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习题

管理会计习题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1.A企业为只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2008年各月的电费支出与产量的有关数据如表2-1所示。

要求:(1)试分别采用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对电费这一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2)根据回归直线法的分解结果预测2009年1月的电费支出,假定2009年1月计划产量为1700件。

2.以下四个案例是四个工厂分别在过去一年中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假定每个工厂的产品都在一种以上,具体数据如表2-2所示。

要求:根据贡献毛益率的实质和其与成本性态的联系,计算出空白栏中的数据。

3.已知A企业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销量均为1 000件,而这三年产量分别为1 000件、1 200件和800件。

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件;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费用,这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 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为9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20 000元。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销售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2)根据计算结果,简单分析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

4.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2007年和2008年的有关资料如表2-3所示。

表2-3要求:(1)用完全成本法为该公司编制这两年的比较利润表,并说明为什么销售增加50%,营业净利反而大为减少。

(2)用变动成本法根据相同的资料编制比较利润表,并将它同(1)中的比较利润表进行比较,指出哪一种成本法比较重视生产,哪一种比较重视销售。

5. A是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第1---3年每年的生产量(基于正常生产能力)都是8 000件,而销售量分别为8 000件、7 000件和9 000件。

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2元/件。

生产成本中,单位变动成本5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基于正常生产能力8 000件,共计24 000元,每件产品分摊3元。

销售和行政管理费假定全部都是固定成本,每年发生额均为25 000元。

要求:根据资料,不考虑销售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6. A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6元,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5元/件,每月固定制造费用为40 0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摊销成本为1元,固定管理费用为15 000元。

已知月初无产成品存货,当月产量为10 000件,售出8 500件。

要求:(1)以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月税前净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净利润。

(2)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当月税前净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净利润。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1.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 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 000件。

要求:(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2.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2007年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 000元,共获得税前利润18 000元,若该公司计划2008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07年的40%。

要求:(1)计算该企业2008年的保本销售量。

(2)若2008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07年提高8%,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3.甲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4 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50 000元,实现利润70 0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100 000元。

要求:(1)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2)计算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4.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每月销售量为2 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每月固定成本为3 000元。

为了增加利润,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将售价降低0.5元,销售量可增加35%;方案二,不降低售价而每月花费500元做广告,销售量可增加20%。

哪个方案更好?5.某公司2008年实际的销售量为1 000件,售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90元,营业净利为55 000元。

要求:(1)计算2008年营业杠杆系数。

(2) 2009年计划增加销售量5%,试用营业杠杆系数预测营业净利。

(3)若2009年的目标利润为66 000元,试用营业杠杆系数计算应该达到的销售量。

6.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价为36元,产销可保持平衡。

该企业目前生产能力为1 500件,其他有关成本数据如表3-1所示。

该企业现拟购置一台专用设备,购置费为20 000元,可用5年,无残值,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据测算,这台专用设备投人使用后,可使变动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

要求:根据本—量—利有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测算这一购置方案是否合理。

案例分析题常印冰淇淋加工厂决策分析——单品种本—量—利分析常印曾是一乡镇企业的经营策划者,他一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老板,因此,他随时都在寻找自己发展事业的大好时机。

常印的家就在镇政府所在地,该镇每逢公历的“2, 5, 8”,日都有集市,方圆近百里的人都到这里赶集。

常印发现,每逢集市,都有百里以外的企业到这里批发或零售雪糕、冰淇淋。

大小商贩、个人要排很长的队才能买到,尤其是天气转热以后更是如此。

有的人很早来排队,但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悻悻而归。

他也时常看到乡村的娃娃花高价却吃了劣质的冰淇淋。

于是他想自己创办一个冰淇淋加工厂,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吃到价廉可口的冰淇淋。

常印坚定了信心,开始进行市场调查。

(1)需求量资料:周边5个乡镇,每个乡镇约有人口8万,总计约40万。

按现有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估算,即使在11-12月、1-4月淡季,每日也需要40 000支冰淇淋;在5-10月,则每日需要将近80 000~90 000支。

经咨询,有关部门测算,若考虑乡间距离的远近和其他竞争市场的因素,该加工厂只要能保证冰淇淋的质量,价格合理,就能够占60%~65%的市场份额,即在淡季日需求量将达到24 000~26 000支;旺季,日需求量将达到48 000~58 500支。

(2)成本费用资料:为了减少风险,常印打算去某个冷饮厂租设备,全套设备年租金需要45 000元(可用房地产等实物作抵押,不必支付货币现金);租库房和车间每月固定支付租金2000元;工人可到市场随时招聘,按现行劳务报酬计算,每生产1 000支冰淇淋应支付各类工人(包括熬料、打料、拨模、包装工人)计件工资28元;聘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各1名,月薪分别为1 500元,技术人员1名,月薪2000元(包括设备维护和修理);每月固定支付卫生费和税金1 000元。

在生产冰淇淋时,按市场价格计算所耗各种费用如下(以每锅料为标准,每锅料能生产1000支冰淇淋):主要材料:188元其中;淀粉:100元奶粉:56元白砂糖:30元食用香精:2元其他:52元其中:水费:3元(其中1元为冰淇淋所耗用)电费:15元煤炭费:5元氨(制冷用):4元包装纸棍:25元(3)生产能力:从设备的运转能力看,日生产能力12锅;由于考虑机器设备的维修,节假日和天气情况(阴雨天)等原因,预计全年可工作300天左右。

(4)定价:按现行同等质量冰淇淋的市场平均价格定价为0.35元/支。

(5)资金来源:依靠个人储蓄(不考虑利息费用)。

请回答:1.试用本—量—利分析常印冰淇淋厂是否应开立。

2.每年能获利多少?3.若要年获利18万元,能实现吗?如不能实现,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可行吗?(本案例摘自周亚力:《管理会计—理论·方法·案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经营决策1.某企业生产A, B, C三种产品,年度会计决算结果,A产品盈利75 000元,B产品盈利19 000元,C产品亏损60 0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表6-1(其中固定成本400 000元按变动成本总额分配)所示。

要求:分析产品C是否应停产。

2.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 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

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

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作其他安排。

要求: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3.假定上题中自制零件方案需增添专用设备两台,每台价值100 000元,使用期限5年,假定没有残值,按直线法进行折旧,每年为40 000元。

要求:根据这一变化,判断该厂零部件是自制有利还是外购有利。

4.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中半成品原来对外销售,现根据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计划将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成品对外销售,另外继续加工需向银行借款买设备,年折旧费为30 000元,利息费为22500元,其他资料如表6-2所示。

5.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A, B, C, D四种新产品,其中,B 产品可以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继续加工后出售。

资料有:产量8吨,分离后销售单价为6000元,加工后销售单价为10000元,联合成本为2 000元,可分成本为单位变动成本500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要求:对B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作出决策。

6.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表6-3所示。

(图解法)表6-3甲车间加工能力30000小时,乙车间加工能力24000小时。

要求:计算甲、乙产品的最优组合。

7.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 200件。

年初已按 100元/件的价格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