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最新资料推荐------------------------------------------------------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总复习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角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能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回顾整理、巩固练习,经历整理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角和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 梳理回顾,归纳整理。

在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上,我们认识了哪两个非常重要的朋友,它们是谁?生答:角和三角形。

(板书课题)你知道角和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

1 / 9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有序整理。

(3)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角:①认识各种角②角的大小比较③量角,画角三角形:①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②分类③三角形的高及高的画法④内角和及三边关系本节课我们就来全面地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用串联性的语言把本单元的信息窗繁忙的工地再现,让学生根据信息窗回忆并整理本单元所学的角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2. 新知再现,加深理解。

让我们通过一组题目来比一比,看看谁对具体的知识点掌握的更牢固!角的相关知识点:(1)说一说:这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

(巩固对角的分类的认识。

) (2)比一比:你能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学生独立做题,指生汇报。

(明确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做一做:---------------------------------------------------------------最新资料推荐------------------------------------------------------ 量一量4 的度数,并画出一个同样大小的角。

①学生独立量角,指名汇报量角的方法。

(量角歌诀: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②学生独立画角,指名板演画角的方法。

师生集体校对,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严谨,师适当补充。

(画角口诀:先画一射线,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度上做标记,再把两点连;符号、度数莫忘添。

)【设计意图】本题综合了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及角的度量和画法等知识点,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活动全面考查了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角形的相关知识:(1)仔细观察上图,它们是三角形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同桌讨论交流,指生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2)任意长度的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吗?指生举例回答。

明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 9(3)上面的三角形按角、按边分,可以怎么分?指名学生汇报结果,说出判断依据。

(4)任意选其中一个三角形,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学生独立画高,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示范高的画法。

集体订正,对于学生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请学生帮忙指正。

明确高的画法:(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50 ,它的顶角是多少度?学生独立做题,指生板演做题方法,并介绍做题的依据。

(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 及对等腰三角形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及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整理回顾了三角形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一)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 火眼金睛辨对错。

①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④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是 60 ,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⑤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 90 度。

() 2. 选一选、填一填。

①三角形 3 个内角中至少有()。

---------------------------------------------------------------最新资料推荐------------------------------------------------------A. 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B.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C. 两个锐角②下面的()组线段不可以围成三角形。

A. 2cm 4cm 6cmB. 5cm 2cm 5cmC. 6cm 2cm 5cm ③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底角的度数是 45 ,顶角的度数是(),这同时又是一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判断依据。

可以再针对学生错误率高的习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个角分别是 70 和 50 。

(1)学生独立画图。

(2)指生板演画法。

(3)集体订正,对于学生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请学生帮忙指正。

明确画三角形的方法:(知道两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一个三角形,这是对画角的知识拓展,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

引导学生回顾画角的方法歌诀:先画一射线,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度上做标记,再把两点连;符号、度数莫忘添。

) 2. (1)学生独立做题。

5 / 9(2)指生汇报做法,说出做题依据。

【设计意图】本题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掌握和灵活应用情况,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按角和按边的分类掌握情况,在做题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 厘米和 6 厘米,夹角是 60 ,画出这个三角形,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1)学生独立画图,指生板演画法。

(2)集体订正,对于学生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请学生帮忙指正。

(引导读题,分析题目,理清解题思路。

学生回顾画角的方法,然后借助直尺截取 3 厘米和 6 厘米的长度。

) 2. 如图,已知1=90 , 4=75 ,求3 的度数。

(1)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做题后,小组讨论交流做法。

(3)全班交流汇报。

明确解题方法:1+2+3=180 2=90 -4=90 -75 =15 3=180 -(1+2)=180 -(90 +15 )=180 -105 =75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最新资料推荐------------------------------------------------------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据,结合图片独立思考并解答。

在组织交流时,应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及平角的知识寻找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再次认识了各种角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巩固了正确的量角、画角方法,知道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及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能按不同的要求做出三角形的高,还能灵活运用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使用说明:1.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将角与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回顾整合,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谈话导入,让回顾更简洁、高效。

导入环节:用串联性的语言把本单元的信息窗繁忙的工地再现,学生根据7 / 9信息窗回忆并整理本单元所学的角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并通过一组综合性的题目,加深学生对角和三角形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2)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轻松的复习氛围,而且所有的知识均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并加以练习应用。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感到压力,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3)分层练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复习角和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只是一个铺垫,学以致用才是目的。

接下来通过层层提高的巩固练习,由易到难的习题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4)梳理总结,让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动力。

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后,师生结合板书把角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再次整理和优化,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真正做到把知识打成捆背回家。

---------------------------------------------------------------最新资料推荐------------------------------------------------------ 2. 使用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角和三角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习题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合理把握习题的量。

3. 需破解的问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合作学习习惯,这些问题仍值得探究和实践!9 /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