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外光谱答案(学习资料)

紫外光谱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

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答:有n电子和π电子。

能够发生n→π*跃迁。

从n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

能产生R带。

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答:(1)的后者能发生n→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答:B、C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答:(A)和(B)中各有两个双键。

(A)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π→π共轭。

而(B)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

所以(A)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π*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答:对n→π*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

而π→π*跃迁中,成键轨道下,π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 max=305nm,其λEtOH 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
是π→π*跃迁引起的?
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变动到
307nm,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

化合物当中应当是π→π反键轨道的跃迁。

2.化合物A在紫外区有两个吸收带,用A的乙醇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λ1=256nm,
λ2=305nm,而用A的己烷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为λ1=248nm、λ2=323nm,这两吸收带分
别是何种电子跃迁所产生?A属哪一类化合物?答:λ1属于π→π*跃迁;λ2属于n→
π*跃迁。

属于不饱和苯环化合物。

3.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有B 吸收带,还有λ1max=240nm,ε1max=130000 及λ2max
=319nm,ε2max=50 两个吸收带,次化合物中有何电子跃迁?含有什么基团?
答:λ=240nm,ε=1.34×104吸收带为K带,说明分子中含有生色团,是π→π*跃迁引起
的。

B,K,R,苯环及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π→π*,n→π
λ=319nm,ε=50吸收带为R吸收带,说明分子中含有助色团,是n→π*跃迁引起的。

4. 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10O,可能具有β,α不饱和羰基结构,其K 吸收带波长
λmax =257nm(乙醇中),请推测结构。

四.计算下述化合物的λmax

3.试估计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化合物的λmax最大,哪一种化合物的λmax最小,为什么?.
解:(b) > (a) >≈ (c)
(b) 中有两个共轭双键,存在K吸收带,(a)中有两个双键,而(c )中只有一个双键.
O
OH
O
CH3
O
CH3
(a)(b)(c)
五.1. 2-(环己-1-烯基)-2-丙醇在硫酸存在下加热处理,得到主要产物分子式为C9H14,产物经纯化,测UV 光谱的λmax(EtOH)= 242nm (εmax=10100),试推断这个主要产物
的结构,并讨论其反应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