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类语言运用中考真题
1.【2007年成都市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2006年足球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1/8决赛中,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意大利队获得一个制胜点球而挺进八强。
解说员黄健翔因多年解说意大利足球比赛而对意大利对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在解说时用嘶哑的喉咙“疯吼”着对意大利足球队赞扬的话而深刻地抨击了澳大利亚足球队。
对于这一现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八班的同学举行的一场辩论赛的部分节选。
假如你是反方辩手,请写出你的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
解说员不是机器,难免倾注个人情感,可以理解。
在解说比赛的过程中,解说员情绪高涨,能够带动全场的气氛,这正是对足球这一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最好的诠释。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准正方观点,梳理对方理由。
作为反方也可以运用常规的反驳方式加以回击,如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巧作类比,一针见血。
可采用“以理服人、正面反驳”的技巧给本题作答。
特别注意反驳时,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陈述语言要符合题目设计的语境。
【参考答案】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过分情绪化的解说员。
解说员固然不是机器,但也不能充当拉拉队员。
解说员应该以公正的立场、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为观众解脱,而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左右球场的气氛和球迷的喜好。
2.【2011年成都市中考试题】
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解析】抓住题目要求“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找准对方观点,梳理出对方理由,一一进行反驳,反驳的理由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参考答案】: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明确观点计1分,反驳有针对性计3分)
3.【2010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试题】
某班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
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
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
(40字左右)
【解析】这是一道自由阐明自己观点的口语交际试题。
考生可以任选一方观点进行辩论。
具体解答时,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份(是正方还是反方)出发,明确自己欲“立”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阐明具体的理由,力求“秀”出精彩。
【参考答案】示例①:大家好!我支持甲方观点。
因为有问题可以直接问老师,省时高效。
示例②:大家好!我支持乙方观点,因为使用工具书能比较及
时地解决学习困难,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4.【2009年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
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
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
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
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
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
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
(不超过80字)
【解析】本题为表达自我的观点。
提供一组针锋相对的辩论材料,然后要求你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解答这样的题型一定要清楚,题中的材料只是为你观点的提出设置背景,要先认真阅读材料中人物的观点及理由,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立场。
立场明确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写出理由了。
【参考答案】学生能围绕自己支持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4分)
示例:①我支持甲方的观点,因为慢节奏的生活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它的实质就是宁静与浮躁的一种对抗,拥有简单而豁达的平常心,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乐趣。
②我支持乙方的观点,他们讲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满足感”。
在现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5.【2009年江苏连云港卷】
最近,一款网络游戏编入了武汉小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
网络游戏该不该进教材,报刊和网络论坛上对此辩论十分激烈。
假如你是反对者,请根据正方(教材编写者)提供的辩词信息,有针对性地写出你方的辩词。
正方:网络游戏可以进教材。
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游戏进课堂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网络游戏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学于乐,在老师引导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游戏进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方法。
反方:
【解析】本题已出示正方的观点及辩词,要求考生写出反方的辩词。
解题前要先阅读情境材料及正方的观点,了解具体事件及正文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正方提供的辩词信息,阐明自己的反对意见。
【答案示例】:网络游戏不该进教材。
社会虽已进入网络社会,但游戏进课堂与教育进步无必然联系;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结果会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学习上网基本方法,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都有许多更好的途径。
6.【2007年南京市中考试题】
小文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辩论会,正反两方激烈交锋。
正方:汉语魅力无穷。
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达多种意思。
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
而日益膨胀,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
①汉语中有些同音词、同义词混淆难辩,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
②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
③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
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1)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_______”改为“_______”
(2)反方辩词中的第_____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解析]命题者设计辩论的特定场景,引考生进入角色。
我们先来看正方的观点和态度:正方的观点是“汉语魅力无穷”,表现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在举例论证时,正方辩手却说“一般学习汉语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膨胀”。
语句中的“膨胀”一词带有贬义,与自己赞美汉语的观点不符,也容易被对方钻空子,所以应该把它换“高涨”。
我们再来看反方的辩词,接着陈述人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①句和③句陈述了汉语魅力消退的原因和现象,②句却转到了幼儿园开设识字课增加幼儿学习负担、影响幼儿成长的话题上,显然不能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1)膨胀、高涨
(2)②
7.【2007年陕西省中考题】
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
每方观点
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
反方: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于丹,北师大教授。
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
她的解读换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
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着的诘问。
[相关言论]①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解析】:辩论赛所设置的辩题,正反两方面的判断应当是具有对抗性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具有矛盾对立关系的。
同时要使双方都有话说,而不是明显一边倒,要使听众觉得双方讲的都似乎有理。
【参考示例】(1)正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
反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2)正方:于丹的成功来自电视媒体的传播。
反方:于丹的成功来自深厚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