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气田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摘要】目前管道建设趋向于长距离、大口径、大输量、高压力、高钢质。
施工质量与水平逐年提高,保证了管道运行的安全。
目前,我国长输管道施工主要装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线路测量、管道组装与焊接、管沟开挖、管道下沟、盾构、顶管、定向钻穿越等均具备了专业化的施工机具。
可以满足管道施工的全部需要。
一、前言
长输管道线路长,经过的地域广,经过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多变,施工流动性大;再者,参加施工单位比较多,施工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又参差不齐,安全管理难度比较大。
而安全管理工作的宗旨是控制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保障人身安全。
如何管理好长输管道的施工安全,杜绝安全事故呢,值得每个安全管理者去深思、总结和研究。
二、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的系统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长输管道建设流动性大,所经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多变,施工单位多,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又参差不齐,管理难度比较大,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规范施工和管理,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完善,使之能满足施工要求。
2、必须设置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各施工机组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监督人员,且安全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必须有管
道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并持证上岗。
目前EPC项目部和施工单位项目部均设置了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施工机(班)组配备了专职安全监督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且都持证上岗,并在EPC项目部备案,建立起从上到下(即EPC项目部到施工机《班》组)的有效的安全管理网络,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始终在可控状态。
3 、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作业环境警示标识;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
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害和事故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主要是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来实现,因此,开工前和施工中,必须根据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或安全活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安全经验或实在的事故教训,教育和警示员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其能更好的做好自我保护,从而预防和控制人的失误行为而引发的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作业环境警示标识。
包括物的储存和风险预防标识、施工现场警示标识等。
物的使用、贮存和保管必须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对物的状态进行动态跟踪与评价,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使用和保管不当而造成伤害事故;施工现场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识别、确认,树立醒目清晰的警示标识,采取可靠实用隔离与安全防护措施,警示和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施工安全,规范施工,保证安全。
4、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
风险是某
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因此应对风险、危险源进行不定期识别与评价,并对风险、危险源进行打分、分级,并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制定预防措施,对重要风险和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防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防止发生事故,保障施工生产和人员安全。
5、安全审计制;全员安全培训制;班前讲话制;安全交底制;安全联防互保制;动态风险管理制;全员安全责任制;作业许可制;考核奖惩制;事故应急救援制。
安全审计制就是指在开工之前,对施工单位从安全体系文件、规章制度等软件的建立以及项目部、机组营地、员工持证情况、员工健康安全和施工现场硬件配置到位情况等方面进行认真、严格审计,审计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审计不合格的严禁开工。
全员安全培训制是指开工前和施工中,根据施工情况对全员进行安全培训。
长输管道建设参建单位比较多,各单位的管理水平,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在开工前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掌握项目的施工安全要求、施工风险和预防措施等,同时在施工中要根据施工任务和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员工进行有针对的安全培训,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能力、水平和意识,使其能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并能自我保护。
安全交底制即每天必须对员工进行风险预防措施交底;关键工
序、要害部位、有限空间作业等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风险和预防风险的安全措施交底,使员工清楚施工的正确工序、安全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正确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保障施工安全。
安全联防互保制是指通过安全互保、联保的方式来实现共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现场可通过工序间风险相互提醒,班组可通过签订安全承包合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作业时可通过合理配置安全监督人员进行监督的方式,同时,在施工现场实行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相互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和责任追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危险源和风险,消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误区和死角,通过安全联防互保制来实现具体落实与实施,从而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
持证上岗制度是指安全管理或监督人员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素质;特种操作人员应具有特种行业操作证,对于没有资质的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EPC项目部都要求施工单位项目部必须配备安全总监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机组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监督员,而且必须持证上岗,并且证件要在EPC项目部备案,以此来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种作业证,焊工同时必须经过EPC项目部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
通过人员资质的强化管理,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达到可控。
作业许可制是指在进行大型吊装、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险作业时,必须办理作业许可,必须经过项目主管领导审核批准,确定监护人,并在施工过程中全程监护安全措施的落实,一有意外,立即指挥
停止施工,确保人员的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制是指根据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对员工进行交底和不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做到发生事故时都够有序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同时要根据每次的应急演练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对预案进行完善,保证预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强化日常性的事故预防响应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使危险源处于可控状态。
三、结束语
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牢牢地抓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来管安全、防事故,追求实现事故为零的目标,同时,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在施工中不折不扣地组织落实,才能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马剑林,陈利琼,张鹏,刘绍兴,侯晓犇. 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J]. 油气储运. 20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