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阅卷与方法技巧韩冰在讲这个课题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个问题。
·阅卷笔录的重要意义有的律师阅卷时不做阅卷笔录,可能是出于下面的原因:一、认为材料可以复印,直接在材料上圈圈点点也是一种阅卷的方法;二、有时案件比较简单,看几遍就可以掌握细节。
那么,做阅卷笔录有什么意义?我认为,做阅卷笔录这项工作不是无用功,它实际上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阅卷笔录是办理案件、看材料这一过程的工作反映;二、阅卷笔录是阶段性的工作成果;三、阅卷笔录还是要保留的档案的一部分。
之所以要先讨论这个问题,是要帮助大家认识到阅卷的重要性。
可以不夸张地说,阅卷的程度决定了律师在后面一系列的工作中能做到什么程度。
律师在法庭上的表现从何而来?现在审判工作讲效率,一般的小案件并没有给律师多少独立自由发言的时间。
就在这很短的时间里,律师想要表现自己的基础是什么?仅仅注重法庭上的那小段时间是不够的,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都在于阅卷。
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总体可分为三大部分,即:阅卷的目的、阅卷的方法和阅卷的原则。
第一部分阅卷的目的阅卷的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六点:(一)了解案情;(二)发现疑点;(三)厘清思路;(四)查找依据;(五)评估目的;(六)协助审理。
一、了解案情我们可以从一个案件最基本的要素入手来说这个问题。
任何一个案件,不论民事、刑事,不论简单、复杂,都会具备以下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结果。
用什么方法了解案件事实?拿到案卷材料后,我们可以尝试列表,将案件的各要素一一列举。
例如:一个含有3起事实的案件,可以这样描述案情——这样,案情中需要了解的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通过这样的表格就会很快发现,从而更好地达到阅卷目的。
通过阅卷了解了案情以后,我们才能知道下一步动作。
看材料的时候要有证据意识。
律师看的材料与证据密不可分,阅卷一定要看案件材料是否能够成为证据。
工作中我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公检法虽有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工作流程,但这些工作流程不一定符合法律规定,其产生的材料也不一定符合证据要求。
这就需要律师从最基础的工作——阅卷中对材料进行筛选,所以做律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
证据的特点是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
案卷材料中有时会含有无证据证明的“事实”,这部分“事实”通常是由办案说明的材料而来。
那么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办案说明是不是证据?二、办案说明能不能证明事实?律师通过了解案情,应当能够发现这其中的问题。
另外,一个办案说明如果是证据,它是属于书证,还是属于证人证言?我们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证据的种类,办案说明并不在这些种类的范围之内。
如果通过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户籍等情况,工作人员做一个电话记录,律师不必过分注意;但如果办案说明包括了各种事实,甚至是关键的事实,律师就应该做深入了解。
二、发现疑点通过阅卷,还要达到发现疑点的目的。
一个案件有没有疑点,有多少疑点,不同律师发现的可能不同,这或可归咎于经验,或许是责任心不同,也可能纯粹因为不同的阅卷方法。
在我参与的一起案件中,我在办第二审时看到一审律师的辩护词,其中只有套路性语言,比如认罪态度好等,而缺少与事实相关的部分。
但实际上,本案的事实部分存在很大疑点。
后来发回重申,一审判决的死刑被改为无期徒刑。
我在二审案卷材料中发现了疑点,但是,这些疑点问题又是如何发现的呢?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和了解案情时做的一样,先用表格列举出五个元素,再依次判断其是否存有疑点。
这样,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一目了然。
三、厘清思路厘清思路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列表如下(以盗窃案为例):列表的目的是能够比较简单地厘清对案件的思路,如果方法不同但同样能达到目的,也是可以的。
无论是简单案件还是复杂案件,不同于当事人只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律师要做的是发现案件中的问题,而能发现问题的程度取决于律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打官司”其实就是“打思路”。
判断律师谁做得更好的标准,就在于谁的思路更清楚。
思路是否清楚,决定了法庭上的下一步能否做好。
而要做到思路清晰,就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
上面用的列表法就不失为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用来训练自己的最好方法。
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包括在法庭上的情形,可以清楚地看出律师的思路是否清晰。
一个思路清晰的律师,即使未做准备,在听对方陈述的过程中也能理出对方的思路,找出对方与己方不同的观点。
四、查找依据查找依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要查找法律依据:这针对的都是通过查找法律规定能够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指要取得相应的证据。
在查找证据时可以列表作为准备。
如下表:将存在的问题与法律依据对比反映,可以增加质证的力度。
五、评估目的什么叫“目的”?办任何一个案子,当你看到相关材料,当事人说出他的目的的同时,你也会规划自己的目的。
一个案件能不能达到目的,只听当事人的意见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事人在陈述情况的时候往往“趋利避害”,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事实。
因此,应当通过阅卷来评估能否达到目的或者能达到多少目的。
在阅卷当中,占有的材料越多,了解的案件情况越清楚,进而发现疑点问题,根据这些才能判断能否实现自己的目的。
我曾做过一个博士涉嫌贪污的案子,这个博士每个季度都去领研究室的奖金,然后分发到个人,被举报涉嫌贪污。
他自称是被人陷害,自己并没有贪污,只是代替别人领奖金,没能及时将奖金分发出去。
我阅卷以后发现三个问题。
我问他:“你在研究室中是否负责领奖金的工作?”他说:“不是。
我只是顺路帮人领回。
”“是不是前三个季度都是你用这种方法领回的奖金?”“是。
”“领完奖金交回的单子是谁签的字,是张三李四本人还是你自己?”“是我代签的,签了自己的名字。
”我再问他,是否模仿了他人笔迹签字,他就拒绝回答了。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他无法说服我,更不可能说服法官了。
这种案件要做无罪辩护显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所以说,阅卷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评估目的。
通过阅卷发现疑点后,一般情况下都能据此对结果(即能否达到目的、达到多少目的)做一个大致的评估。
六、协助审理律师无论是做一方的代理人,还是做刑事案件的一方辩护人,实际上都是在做协助法院完成审理的工作。
一名律师做工作只是要在法庭上展示自己,这是不够的;律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协助案件审理,以查清事实,正确地适用法律。
第二部分阅卷的方法简单来说有以下四种方法:(一)传统法;(二)列表法;(三)图示法;(四)综合法。
一、传统法阅卷笔录用什么方式较好?这和能否达到阅卷目的有密切关系。
8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复印机,因此所有的材料只有到法院手抄。
当时律师通用的阅卷方法,我称之为“传统法”。
“传统法”要把所有材料做摘抄,同时要找出各种证据中不一样的地方,发现问题。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相比列表法等其他方法更加随意。
运用“传统法”时还可以进行“分层”,即根据案件的性质特点对材料进行分类。
传统法有利有弊。
利的方面在于它简单、不受限制;弊的方面在于它缺乏直观、条理性。
传统法不适用于复杂的案件,例如十起简单案件组成的复杂案件,运用传统法只能将材料改制成“浓缩”版,对分析案情和找寻问题并无多大益处。
二、列表法我把列表法分为三类:总表、分类表和对比表。
1、总表总表指的是材料清单和分卷材料清单。
不论简单案件还是复杂案件,对于案件中有哪些材料,通过总表的方式就能一目了然。
材料清单所列出的材料有助于了解案件全貌,分卷的材料清单更是便于在法庭上随时查找适用。
例:当然,对于某些一般性案件,可能已有材料清单,这项工作可以略过。
但是这样一张表主要并不是在结案时用,而是要在阅卷时通过这种方法整理出不同时期看到的材料,方便查阅。
遇到材料较多的复杂案件,对于每一卷材料都应做一张这样的表格,以便掌握文卷中最基本的内容。
2、分类表为什么要制定分类表?当某一案件涉及的材料非常之多,除了通过总表了解每一卷有哪些材之外,我们可以将案卷材料分为几大类,进而对材料做更细的划分,这样就能更方便地厘清思路、发现疑点。
例一:资料一览表(分类表)制表时间:×年×月×日制表人:×××编号:TY一一个表怎么制作最好,这和制表的目的有关。
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一个表可以用如下方法进行分类:根据案件不同的情况,可以自己调整表的内容。
例二:内贸合同分析表格(第七十一卷)注:1、有何××签名的合同共计43份,其中卖方为××公司的合同12份,卖方为××科技公司的合同15份;2、有高××签名的合同共计2份,卖方均为××科技公司;3、卖方为××公司的合同共计17份;4、卖方为××科技公司的合同共计15份。
这是一起走私案件。
作案的基本方法是在国内签订内贸合同,在国外签订进出口买卖合同,而在通关时用假发票、假外贸合同蒙混过关。
这张表列出的是第七十一卷中涉及到的所有内贸合同。
列出这张表后,对这其中表现出的问题可以再进行归纳整理。
表后还可以附有注。
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案件所涉及的事实说明得很清楚。
比如,这中间有的合同与外贸合同没有对应,可能它不属于走私事实的一部分,或者与外贸合同对应的那笔账无关,就不能算在总金额之中。
因此,无论最后会得出什么结论,阅卷过程中要做的列表分析这一步都是不可省的功课。
这是在法庭上陈述事实的依据。
建立证据意识非常重要,要达到这一点,做一个好律师,不仅需要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工作方法的培养。
例三:相互印证情况一览表……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表都必备一些要素。
例如上面这张表,不能只有证明内容和印证情况,而不知道什么时间取得证明,或者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证据形式,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时间、证人等要素是这里的必备要素。
例四:证据质证一览表制表时间:×年×月×日制表人:×××……除了在法庭上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将质证意见固定下来,单独地提供给法官也是可以的。
这也是一种辅助审理的行为。
综上所述,按照不同案件的不同需要,我们可以制作不同的分类表:既可以按照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重进行分类。
3、对比表制作对比表时,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案件性质、证据特点等设定不同的对比方法,以便于使用。
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对比方法:(1)按不同类别对比(口供、证人证言与其它证据);(2)按不同需求对比(证人证言与犯罪嫌疑人陈述);(3)按不同项目对比(口供与其它证据对比);(4)按相同类比对比(多名犯罪嫌疑人供述等);(5)按人物关系对比(理清各类案件相关人与事的关系);(6)按主要事实对比(两个以上事实的相互关系)。
决定使用哪种对比的方法,主要是看能否达到使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