刀绞般难受,我只能在路边蹲下来缓解。
简直是乐极生悲,美味的午餐竟然因为自己的不节制而成为罪魁祸首。
我后悔不迭,心想,要是只吃七分饱,哪会这么狼狈。
工作以后,很少去外公家,少时熟稔的农活也日渐生疏。
一次,深秋回家,刚好赶上外公在种小麦,于是我负责把麦籽均匀地撒到沟里。
外公沿着地的边,划出一个大大的方框,然后在框内划出一条条沟。
我不由纳闷:“你这是做什么?”外公道:“我要空出一圈种花。
”我先是不解,继而佩服起外公的风雅来。
外公却说:“你明年春天来看看我的田地,你会惊讶的。
”他的话果然引起了我的期待。
第二年春天,我见到了外公的杰作。
几块方整的地里种着麦子,外围是妖冶的鸢尾花,深深的绿被娇艳的紫拦住去路;也有的地里种着油菜,但中间呈十字形的地种了鸢尾,于是黄色被紫色分割了。
他的庄稼总少不了点缀的东西,或凤仙花、鸡冠花、常春花,又或高大的蓖麻。
我没想到文化程度不高的外公,竟有如此风情。
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上车不久就听到两个男人的争吵声。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要求对号入座,原因是他晕车,特意买了靠窗位置的车票,但位置上已经坐着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中年人说:“对号入座是最起码的规则。
”年轻人嚼着口香糖说:“又不是没空位,哪这么麻烦!”不久,中年人妥协似的在年轻人身边坐下。
没过几站,年轻人站起来准备下车。
他下车后,中年人突然大喊:“喂,你别急!”众人以为中年人要找年轻人理论,却不曾想,他从座位上拿起一把雨伞对司机说:“师傅,麻烦您停一下,年轻人的雨伞落下了。
”他拿着雨伞奔下车,朝年轻人追去。
过了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回到车上。
我不知道年轻人接过伞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只知道乘客中有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吃七分饱,留三分给;种七分地,留三分给;得七分理,留三分给。
无论为人、处世、生活,或许都可以留出三分空地,植一片优雅。
(选自2014年11月7日《今晚报》)【训练题目】1.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分别表现了“我”各自不同的情感变化。
请仿照示例,概括写出第二、三个故事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过程。
示例:第一个故事:由“满足”到“后悔”。
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2.请根据文意,在文末空缺的横线上填写上三个恰当的词语。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中年人妥协似的在年轻人身边坐下”一句中“妥协”的含义。
4.“我不知道年轻人接过伞时,会有怎样的表情”,请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年轻人接过雨伞时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5.文章描述的三个故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6.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由“纳闷”到“佩服”;由“惊讶”到“赞美”。
2.示例:舒适风华豁达3.指中年人不再与年轻人争辩,表明中年人的宽容大度。
4.示例:年轻人听到后面的喊声,回头一看,只见那位中年人拿着雨伞急匆匆向他走来,他连忙迎上前去接过雨伞,脸涨得通红,连声说道:“谢谢,谢谢!”5.不可以;从写作对象看,是按照由“我”到“家人”,再到“他人”的顺序来排列的:从写作内容看,是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来排列的。
调整后,次序就乱了。
6.文章所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却能表现出人们追求高雅生活的情趣,且与文题“留三分,给优雅”相呼应。
善良开出的花朵雪儿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我们乘坐的列车困在这荒山小站已八个多小时了。
据说前方道路塌方,正在抢修,何时通车还是未知数,而列车此时的给养已严重不足,我们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困境。
车上到处是乘客的谩骂声及孩子的哭闹声,听起来让人烦躁和心焦。
正无望间,站台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挎着竹篮、端着脸盆兜售物品的山民,有玉米、馒头、鸭蛋、方便面。
看到这些奇缺的商品,列车窗口两旁“呼啦啦”地围了好多人。
鸭蛋5元一个,玉米5元一个,方便面6元一包,火腿肠7元……一听这价格,不少人立即吵吵着嫌贵。
山民也不多说什么,挎起篮子就要往后走,这边又慌慌地叫住,抱怨着、嘟囔着极不情愿地掏钱购物。
我所在的车厢稍后一些,山民走不到这里就被前面窗口的乘客围住,我身边的乘客也几乎全跑到前面抢购去了。
我正犹豫着要不要也去,忽然看见车窗外两个负着重物的小小身影向我这边走来,原来是卖东西的小孩。
“哎,小朋友,拿些玉米、馒头、方便面。
”我把头伸到车窗外,大声喊。
“好的,阿姨。
”走在前面那个十二三岁大小的男孩,抬起瘦瘦的小脸,冲我一笑,站在他旁边比他小些的女孩立即手脚麻利地把物品装进袋子里。
“多少钱?”我作好被“宰”的准备。
“15块。
”女孩说。
我有些愣住了,听闻了刚才那些夸张的价格,这样便宜的价钱让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阿姨,是15块钱。
玉米1块钱一个,共3块钱,方便面一袋1元……”小男孩仰起头,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细心地为我计算着。
“那好,谢谢你!”看着细雨蒙蒙中两张清瘦的脸,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很快,窗口又挤过来几个买东西的人,两个孩子的物品很快被抢购一空。
两个孩子站在车窗下整理着手中乱七八糟的钞票,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的价格那么便宜?”女孩说:“我家在镇上有个小杂货店,平时卖东西就是这价钱。
”说到这里,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有赚的。
”我还想说什么,身后忽然传来女儿的哭声。
原来,女儿在削苹果时不小心削到了手。
我急忙为她捏住流血的伤口。
“阿姨,你稍等,车站花圃里有止血药。
”男孩撂下这句话,一扭身冲进雨雾中,我一声“谢谢”还没有说出口,他已拿着一株青草从远处跑了过来。
站定后,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草药止血消炎,效果特别好。
他把青草揉碎,敷在女儿的伤口上。
我找出创可贴小心地将女儿的伤口包扎好。
“还疼吗?”他问。
女儿摇摇头。
男孩欣慰地说:“这草药叫七七芽,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
”“太谢谢了!”我由衷地称赞,“你们真是有善心的特别爱帮助人的孩子。
”男孩和女孩脸上浮起一抹羞涩的笑容,女孩嘴快,说:“阿姨,你不知道,我爸爸一直有病,家里很穷,这些年我和哥哥上学全靠陌生的好心人资助。
我们今天也没有做什么,比起别人给我们的,那真是太少太少啦。
”说完,两人在蒙蒙细雨中挥手向我告别。
我趴在车窗口,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走了好远好远,心中满是深深的感慨。
对我来说,今天本来是一个困境交加、愁苦无助的日子,但因为偶遇这两个孩子,我的心久久地沉浸在温暖里。
我多想告诉亲爱的小孩,善良开出的花朵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四处飘散,落土生根。
在你们身上,我看见许多温暖的善良,已慢慢长成散发着馨香的美丽花园……【训练题目】1.文章第1段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有人说文章第2、3段写兜售物品的山民与标题不符,可以删去。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3.文中画线句“我有些愣住了”文中的“愣”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善良开出的花朵”的?【参考答案】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待事件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
2.不可以删去。
文章写兜售物品的山民是为了与下文的两个小孩形成对比,反衬两个小孩的善良。
3.“愣”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小孩卖的物品价钱便宜时的意外心情。
4.示例:两个小孩为了回报好心人的资助,在下雨天到荒山小站把食品平价卖给被困的乘客,并为“我”的女儿送治伤的草药。
5.陌生的好心人资助两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的行为正是受到好心人的善良的影响,是好心人的善良催生出的善良的花朵。
温暖有多暖冯国伟那一年,我16岁,当同龄女孩还在教室里看书的时候,我已经带着孤独无助,走过一家又一家的餐馆和便利店寻找工作。
几个月前,我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刚一下火车我的钱包就被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