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程序
负强化物 的使用
行为
行为 (认真听课)
负强化物与惩罚的区别
后果
行为的改变
当学生认真
行为
听课时负强化物

(课后的作业)
频率的使用
行为 (课堂讲话)
行为
当学生在课堂
的 频率
上讲话时正惩罚
降低
(批评)或负惩罚
(取消小红花)的应用
(学生课堂讲话次数减少)
练习:区分正负强化
给予厌恶刺激或撤消正面刺激。比如,打骂孩子,或者大 声呵斥,减少奖励等等。
• 区别: • (1)负强化和惩罚都需运用厌恶刺激,两者的区别在
于,惩罚是施加厌恶刺激,而负强化是除去厌恶刺激。 • (2)惩罚施用厌恶刺激的目的只是阻止不良行为出现,
不一定要形成良好行为。负强化则是通过厌恶刺激抑制不 良行为,并达到建立良好行为的目的。
• 某儿童有吮大拇指的不良行为,老师征得了家长的同意, 在儿童的拇指上涂上黄连粉,当儿童一吮拇指就会产生苦 的感觉,为了逃避这个厌恶刺激,儿童就不把大拇指含在 嘴里。若干次以后,儿童知道不吮拇指可避免苦的感觉, 从而改掉了吮拇指的习惯。
• 负强化(消极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 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 重点掌握:强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强化的概念 强化的条件 强化的分类
能够增强反应 率的后果,对 强化的控制就 是对行为的控 制。
强化物
惩罚 正强化 负强化
一级强化 二级强化
正强化
★小明打碎了玻璃窗,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认错,李老师 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先赞许他的诚实,李老 师的这种赞许对小明是一种鼓励,小明的诚 实习惯因而逐渐养成
◆妈妈为了激励小明 提高成绩,提出如 果他期末考试进了 全班前十名,就给 他买他一直想要的 电脑
正强化
◆妈妈为了激励小明 提高成绩,提出如 果他期末考试进了 全班前十名,就免 去他每周末洗碗的 任务
负强化
下节课程提要
• 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 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例如,海豚钻火 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 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面板上回答提问者 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 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体验等。这些复杂的行为 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 意味着这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 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 练而学习得来的。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 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
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区别
程序
正强化物 的使用
行为
后果
行为 (认真听课)
当学生认真 听课时正强化物 (老师的表扬)
出现
行为的改变
行为 的频 率增

(学生听课更认真)
负强化物 的使用
行为 (认真听课)
当学生认真 听课时负强化物 (课后的作业)
消除
行为 的频 率增

(学生听课更认真)
负强化和惩罚
• 概念: • 惩罚是使用某种方式使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减少。行为之后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箱的启示
•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 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 创始人:斯金纳
• 主要内容:操作(R)— —强化(S)的过程,重 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 (即刺激)。
• 形成:有机体把强化和所 发生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 过程。
谢谢
★小红只有6岁,见了人就说“叔叔好”, 大家都笑着表扬孩子说:“这孩子真乖!” 并微笑着摸摸他的头,以示赞赏。今后当小 红再见人时,说:“叔叔好”的可能性将大 大增加。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 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率
负强化
• 某学生做作业速度非常慢,非常的拖拉。但孩子非常喜欢 看电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看电视作为惩罚的刺激物, 只有孩子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否则无论如何都不会 给他看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就会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