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0一一年八月十五日1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周边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的种类和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染物产生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测时段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测的内容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环境敏感目标对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保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保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防护距离及其设定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湖南省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

建设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北山镇北山村。

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周期:18月。

运行年限:年(其中填埋库区一期服务年)。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为万t/a+万t/a暂存。

其中物/化处理规模12000t/a;稳定化/固化处理规模达21000t/a;焚烧处置10000t/a;安全填埋规模3000t/a;暂存规模1000t/a。

占地面积:2200000平方米(300+25亩)。

土地利用情况:本项目300亩占地土地利用类型如下表:主要是农田和林地,分别占%和%。

建设项目周边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1.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县北山镇北山村,北山镇位于长沙县西北部,距市区28公里,北与汨罗交界,西与望城毗邻,南与开福接壤,东与青山铺、安沙镇相连接,是汨罗、星沙、开福区的三角地带。

白沙河流经东部,卫青公路南、北穿过,新青、蒿洪水泥硬化路横过东西。

全镇18个村、3个社区、491个村民组,人口50128人,水田面积50293亩,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境内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其次有茶叶、小水果、蔬菜等,总产值亿元。

地形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位于望湘岩体中部,总体地势四周高、中心低。

根据《湖南省长株潭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报告(1:5万)》,场地在区域上位于长沙-株洲-湘潭整体抬升构造运动区之黑麋峰-青山铺整体抬升构造亚区。

受长寿-永安和崇阳-灰汤断裂控制,处于间歇抬升状态。

上升速率很小,是一相对稳定地块。

断裂构造挽近期没有活动迹象,场区新构造运动迹象也不明显。

本场地北部红线位置为地表水分水岭,该位置距东南副坝轴线约300m,地下水分水岭也位于该处,即该分水岭以北为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填埋场水文地质单元,以南为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水文地质单元。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60-2001)》,本区属弱震区。

1.2.2气候特征本区域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湿多变、夏季酷热、秋季干燥、冬季严寒、暑酷热期长。

1.2.3水文周边地表水体主要有北山水库、楠竹山水库、禾丰水库、黑(里)塘水库、沙河、湘江等。

湘江主要的水文参数如下:年平均水位27.31m;年平均流量2131m3/s;年平均流速0.45m/s。

沙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汨罗镇境内,流经望城县,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沙河口处流入湘江,全长约40km,上游给水来源于流域自然降水,当自然降水量较小时,枯水期的沙河会出现断流现象。

沙河的主要功能为排渍和部分农灌。

沙河历年受洪水影响明显,沙河汛期最大流量约12m3/s,当湘江水位较高时有湘江水倒灌现象。

北山水库,位于厂址的SE方向,距离厂区0.8km,小型水库、主要功能是农田灌溉。

楠竹山水库,位于厂址的SSW方向,距离厂区1km,小型水库、主要功能是农田灌溉。

禾丰水库,位于厂址的SW方向,距离厂区1.3km,小型水库、主要功能是农田灌溉。

1.2.4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概况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域周边主要区域污染源为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位于望城县桥驿镇黑糜峰山区,距本项目0.3公里,处于项目厂址的西北方。

设计库容为450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为34年,已填埋垃圾约550万吨。

1.2.5黑麋峰森林公园简介黑麋峰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郊望城县境内,边界距本项目厂址约1.5公里,距离黑麋峰主峰约5.7km,位于项目厂址的北向,2000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1.2.6项目厂址周边的环境保护目标。

GB3838-2002Ⅲ类地下水项目周边地下水GB/T14848-93Ⅲ类周边植被、景观等生态环境图1-1 项目厂址主要敏感目标2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能源的种类和用量危险废物收集运输量约47000t/a,拟建处置中心的收集运输系统包括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系统,其中危险废物收集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娄底、张家界、吉首、怀化等十州市的工业企业,医疗废物主要收集长沙地区的医疗废物。

辅助燃料按轻质柴油考虑,额定耗油量600~720kg/h。

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拟建项目生产、生活总用水量为698.9m3/d,其中新水343.4m3/d,回用水67.50m3/d,循环水288.00m3/d。

污染物产生情况2.3.1工艺流程和产物环节拟建项目总体设计包括危废和医废的收运系统、暂存系统、焚烧系统、稳定化/固化系统、物化处理系统、安全填埋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方案下图。

图2-1 拟建项目总工艺流程●外排污水●场地、洗车等冲洗废水图 例▲ : 废 气● : 废 水◆ : 固 废图2-2 拟建项目产物环节2.3.2污染物产生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时段和范围环境空气评价时段主要为运用期,评价范围为以项目为中心直径5km(半径2.5km的圆形)的区域。

地表水环境评价时段主要为运营期,评价范围排污管道排污口至下游3km。

地下水评价评价时段主要为运营期,封场期,评价范围以项目为中心50km2的范围。

声环境评价时段主要是建设期和运用期,评价范围为厂界。

生态评价评价时段主要是建设期和运用期,评价范围为工程用地范围区域及周边200m范围。

预测的内容和结果3.2.1环境空气预测内容和结果表3-1 环境空气主要预测内容SO2小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年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NO2小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年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M10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年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二噁英年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HCl小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

H2S小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

NH3小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

HF小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

Pb小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叠加背景浓度后)。

拟建项目无组织排放的H2S、NH3的厂界均达标。

3.2.2地表水预测内容和结果废水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选取CODCr、As、Cr6+、Pb为预测因子,对受纳水体—湘江枯水期水质影响进行预测。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望城县的蔡家洲,坝体距离本项目排水口3000m,目前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将于2014年建成,因此本预测分为大坝建成前和建成后两部分内容。

本项目废水排放量小,污水通过管道排往湘江,在正常工况下,湘江枢纽工程蔡家洲建成前,本项目废水排放对湘江河段水质影响很小,如COD的浓度最大仅增加L,As的浓度最大仅增加L,Cr6+、Pb的浓度没有变化。

湘江枢纽工程蔡家洲建成后,本项目废水排放对湘江河段水质影响也很小,如COD的浓度最大仅增加L,As的浓度最大仅增加L,Cr6+、Pb的浓度没有变化。

3.2.3噪声预测内容和结果由于本项目安全防护范围内实施拆迁,无居民点,本次噪声预测主要是预测厂界噪声情况。

项目建成后主要噪声设备昼间和夜间对厂界的影响均很小,可使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级标准的要求和《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的噪声在采取了防振噪声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3.2.4生态影响分析内容和结果生态影响分析主要是分析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水土流失情况、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永久占地22hm2,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300亩主要是农田和林地,分别占%和%,根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环发[2004]75号)的相关规定:填埋场作为永久性处置措施,封场后除绿化外,不能做他用,因此本项目对项目所占区域的土地利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原来以农田和林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会被危险废物焚烧和填埋用地取代。

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总量为720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899t。

建设期(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临时堆土、临时堆料)新增流失量为6474t;运行期149t;自然恢复期新增流失量为425t。

从不同时段看,建设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期,占到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填埋区是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

工程永久性占地会对项目占地区植物铲除,但工程建设后,厂区会进行绿化,绿化植物尽量选择乡土种,且项目占地面积不大,对北山镇区域植物的影响不大。

项目建设会造成动物的生活环境丧失,原来生活于征地范围内的动物在丧失原有生境后能够在工程施工范围以外寻找到新的替代生境,所以项目的建设对动物的影响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