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一、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板块的概念
二、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内容 三、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边界类型 四、板块的运动 五、大洋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六、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 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的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 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的刚性板块。 彼此间在软流圈之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 3、相邻岩石圈间水平运动有三种类型: (1) 在洋中脊裂谷带,两板块作背向运动(离散),产 生新洋壳和海底扩张; (2) 在海沟-岛弧带位置上,两板块相向运动(汇聚), 伴随洋壳消亡或大陆碰撞; (3) 在转换断层处,相邻板块间发生走向滑动,洋壳既 无新生,也无消减。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海底磁异常、转换断层、深海钻探 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发现,海底扩张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承 认,大量的事实吸引着地质科学家。1967-1968 年不少的地 球物理学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海底扩张问题,会聚了许多 报告和论文,其中摩根(W. J. Morgen,1968),麦肯齐和帕 克(D. P. Mckenzie & R.L.Parker,1967)证明地球表面 存在着绕极旋转的板块运动;勒皮雄(X.Lepichon)进而确 定了板块边界,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并计算了它们的旋 转极的位置和相对运动速度。至此,板块构造学说于1968年 正式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论 点,还囊括了岩石圈和软流圈、转换断层,板块划分、板块 俯冲和大陆碰撞等一系列概念,在更广泛的基础上,阐明了 地球活动和演化的许多重大问题,因而也被称为新全球构造 (New global tectonics)。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 、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的大规模水平运 动,可用欧拉定理描绘为一种球面上的绕轴 旋转运动。 5 、在全球范围内,板块沿分离边界的扩张增生 与沿汇聚边界的收敛消亡相互补偿抵消,从 而使地球半径和体积保持不变。 6 、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 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和热对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也有划分更多的方案,如将全球板块划分为 20 个。
14
(二)板块边界的类型
板块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接触带(“板块 边缘”指一个板块的边部)。是地球表面最重要 构造活动带。地震强烈,占总数85%。从板块间 相对运动方式来说,可以将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 型: 1、分离型板块边界 2、敛合型板块边界 3、转换边界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一、岩石圈 软流圈 岩石圈板块的概念 二、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内容 三、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边界类型 四、板块的运动 五、大洋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六、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
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
地壳 上 地 地 400km 幔 幔 C层 670km 下地幔 D层 D’ D” 2900km(古登堡面) 地 外 核 核 内核 G层 E层 4170km F层 5100km(莱曼面) 固态层 微弱横波,为稍具刚性的核内过渡层 横波波速为0,液态 为D层底部200 km速度梯度接近0 B层 A层 40km( 莫霍面) B’ 下界为150 km B” 低速层,下界为250 km B’” 下界为400 km
(一)板块的划分
2 、十二板块方案:是麦肯齐( Mckenzie et at , 1976)提出的。除美洲板块划分为北美板块和 南美板块外,其它五个板块为:
(1)纳兹卡板块:东太平洋海隆以东,智利海沟以西,加拉 帕戈斯海岭和智利海岭之间。 (2)可可板块:位于加拉帕戈斯海岭以北,东太平洋海隆和 中美海沟之间; (3)加勒比板块:位于中美海沟和西印度群岛之间(加勒比 海); ( 4 )菲律宾板块:位于菲律宾岛弧 - 海沟系与马里亚纳岛弧 海沟系之间; (5)阿拉伯板块:位于红海、亚丁海裂谷系与扎格罗斯褶皱 山系之间。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 认为岩石圈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大 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板块构造学 说就是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板块的 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其边缘部分,不 同类型的板块边界,构成了地球表面 最重要的构造活动带,板块之间的相 互作用、离散、消亡碰撞产生了丰富 多彩的构造现象。
板块运动模式
洋壳板块从中脊形成 后,地幔对流体像机器传 送带一样,川流不息的驮 载着洋壳板块向两侧运 动,到达海沟,遇到大陆 板块时,由于洋壳板块密 度大,位置低,便沿着海 沟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的洋壳板块达到一定 深度时,即熔融,同化而 消失(故俯冲带也称消亡 带)。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一、岩石圈 软流圈 岩石圈板块的概念 二、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内容 三、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边界类型 四、板块的运动 五、大洋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六、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
板块运动 滑动面
@
一、岩石圈 软流圈 岩石圈板块的概念
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着物理性质截然不同 的两个圈层。下面为塑性的软流圈,上面的一层包 括地壳和地幔最上部的橄榄岩层,具有较高的刚性 和弹性,叫做岩石圈(lithosphere)。 整个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连续完整的圈层,它 被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及年青造山带几种活动带 分割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块体,叫做岩石圈板块,简 称板块(lithosphere plate)。 “ 板块 ” (plate)是Wilson 1965在关于转换断 层的论文中提出的,指为活动带所分割的岩石圈构 成的球面岩板。其面积很大(数万-亿km2)。厚度 很小(百km左右)并同地球表面轮廓一致地弯曲。
三、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边界类型
(一)板块的划分 (二)板块边界的类型: 1、分离型板块边界 2、敛合型板块边界 3、转换边界
(一)板块的划分
现代板块边界都是地震活动带和构造活 动带。 板块划分有不同的方案: 1、六大板块方案: 1968年法国物理学家 勒皮雄(X. Lepichon),依据地震和 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将全球岩石圈 划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 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南极洲板 块、太平洋板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