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1-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送审稿)》、《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永强片次区域规划》、《洞头县城市总体规划》、《温州市半岛工程西片区规划》及国家和温州市其他相关法规和条例编制半岛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在温州市半岛工程西片区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并完善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及整体发展框架,为半岛起步区的建设开发持续稳定地进行和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第二条本规划是温州市半岛起步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但对本规划所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文中下划线部分即为强制性内容)。
第三条本规划范围西起灵昆岛东环路,东至甬台温复线,南北以南、北堤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6.13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55 km2。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集组成,规划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浙江省以及温州市有关技术规定。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温州市规划局,如需调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经温州市规划局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二章职能定位和规模第八条职能定位温州滨海新城产业岛起步区,以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提升为主要产业类型的,以新型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区。
第九条人口规模本区规划人口为3.0万人。
就业人口为2.2万,工程建设安置人口为0.8万。
第十条用地规模本区总用地面积为613.83ha,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554.83ha。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第十一条规划原则1、产业、生活、公建配套等功能的合理分区;2、预留足够的通道,如甬台温复线,南、北堤综合廊道;3、配套设施在满足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尽可能集中布置;4、与市政工程规划保持协调,确保城市建设的连续性;5、注重开发建设的时序安排,增加实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6、规划强调弹性原则,兼顾目前实施与远期地区发展的要求。
第十二条功能分区本区主要功能区块有公共管理区、二类工业产业区、一类工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市政通道控制区。
规划形成以南北两大产业区为主体,生活居住以及公建设施配套布置的功能分区特点。
第十三条工业用地规划1、采用相近工业门类相对集中的规划布置原则,规划形成两大产业区,一类工业产业区、二类工业产业区。
工业园区以标准通用厂房建设为主,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只供厂房不供地。
2、产业选择弹性控制,设置环境保护入园门槛,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产业区块划分。
3、标准厂房单体面积一般不得小于1000m2,容积率达到1.8-2.4,建筑密度控制在40%-45%,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单位用地面积不得小于50亩。
严格控制与园区内标准通用厂房相配套的非生产性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一般不得超过工业园区总面积的10%。
统一标准厂房园区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规划建设,绿地率控制在20%以内。
4、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59.88ha,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6.84%。
第十四条居住用地规划1、用地布局采取工业生产与生活居住分离的模式,本区居住用地主要由单身职工公寓区、管理人员高级公寓区、配套生活区组成。
单身职工公寓区用地面积为15.4公顷,管理人员高级公寓区用地面积为18.5公顷,安置用地22.9公顷,其中配套生活区用地面积为5.47公顷。
2、中小学布置本片区设置24班中学一座,用地面积为2.88ha。
本片区设30班小学一座, 用地面积为1.91ha。
本区设置9班幼儿园两所,每所用地面积约为0.3ha。
3、居住配套设施布置本片区设菜市场1座,用地约0.3ha,建筑面积约1500㎡。
本区布置了2个邻里中心,邻里中心主要包括有幼托所、健身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室、小型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所和小型超市等商业服务设施。
结合南北生活片区布置,总用地面积3.09ha。
4、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59.25ha,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0.68%。
第十五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配套划分为片区级公共设施和组团级公共设施二个层次。
1、片区级公共设施:片区级公共设施沿经四路呈南北向线型布置,用地规模为25.38ha。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8.32ha,主要有片区办公大楼、会展中心、检测中心及综合大楼等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用地7.68ha,主要为片区生产生活服务的金融银行、大型商场等设施;科研设计用地9.38ha,主要为片区的科研中心。
2、组团级公共设施配套按3万人配建指标,具体配置参看第十四条第2、3点。
3、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6.86ha,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04%。
第十六条弹性控制用地规划规划预留弹性控制用地32.8ha,近期作为甬台温复线交通走廊的预留用地,远期待明确甬台温复线具体走线定位后,用地功能进行置换,具体用地开发控制指标参照临近地块执行。
第十七条交通走廊控制用地规划规划沿北堤控制宽度为260米,沿南堤控制宽度为145米的交通走廊控制用地37.65ha,作为半岛西片区联系温州市区、灵昆镇、洞头县的交通、市政设施走廊,各种建设不得占用。
廊道最后实施宽度有待市政管线以及高速路、铁路的最后方案确定后才能最终明确。
第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第十八条对外交通规划1、规划结合北堤300米交通走廊预留77省道、进港铁路等对外交通用地。
2、规划对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两个方案的交通走廊按照150米的宽度进行预留。
同时根据甬台温复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本片区规划建设一处甬台温复线与洞头高速互通收费口。
3、规划建议尽快打通本片区经由东环路-半岛南路-滨海大道-瓯海大道-城市其他片区的半岛地区与温州永强片区的第二交通通道。
第十九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结构与等级设置本区的城市道路网采用“方格网”的结构形式,分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半岛南路作为半岛片区的城市快速路,东西贯穿本区,为温州和洞头的主要联系通道。
(2)主干道:本区主干道主要有半岛北路、滨水北路、滨水南路和东环路。
本区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道路两侧各留15米绿带。
整体路网呈“三横一纵”的布局形式。
(3)次干道:次干道共7条,道路红线宽度34米。
(4)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8-24米。
规划确定18米的支路可进行调整或取消,24米的支路原则上不予改动,同时可以根据地块实施划分和交通组织的要求,适当增加道路,其红线宽度控制在18米以下。
2、交通设施规划(1)公交首末站本区设置1处公交首末站,位于滨水南路南侧地块。
(2)社会停车场规划社会停车场(库)面积2.40ha。
规划社会停车场3处,每处面积8000平方米左右,(3)加油站本区规划按1.2公里的服务半径布置加油站,共设2处中型加油站,每处用地面积2400平方米左右。
(4)立体交叉口规划设一处高速公路收费口,位于甬台温复线西侧;规划一处高速公路枢纽,位于甬台温复线和洞头高速公路节点处。
第五章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二十条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将绿地分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两部分。
1、公共绿地本片区公共绿地主要包括核心区大型公园绿地、滨水绿地、街头绿地,人均公共绿地为7.4m2。
2、防护绿地本片区规划防护绿带集中布置在半岛南堤、北堤内侧,用以产业园区的自然灾害防护以及交通走廊通道的预留。
总用地面积为28.28ha。
3、片区规划绿地面积为50.47ha,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9.10%。
第二十一条景观系统规划(1)景观背景本片区位于东海之上,一望无际的海洋景观构成了片区优美的自然景观背景。
(2)景观风貌区本规划区划分为公共中心景观风貌区、现代工业建筑景观区和居住建筑景观区、中心绿地景观风貌区。
(3)景观轴沿东环路两侧控制绿化带,分隔灵昆生活区和半岛产业片区,并形成本区南北向主要景观轴线;沿北环堤河,加强绿化和活动设施的建设,与公园、街头绿地空间共同构筑以观赏为主的滨河景观轴线;沿南环堤河形成以休闲生活为主的景观轴线,成为沟通灵昆和半岛两者不同景观的通道。
(5)通廊考虑到灵昆居住景观风貌和半岛片区的现代工业景观风貌的互相渗透,规划沿起步区的三条内河设置视线通廊。
(6)建筑空间形式及风格生活区规划以多层为主,根据景观需要布置少量的小高层建筑。
沿重要景观面采用多层、小高层、板式、点式结合以及底层商业服务等布置方式,使整体街景空间多样,层次丰富。
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应保持以明快、简洁为主,建筑色调以白色调为主,产业建筑风格应保持简约大方,淡雅朴素,建筑色调以浅灰色调为主第六章控制方法与地块单元划分本规划采用四线导控、园区综合平衡、街坊独立平衡、地块落实指标等4级控制体系、分别制订四线导控规划、规划区总体指标控制、街坊分图则来落实控制指标。
第二十二条四线导控规划由绿线、蓝线、红线和黄线共同组成的“四线控制体系”。
(1)绿线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绿线。
基本涵盖城市所有绿地类型,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
规划明确铁路防护绿带宽度不小于50米。
规划岛二河两侧绿化带按30米控制,规划岛三河两侧绿化带按20米控制,规划岛四河两侧绿化带按10米控制,经四南路、滨水北路、滨水南路、半岛北路、半岛南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15米,其他按相关规范标准控制。
公园广场绿地主要指中心广场绿地,严禁该用地挪作他用。
(2) 蓝线蓝线指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
由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主要包括一级河道按60-30米控制,其他河道根据防洪规划确定,各种建设不得占用。
(3)红线本次规划中用于界定道路和其他重要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线称为红线(见表2)。
红线控制的核心:一是控制道路和其他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二是控制各类红线沿线建(构)筑物的设置条件。
其中主次干道道路(详见表二)红线不得随意调整,支路道路红线可以调整。
(4)黄线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控制黄线。
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黄线导控的核心是控制各类基础设施、地面输送管廊的用地及设施,以保证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220kv变电所、110kv变电所、消防站严格控制用地范围。
禁止随意变更用地规模和性质,同时高压走廊、洞头给水管走廊等城市基础设施走廊需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第二十三条总体开发强度控制以规划区为范围,提出规划控制与设计指导总要求进行指标、设施的总体规定,设置入园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