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推断题三角关系图
1.直线型互变
(1)单质←→化合物:①O2↔H2O ②H2↔H2O ③Cu↔CuO④Fe↔Fe3O4(2)化合物←→化合物:
①CO↔CO2 ②CO2↔CaCO3 ③CO2↔H2CO3 H2O↔H2CO3
④H2O↔Ca(OH)2 ⑤NaOH⇄Na2CO3 ⑥Na2CO3⇄CO2
2. 三角形变化
(4)其它:
3. 四边形关系: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现有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溶液C与其它四种溶液均能发生反应。
请回答:(1)C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1)碳酸钠;(2)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
【解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 H2SO4+ HCl=不反应;Ca(OH)2+ BaCl2=不反应,所以溶液C是碳酸钠。
3.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中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
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无明显现象,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甲+丁→无色气体;BaCO3、BaSO4难溶于水。
试回答:
(1)丁物质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Na2CO3BaCl2+H2SO4═BaSO4↓+2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
【分析】
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丙能与乙、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结合四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氯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碳酸钡白色沉淀,则丙为氯化钡溶液,甲为稀盐酸;甲+乙→无明显现象,甲+丁→无色气体,稀盐酸与稀硫酸不反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乙为稀硫酸,丁为碳酸钠溶液。
【详解】
(1)丁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2)乙和丙的反应是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3)甲和丁的反应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睛】
解题时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本题中突破口是氯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碳酸钡白色沉淀,推理出丙为氯化钡溶液。
4.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
G与M的反应常用于
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种。
【答案】生石灰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NaOH、NaOH 和Ca(OH)2 7
【解析】
本题是推断题,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根据图示可知,A是某元素+2价氧化物,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A可能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
(2)M是一种酸,H是单质,G是氧化物,H、G都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
G是氧化铁,M是盐酸(或硫酸),已知的元素中铁有+2和+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因此H是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是氢氧化钙,E是碱,其中金属元素显+1价,氢氧化钙能转化为E,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E可能是氢氧化钠,E能转化为D,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 可能是碳酸钠,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的F(盐酸或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没有剩余,氢氧化钙可能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和
Ca(OH)2;
(4)氢氧化钙能转化为C,氢氧化钠能转化为C,C是盐,则C是碳酸钙。
M是酸,A - H 八种物质中能与能与酸发生反应的有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钙),D(碳酸钠),E(氢氧化钠),H(铁),G(氧化铁)7种
5.实验室现有四种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分别为无水硫酸铜、硝酸钡、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为区分它们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步骤Ⅰ:将这四种白色固体分别编号为A、B、C、D。
步骤Ⅱ:取少量上述四种白色固体样品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且C溶液呈蓝色,则C是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步骤Ⅲ:取少量A、B、D的溶液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向三种溶液中各加入适量C溶液,装有B溶液的试管中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步骤Ⅳ:为进一步区分A和D,另有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A溶液和D溶液,加入适量_____溶液。
【答案】CuSO 4 ()42422NaOH CuSO =Cu OH Na SO ↓++ AgNO 3
【解析】
【详解】
(1) C 溶液呈蓝色,则C 是硫酸铜,故填:CuSO 4。
(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42422NaOH CuSO =Cu OH Na SO ↓++,故填:
()42422NaOH CuSO =Cu OH Na SO ↓++。
(3)另有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A 溶液和D 溶液,分别为硫酸钡和氯化钡溶液,想要鉴别两者,可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即可,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钡,无变化的是硝酸钡;故填:AgNO 3。
6.A ﹣﹣G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B 、D 是无色气体,C 为白色沉淀,A 、E 是黑色固体,G 为红色固体,C 为白色沉淀。
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写出A 、E 、G 的化学式:A_____、E_____、G_____。
(2)写出C 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答案】C Fe Cu 用作建筑材料 Ca (OH )2+CO 2═CaCO 3↓+H 2O
Fe 3O 4+4CO
高温3Fe+4CO 2 Fe+CuSO 4=FeSO 4+Cu
【解析】
【分析】
A ~G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
B 、D 是无色气体,
C 为白色沉淀,A 、E 、F 是黑色固体,G 为红色固体,C 为白色沉淀,B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 是二氧化碳,C 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 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 是碳,二氧化碳高温生成
D ,所以D 是一氧化碳,
E 点燃生成
F ,所以E 是铁,F 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 是铁,
G 是
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A是C,E是Fe,G是Cu;
(2)C是碳酸钙,一种用途是:用作建筑材料;
(3)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
+CO2═CaCO3↓+H2O;
②是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CO 高温
3Fe+4CO2;
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