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周考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命题:左俊明 化学命题:陈安文 生物命题:李茂华物理审题:李登高 化学审题:周易军 生物审题:李街平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 和RNA 化学组成上的差异表现在五碳糖的不同B .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C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有5种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 .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D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或排出相应物质3.下列有关酶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B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淀粉或蔗糖+淀粉酶→应用碘液检测产物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作底物D .“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加底物调pH 后再加酶液4.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B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5S 标记C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D .艾弗里实验证明了从S 型细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5.下表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三种RNA 聚合酶的主要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种RNA 均以DNA 为模板合成B .三种酶发挥作用形成的产物均可参与翻译过程C .RNA 聚合酶的合成场所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相同D .任一种RNA 聚合酶活性变化都会影响其他两种酶的合成6.豌豆子叶的黄色(Y )对绿色(y )为显性,圆粒种子(R )对皱粒种子(r )为显性。
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 1出现四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Rr 和yyRrB .F 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为1 / 4C .F 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 8D .F 1植株可能同时结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豌豆的豆角7.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都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军舰船底镶嵌锌块作正极,以防船体被腐蚀B .“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 .烈性炸药硝化甘油是由甘油(丙三醇)硝化制得,它属于酯类名称 主要功能 RNA 聚合酶Ⅰ 合成rRNA RNA 聚合酶Ⅱ合成mRNARNA 聚合酶Ⅲ合成tRNA圆粒 皱粒 黄色 绿色 性状类型 100性状数量D.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蚁酸使人觉得不适,可以用肥皂水氧化蚁酸处理8.下列化学过程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漂白液中通入SO2提高漂白效率:ClO-+SO2+H2O=HClO+HSO3-B.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证明Fe2+的还原性:MnO4-+5Fe2++8H+=Mn2++5Fe3++4H2OC.黄色的AgI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后变黑:2Ag++S2-=Ag2S↓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淀粉没有水解B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画铜片上有划痕铜的硬度比黄铜小C向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变浑浊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硅酸强10.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
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不能发生酯化反应C.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的质子数为1,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的原子序数等于X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W 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Q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4X10分子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个数比为10:4B.Z和W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中只有一种能与水反应C.25℃时,Z、W、X按原子个数比2:3:4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D.25℃时,等浓度的Z和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中,水电离的c(H+)相等12.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某油库引进了一台空气中汽油含量的测量仪,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强酸性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8H18+16H2O-50e-=8CO2+50H+C.H+由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 L O2溶液中通过lmol 电子13.25 ℃时,用浓度为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mL浓度均为0 mol·L-1的二种酸HX、HY(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数据编号滴入NaOH(aq)的体积/mL溶液的pHHX HY①031②a7x③>7y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两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HX<HYB.由表中数据可估算出Ka(HX)≈10-5C.HY和HX混合,c(H+)=c(X-)+c(Y-)+c(OH-)D.上述②反应后的HY溶液中:c(Na+)>c(Y-)>c(OH-)>c(H+)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给0分。
14.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 C.法拉第 D.阿基米德15.对于绕轴转动的物体,描述转动快慢的物理量有角速度ω等物理量.类似加速度,角加速度β描述角速度ω的变化快慢,匀变速转动中β为一常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β的定义式为β=△ω/△tB.在国际单位制中β的单位为rad/s2C.匀变速转动中某时刻的角速度为ω0,经过时间t后角速度为ω=ωt+D.匀变速转动中某时刻的角速度为ω0,则时间t内转过的角度为△θ=ω0t+16.-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如下图分四次分别以a1、a2、a3、a4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m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1)和图(2)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已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f2=1:2 :f2=2:3 :f4=1:2 D.tana=2tanθ17.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v2gD.速度v不能超过(2F-Mg)LM18.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受到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A.向下,m(v1-v2) B.向下,m(v1+v2) C.向上,m(v1-v2) D.向上,m(v1+v2)19.如图所示,小球A、B穿在一根与水平面成θ角的光滑的固定杆上,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分别连接A、B两球,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A受到3个力的作用B.小球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C.A、B的质量之比为1:tanθD.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20.如图所示,图中K、L、M为静电场中的3个相距较近的等势面.一带电粒子射入此静电场中后,沿abcde轨迹运动.已知φK<φL<φM,且粒子在ab段做减速运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粒子带负电B.粒子在a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C.粒子在a点与e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d点的电势能21.带有1/4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滑车静止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滑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车的左端,则A.小球以后将向左做平抛运动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D.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9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o,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23、(6分)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1)如图甲所示,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α+β=90°,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2)如图乙所示为四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作的图示,F1和F2是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F'是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和F2的合力的图示,其中错误的一个图是______.24.(14分)某同学近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小铁块(可看成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可在0°~90°之间任意调整的木板向上滑动,设它沿木板向上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x,若木板倾角不同时对应的最大位移x与木板倾角a的关系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结果如果是根号,可以保留):(1)小铁块初速度的大小v0以及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2)当a=60°时,小铁块达到最高点后,又回到出发点,物体速度将变为多大25.(18分)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所示,L为,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0=5m/s 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求:(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26.(15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l2、O2、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