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及按作品写作家名、文学形象写作品名。
要点:①各时期文学成就,各作家所获名誉等。
(如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
福楼拜:现代小说先驱)②代表作中主人公、代表人物等。
③按国别,各国代表作家作品。
(如英国女作家群作家作品;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等)④其他。
二、名词解释(20分)1、哲理小说:哲理小说产生于18世纪启蒙运动中,是启蒙文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哲理小说中故事往往只是一个框架,用以阐述哲学、政治、社会等问题。
它们以思想见解为主,重点在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把某些观点表现出来,而不是着力于现实生活本身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如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
2、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70-80年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德性的反封建文学运动。
这个运动的名称来源于作家克林格尔发表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
运动中的作家大多强调个性的解放,崇拜天才,以天才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色彩。
他们深受卢梭的影响,歌颂大自然。
代表作家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3、“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是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等人。
他们都憎恶资本主义文明,于是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创作出歌颂大自然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
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4、拜伦式英雄:是指在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主人公,他们都是高傲、孤独、倔强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和道德,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他们又脱离群众,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
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5、多余人形象: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占据着19世纪上半期俄国文学中的中心主人公地位。
他们生活在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时期,在反动的专制政体和农奴制下感到窒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因为远离人民,又无法摆脱贵族自由主义者的立场,缺乏生活目的,再加上性格软弱,毅力不足,不能有所作为,在社会上成为“多余人”。
三、简答(32分)1、启蒙文学的特点:①政论性和哲理性;②现实主义色彩和平民精神;③形式上的创新(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游记体小说、正剧)2、浪漫主义基本特征:①着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思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②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相对立,着力歌颂大自然。
③重视民间文学。
④喜欢采用夸张对比的手法。
⑤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其次是小说。
3、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实践创作中如何体现:《<克伦威尔>序言》中美丑对照的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巴黎圣母院》是实践美丑对照原则的典范。
①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将善恶美丑集中在两类人身上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对比加以表现。
②环境和事件的对照。
③情节内容的安排上也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4、西风颂特点:①反抗精神与理想主义精神:西风象征革命的力量,同时寄予诗人的崇高理想。
②哲理性:西风既是破坏者,也是保护者。
③抒情气氛浓烈:第一人称,呼号、告白式语言。
(突出诗人的主观性)④诗艺高超、形式讲究: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形式和谐对称;音韵整齐又富于变化。
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①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社会历史现象做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②追求艺术的真实,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④以叙事为主,长篇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和繁荣。
(继承了18世纪写实小说的传统;小说更适合表现19世纪广阔的社会生活;出版方式的改变)6、《人间喜剧》结构特点: ①采用了分类整理的办法将作品连成一个整体;②采用了人物再现法。
(人物再现法是指主要人物往往出现在多部作品中,每部作品只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一段或某一侧面的生活,几部作品合在一起,就完成了对一个人物生活史的描写,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思想内容:①真实地再现了贵族阶级没落衰亡的历史。
(有的是自动引退,如《高老头》中鲍赛昂子爵夫人;有的死守古老的封建体制,如《苏城舞会》中爱米莉小姐;有的向资产阶级靠拢,追逐金钱,如《高老头》中拉斯蒂涅)②展示资产阶级的发迹史。
(《高利贷者》高布赛克;《欧也妮·葛朗台》老葛朗台;《纽沁根银行》纽沁根)③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的历史悲剧。
如老葛朗台。
8、《高老头》主要人物形象: ①高老头退出人生舞台:通过高老头的悲剧揭示金钱对人的腐蚀和毁灭作用,作者试图利用父性基督来疗救金钱万能、人欲横流的社会,在高老头身上寄托了人性复归的希望。
②拉斯蒂涅闯进上流社会:拉斯蒂涅是在《人间喜剧》中多次出现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
他在《高老头》里第一次出现,其野心家性格也在这部小说中形成。
其性格的形成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受到物质环境的刺激,野心勃发。
第二阶段:受“人生三课”的教育走向堕落。
鲍赛昂夫人给他上了极端利己主义人生哲学的一课,成为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第一个引路人。
伏脱冷比鲍赛昂夫人更加赤裸裸地指出了这个社会寡廉鲜耻、金钱万能的本质,从而促使他在野心家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高老头的死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对其野心家的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9、包法利夫人悲剧成因:①社会历史批评:爱玛的堕落是由于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宗教生活与腐败的社会风俗以及单调沉闷的外省环境,她的死是对不切实际的浪漫情调的辛辣嘲讽,也是对庸俗丑恶现实社会的有利控诉。
②自我身份的错位: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我身份的错位引发的自我同一性危机造成的。
③虚无主义的悲剧:福楼拜在小说中借爱玛的人生故事框架,隐喻了人类在与自身宿命抗争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表现了现代人在面对自我时的迷惘和困惑。
10、《包法利夫人》艺术成就:①福楼拜减少了小说对故事的过分依附,描写人物的侧重点由“外”转向了“内”。
②福楼拜的小说成为由传统的时间小说通向现代无时性小说、空间小说的重要中介。
③强调“客观性”。
(主张非人格化叙述;采用外聚焦视角)④语言的艺术。
(意象的使用、语言的掩饰遮蔽效果)11、狄更斯创作分期:①早期(1833-1842):《博兹特写集》、《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等狄更斯早期创作以抽象的善恶观认识社会问题。
其作品的讽刺和批判是温和的,充满道德说教,基调基本上是乐观的。
一般采用流浪汉小说结构形式进行创作。
②中期(1842-1850):《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等狄更斯在这一时期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基本抛弃了对资产者的乐观幻想,但他仍然认为感情教育可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在艺术上结构逐渐严谨。
③晚期(1850-1870):《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政府机关、国家机器以及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12、《双城记》四类人物形象: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各种怪人形象;革命者;反面形象。
13、简•爱形象: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女主人公。
简•爱的人格魅力有真诚、善良、勇敢、坚强、刚正不阿、傲对权势,性格外柔内刚,以强大的心性引力获得了罗切斯特的爱;简•爱崇尚“灵魂呼唤着灵魂”的爱情和建立在这种爱情基础上的人格平等、经济独立的爱情婚姻观;简•爱形象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14、安娜形象分析: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
她的不同凡响,在于她不屈从于不合理的环境,勇敢的追求和保卫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然而这种反抗本身决定了安娜的性格与命运是悲剧性的。
更深层的悲剧意义是,上流社会对安娜的迫害主要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是经由她自身的意识而起作用的。
15、《安娜·卡列尼娜》艺术成就:①采用了“心灵辩证法”:“心灵辩证法”是专门用来概括俄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特点的一个术语。
该术语是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
指托尔斯泰关心人物内部心理活动本身,关心人物心理过程中最细微的、难于捉摸的、瞬息万变的心理现象,即主要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实际运动过程。
②结构:“拱形”结构(一方面通过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反映爱情、婚姻、家庭、妇女地位等伦理道德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奥勃浪斯基、列文、吉蒂反映经济、政治、宗教、哲学等社会问题)四、论述(28分)见专题复习五、专题复习(可能涉及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诗剧《浮士德》——注意阶段、浮士德精神、浮士德难题、辩证法精神①由两次赌赛和五个阶段的悲剧构成魔鬼靡菲斯特和天帝的赌赛 → 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赌赛(1)知识悲剧(2)爱情悲剧爱情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也是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过分追求官能享受和个人主义泛滥的否定。
政治悲剧 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除了给统治者消遣取乐外,不会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事,这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思想发展的一个历程。
美的悲剧 浮士德与海伦的结合象征着现代人同艺术美的结合,古典艺术同启蒙思想的结合。
美的悲剧说明美的力量本身只是幻影,从而否定了用艺术力量改造社会的幻想。
事业悲剧 事业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展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图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②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欧洲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启蒙思想家和理想王国开明君主的象征。
(1)在浮士德身上体现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通过浮士德不断追求的过程,展示了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文艺复兴到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探索过程。
歌德把浮士德作为人类的代表,总结了人类的命运和探索经历。
(2)歌德运用了辩证的方法来塑造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难题”: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们心胸,一个想要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迷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的固执着这个尘世,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世,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
在浮士德身上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倾向,一种是不满现实的精神,一种是贪图安逸的思想。
这两种矛盾思想非常和谐地存在于人身上,使人成为复杂的对立统一体。
③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
(2)善于运用象征手法。
(3)诗剧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4)风格多样化,形式上采用不同的诗体。
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司汤达①文艺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②《红与黑》小说主题的多元阐释a、爱情:于连(激情/心灵之爱)德·瑞那夫人 于连(虚荣/头脑之爱)马特尔小姐对上流社会的报复;对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崇拜;与德·瑞那夫人心灵的契合;恋母情结;平等观念的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