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4.“饮酒仰脸要翻手。

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汉赋B.宋词C.京剧D.传奇5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

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6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7 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8.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9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I).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10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1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2.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C.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1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囤人民智慧刨立的科学体系。

这~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15.“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

”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16.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

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17.在20XX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

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18.20XX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

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19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③法国1875年宪法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①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20.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21.面对经济大萧条,改革往往是渡过危机的重要手段,下列组图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某国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下列对这一改革的看法最符合史实是A.经济“滞胀”诱发了改革前的危机B.通过国家干预达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C.改革使该国彻底摆脱了危机困境D.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22.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对莫斯科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他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下列属于日记中“目前这些政策”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交纳固定粮食税C.推行农业集体化D.扩大场国营农场的自主权23.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贸易组织于20XX年2月9日召集各成员国举行特别会议。

这次会议的议题最可能是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B.着力推进区域政治与经济一体化C.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D.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24.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

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

这主要是基于他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25.瑞典作家扬•迷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

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

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的了。

”农民生活的变法直接得益于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二、非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

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c——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5分)(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5分)(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3分)27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1)汉代的丝织品,曾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远销到古罗马。

罗马帝国的哪一法律体系也涉及规范和调整贸易?(2分)(2)明朝末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

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

(6分)(3)近代英国曾掌握海上霸权。

19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贸易遍及全球的根源是什么?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初期,哪一国际贸易组织因时而生?该组织呈现出哪些特征?(6分)(4)“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和周边国家共创机遇、共同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概括“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

(4分)2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分)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

(7分)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6分)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

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