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音乐钟
【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运用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联想和打击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让学生不是只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
【教材分析】
《维也纳的音乐钟》是一首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的管弦乐~结构是:引子-A-B-A-C-A-D-A-尾声。
引子由木管和钟琴一前一后轮奏~生动地模拟着音乐钟的音响,主题旋律A共出现四次~每次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有新的材料)~插部B、C、D分别是由小号、圆号和大提琴为主奏乐器演奏的~每一段都具有非常明显的风格特征。
由于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想象力比较丰富~对管弦乐和打击乐的认识都有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感受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
2(过程与方法:能用律动、打击乐器来表现主题音乐,
3(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回旋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听辨主题音乐,
2、初步感受回旋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听辨出主题与插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卡纸、双响筒、串铃、碰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故事导入,初听主题
师:同学们好~今天蓝老师要带大家去森林里面探险,全班起立跟我一起出发吧(律动)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走到了什么地方,(城堡)这个城堡的名字叫维也纳,你们听~城堡里传来了什么声音,(钟声)我们跟钢琴一起模仿下钟声。
(唱钟声)城堡的音乐钟响起来了,城堡的主人出来了~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维也纳的国王柯达伊,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城堡里做客,现在我要和我的士兵为你们跳个欢迎舞~
<初听主题音乐>
师:你们谁能来模仿我的士兵,(模仿士兵跳舞)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吧~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本课~让学生慢慢进入到城堡这个坏境和故事中~从而揭示课题~再通过律动来熟悉主题旋律。
二、新课部分
1、学习主题
(1)老师范唱
4/41535105|1535105|1345553212|355 55- ||
钟声响起来啊钟声响起来啊钟声响起让我们大家一起跳舞吧
师:你们会唱吗,让本国王来教你们吧~首先你们要像我的士兵一样身体挺拔的坐着,然后拿出手指跟着高高低低的图形谱来默唱~
(2)老师弹奏,学生画图形谱默唱
(3)加入歌词
(4)加快速度
(5)跟着音乐唱
(6)完整表演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看你们这么厉害我就邀请你们跟我得士兵们一起来迎接神秘嘉
宾出场~当你们听到士兵欢迎曲的时候就站起来跟我的士兵一起跳,当不是士兵欢
迎曲的时候就坐下静静听,数一数我们一共迎接了几次,
<初次完整欣赏>
【设计意图】
通过学跳学唱来熟悉主题旋律。
在欣赏全曲的时让学生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站起来更能让他们知道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
、分析插部2
师:到底是哪些神秘嘉宾呢,首先我们先来玩个连连看的游戏。
你们看看都认识屏幕上的什么乐器,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
(1)认识乐器及其音色
大提琴——低沉庄严小号——高亢嘹亮圆号——圆润柔和、音比小号要低
(2)分段欣赏,感受音乐情绪
师:接下来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听完告诉我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又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你觉得是哪个嘉宾出场最合适,
(3)模仿动物
第一段:猴子——小号
第二段:大象——圆号
第三段:狮子——大提琴
【设计意图】
插部通过音乐来联想合适的动物~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不同插部的音乐形象。
(4)完整表演
师:小朋友真棒,看来我的所有问题都难不倒你们,那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吧,
但是注意哦,这次跟之前不一样,当我们听到士兵欢迎曲的时候我们就坐在位置上
一起跳欢迎曲。
听到猴子的音乐我们就模仿猴子做动作,我看谁的动作最漂亮我就
会拍他的头让他跟在我的后面一起去城堡里游玩。
但是游玩的小朋友一听到士兵音
乐一出现就要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要不就会被我抓走哦。
<二次欣赏,完整表演>
【设计意图】
通过律动的形式让学生分清哪段是主题旋律哪段是插部~为之后的回旋曲做铺垫。
三、拓展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实在是太可爱了,为了奖励你们,我要送你们一些宝物,首先让我
来介绍一下有哪些宝物。
、介绍打击乐1
分别介绍碰铃、双响筒和串铃。
(1)如何让他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2)如何让他不发出声音
(3)没有声音的放在讲台上和没有声音的拿起来
(4)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
【设计意图】
在介绍打击乐的时候分了四步~为后面的实际操作做铺垫~让学生学会安静的拿和放乐器。
2、学习节奏
双响筒:X X| X X|拍手臂
串铃:??|??| 摇手
碰铃:模仿钟声
3、分组表演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再次熟悉回旋曲的曲式结构。
四、小结部分
师:今天的表演非常的成功,请乐手们把乐器没有声音的放回椅子下面并坐回原位。
刚
刚士兵们的这几段音乐我们称他为主部,动物出场的这几段音乐叫插部,老师这有
很多字母,谁能来找一找那个字母表示主部最合适呢,插部呢,
<板书:引子A B A C AD A尾声>
师:同学们来找找这音乐中藏着一个怎样一个特别的规律,(主题音乐相隔出现)像这
种相同的主题多次间隔重复出现的音乐我们叫他“回旋曲”,而两个钟声就是他的
引子和尾声~这首好听的回旋曲叫《维也纳的音乐钟》,正是由我们的音乐国王—
柯达伊所创作的。
【设计意图】
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回旋曲的曲式结构。
师:小朋友,你们听——城堡里的音乐钟又响起来啦,城堡的大门要关闭了,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踏着步走出城堡吧~<再次播放音乐,并在音乐声中结束此课>
【教学反思】
一、反思亮点、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本课运用了情景导入,带领学生在心理上走进维也纳的音乐城堡。
让学生从演唱、舞蹈、表演、伴奏等多元化形式体验乐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倾听音乐的习惯,体会《维也纳的音乐钟》所呈现的积极、愉悦的情绪。
为了了解“回旋曲”,我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士兵欢迎曲(主题)我们一共迎接了几次,”“每段音乐(插部)都代表了哪些嘉宾到场,”“这些字母隐藏着什么规律,”等,全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二、反思不足、吸取教训、弥补缺憾
学唱、伴奏主部旋律环节,增加学生体验、表演时间。
因为录课的紧张与授课总时间的限制,我在本课学唱、伴奏主部旋律的环节,进行的速度稍
微有些快,没有给学生更多机会去体验伴奏,没有给学生更多时间去美化自己表演的主部旋律。
欣赏课是感受音乐之美的课程,今后本环节我将留足学生体验、表演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真正体会和创作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