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 2019 年高中学业等级考调研测试历史试卷2019 年4 月(考试时间:60 分钟总分:100 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计40 分)01.《左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文中的“鼎”是A.烹器B.兵器C.礼器D.乐器02.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是A.仁爱道德、礼义廉耻B.追逐利益、实力竞争C.兼爱非攻、尚贤节约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03.唐代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图中的04.《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叠的历史时期是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B.从战国到汉武帝时C.从战国到汉文帝时D.从汉武帝到北宋建国时05.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第二次”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有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B.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新思潮C.统治者意识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D.形成了西学东渐的高潮,直接导致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萌发06.以下是四个朝代的疆域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②③①④07.下列历史事件,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克里米亚战争——1861 年改革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D.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08.有学者指出,当下银屏中的“清宫戏”偏重于帝王活动和宫廷琐事,这与当年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
“新史学”的宗旨是A.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B.秉笔直书,善恶必书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D.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09.下列节日,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①五四青年节②十一国庆节③八一建军节④三八妇女节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是毛泽东率军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该诗词创作于A.红军长征时期B.全民族抗战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11.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按“东南西北”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同盟会成立②国民党一大召开③会宁会师④七七事变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1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与“站起来”、“富起来”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B.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C.抗战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13.某章节介绍了以下内容:①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②晚清华界的市政;③上海特别市。
该章节最恰当的标题是A.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B.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C.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D.十九世纪上海的变迁14.无意史料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
对于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言,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A.《安徽日报》有关报道B.前安徽省委书记回忆录C.当代学者的有关专著、论文D.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承包书15.下列事件,可能发生于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是A.英国女王与一位天主教徒举办婚礼B.飞机在曼彻斯特机场起降C.泰晤士河水质恶化D.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在伦敦考察宪政16.“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
……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
”该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7.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均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迅速发展,其共同原因主要是A.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B.封建势力被彻底消灭C.开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8.“租让制、租赁制、劳动报酬级差制、粮食税”等关键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罗斯福新政的实行D.一五计划的实行19.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之称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20.从全球史和经济史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是A.欧洲逐渐走向强大B.基督教走向新大陆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二、综合分析题(共60 分)(一)儒家思想(14 分)下表是对儒家思想产生、演变的部分整理。
问题:21.(1)上表中的结论,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是(写出时期即可)。
(3 分)(2)上表中的结论,不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是(写出时期即可)。
应补充什么材料,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3 分)22.(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儒家思想为何产生于春秋时期?为什么说汉、宋时期是儒家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6 分)(2)晚清时期(1840 年以后),儒家思想遭遇了怎样的挑战?(2 分)(二)大西洋革命(18 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
此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
“大西洋革命”的高潮集中于 18世纪下半期到19 世纪上半期。
问题:23.(1)请列举“大西洋革命”高潮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6 分)(2)试举例说明,欧美各国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6 分)24.你如何认识“大西洋革命”?(6 分)(三)民国初年(28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1912 年)材料二: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鲁迅《故乡》(1921 年)材料三: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
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
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新青年》(1916 年)材料四: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N·佩弗《远东》问题:25.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
(6 分)26.(1)材料二对研究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简述理由。
(3 分)(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2 分)27.请概括材料四的核心观点。
(不得摘抄原文)(2 分)28.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认识。
(15 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ABA 6—10:DDCDA 11—15:BACDC 16—20:DAABC二、综合分析题21.(1)春秋、宋、晚清(3 分)(2)汉(1 分)应补充的材料:董仲舒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实行。
(2 分)22.(1)客观(变革、转型)和主观(孔子的个人因素)两方面,各1 分。
汉:儒学经学化,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2 分)宋: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
(2 分)(答相关史实,可酌情给分。
)(2)列强侵略,西学不断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冲击。
(2 分)23.(1)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
(如答拉美独立革命也可)(6 分)(2)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2 分)法国启蒙思想,鼓舞北美人民斗争,并影响美国的联邦制度。
(如举例:《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1787 年美国宪法体现三权分立思想,也可得分。
)(2 分)《法国民法典》和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 分)24.注意从两个以上视角回答,如:“大西洋革命”中的政治变革,是在启蒙思想鼓舞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从地域来看,由于它发生于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领域来看,政治、经济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6分)25.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帝制;中华民国取代了清王朝。
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趋向平等、进步的变化。
(2 分)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规模的扩大和西方文明礼仪的传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任二,4 分)26.(1)有史料价值。
(1 分)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作者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态度,但毕竟是文学作品,还需要与其他史料相印证。
(2 分)(2)材料一认为“跪拜礼灭”,但跪拜礼依然存在(材料二)。
(1 分)材料一认为“专制政体灭”,但不久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三)(1 分)。
27.认为辛亥革命简单照搬美国政体,是不可能成功的。
(2 分)28.水平 1:聚焦于以下视角——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民国初年的政治体制、社会习俗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但是,长期的封建思想、陋习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清除;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处于从帝制走向共和的转型期,进程曲折、艰难,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能从 3 个以上视角回答,能够进行深刻论证,观点、史实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严密。
(12-15 分)水平 2:能从 2 个视角回答,观点、史实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8-12 分)水平 3:仅从一个视角回答,观点、史实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4-7 分)水平 4:其他答案,未能结合史实。
(0-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