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美国独立战争》说课稿

10、《美国独立战争》说课稿

《美国独立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适用于九年级学生。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美国独立运动,是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

从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看,美国是美洲第一个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

2、世界历史是由国别史构成的,美国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学习美国史及学好世界史的基础。

3、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发展中美友好关系对中国至关重要,而中美关系的走向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局势。

熟悉美国的历史,读懂美国人的内心,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我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把握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美国自建国到现在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有着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国,却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差距甚大。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九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
要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评价华盛顿等问题就必须了解以下基础知识:英属北美殖民建立;美利坚民族形成;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特点;独立战争的原因、进程;《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的建立。

2、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最终战胜强大敌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新生,从而激发学生树立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通过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宪法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但又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3、能力目标:
①。

通过分析比较《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及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例举华盛顿的重大活动,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评价华盛顿2.难点分析:体会《独立宣言》所反映的民主思想,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二、说方法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一部分教材上的内容,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教学手段上:采用图示教学法,注意选用课本中插图、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美国独立战争重要战役的经过,这样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指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

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

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美国国旗,请学生观看后回答:A、旗上十三道条纹,五十颗五角星含义分别是什么?B、旗上红色、白色、蓝色分别象征着什么?启发学生结合星条旗展开想象,讨论,以此为起点教师导入新课:当今的美国大名鼎鼎,妇孺皆知,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而赢得独立的呢?
(二)、讲授新课
教师给出知识框架,让学生通读教材,填充相关内容形成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结构——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纲领、转折、结果。

及联邦国家的建立。

老师将这些内容写在黑板上,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式。

1、“背景”部分
对背景的学习,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出示目标探究题:一:结合史实分析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概况?二:史论结合谈一谈美利坚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三:欧洲启蒙思想对北美殖民地产生了什么影响?四: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经济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导致什么结局?要求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来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四个探究题使学生全面分析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随后教师给以补充、订正和总结。

然后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如战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或内因、外因等),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法”符合启发式原则,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机统一。

2、“过程”部分
请学生分组讨论,用最简便的方法写出独立战争的过程,并简要概括出独立战争获胜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师进行讲评,并写出板书提纲)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让学生在《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中指出相应地点、标出时
间、相关人物,使史实与地图相结合。

(设计意图:采用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在看图识图的过程中了解、掌握基础知识。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中引自《独立宣言》的一段材料,并分析评价,教师进行点拨。

3、“结果”部分
教材难点“1787年美国宪法”可以做如下处理:
首先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出宪法的内容,接着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中选自《美利坚和众国宪法(1787年)》的一段材料,然后请同学们思考:《独立宣言》上规定“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为什么1787年宪法中对选举人有“资格”规定?如何客观评价1787年宪法?如何看待它和《独立宣言》之间的差距?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意义”部分
启发学生从性质、国内意义、国际影响等方面归纳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总结
为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强调重点和难点,必须做好课堂总结。

这里可采用串讲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结合知识结构示意图,巩固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