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高考考试说明
告诉学生答题思路,可以少失分,又可节 约时间。
二、关于古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是全国卷和各省市卷必设的 考题。综观近几年这一考点选用的诗词作 品,2019年20首,2019年24首,2019 年20首。这些作品,从创作的时期看,从 西周跳到唐朝,然后一直延伸到清朝,当 然这当中数量最多的还数唐宋诗词;从题 材看,涉及写景、叙事、咏史、咏物;从 内容看,涵盖赏景、伤己、怀人、思乡、 吊古、言志;从体裁看,有七律、七绝、 五律、五绝、词、散曲。
二、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要求”改为“考试能力要求”,“表达 运用、鉴赏评价”改为“鉴赏评价、表达运 用”,以上改变没有蕴含具体的试题信息,仅 使表达更科学规范。主要改动是增加了“探究” 这一能力层级。
1.探究题是体现新课程要求的一种题型。与研 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联系紧密。
2.《考试说明》之“考试内容”有关现代文、 古诗文阅读的要求中,多处体现探究要求。
3.在测试卷和样卷中有充分地体现,共有4题, 18分。题目分别是7题,评价流行的网络语言, 5分;16题,评述“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6分;23题,评述古诗衔接是否自然,4分; 24题,发表看法,赞成桀溺还是孔子的观点。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部分变化最大。可以说是有了颠覆 性的变化。
1.从大处而言,测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的变化:
2.赏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古典诗 词的“表达技巧”十分丰富。从抒情方式 说,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可以细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和托物言志等; 从表现方式说,有以动衬静、虚实相生、 正侧结合、欲扬先抑、白描、渲染、烘托、 用典、对仗等。“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 赏析表达技巧是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把 握内在的情思。
(二)古典诗词鉴赏怎么考
1.单刀直入式
所谓“单刀直入式”就是直接针对作品中 的语言或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命题,要 求考生根据要求给出答案。诗歌是最凝练 的语言艺术,讲究炼字炼意,讲究尺幅千 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当中表达丰富、深 刻、蕴藉的内容,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 用。“单刀直入式”是古诗词鉴赏最常见 的的命题方式。
(一)古典诗词鉴赏考什么
1.赏析作品语言
“两句三年得”,“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歌是最讲究语言锤炼的艺术,因此,诗 词鉴赏题十分关注对语言表现力的品味和 语言背后的情思的挖掘。题目的具体形式, 可以直接要求赏析语言,也可以引进不同 的版本,要求对不同字词的艺术表现力加 以比较赏析,明确高下优劣。
“诗论”“词论”是我国古代文学评论的 一种独特的方式,它重体验,重感悟,重 个性化解读,语言精练、形象、含蓄。古 典诗词鉴赏题结合具体作品,引入“诗 论”“词论”,要求加以印证、辨析或阐 发,能有效地检测考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的能力。2019年的浙江卷、2019年的北 京卷等都采用了这一形式。“诗论”“词 论”入题是对命题形式和艺术的开拓,值 得进一步探索。
(三)从文本获得某种启示
发掘作品丰富的意蕴和赏析作品独特的形 式,可以说都是指向文本的,其探究对象 或者说内容都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另有 一类探究性题目,其思维方向与此相反, 它是从文本出发,指向考生,要求考生联 系实际,或谈写作艺术的启示,或谈人生 意义的启迪。
面对探究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尊重文本, 任何一个探究题都源自文本,文本是进行 探究的逻辑起点,不能撒手不管自说自话; 二是取其“一瓢”,可以从某一角度或某 一层面切入进行探究,切忌贪多务得,面 面俱到,以致蜻蜓点水,不深入、不充分; 三是自圆其说,关键是“圆”,哪怕是个 性化的解读,也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指点解题技巧,强化答题规范:
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采用三段论方式: 首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正反皆可(第7 题,测试卷和样卷有所不同,样卷对里面 列举的网络流行词进行了改动,删除了 “酱紫”“GG”,增加了“雷人”“山寨” 等,明显增大了网络流行词的正面形象色 彩,使得论题更具有中性色彩);论证或 解说自己的论点,包括反面驳斥相反论点; 总结延伸自己的观点。
2009语文高考考试说明
解读及复习建议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
说明解读
一、考试性质
“保持适当的难度”改为“应具有……适当的 难度”。
今年的语文试题是否会比往年更难?
1.平稳过渡的需要。因为新课程实施行是否成 功的标准是学生的负担是否降低。
2.考试内容的修订也可看出这样的要求。
3.样卷有所体现。样卷与测试卷共有5题改动。 其中3题成语题由考查8个成语改为4个成语, 降低了难度;5题语意连贯题换为更显豁的题 目,降低了难度;25题名句填写题,由4选3, 改为5选3,并且更换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没有背诵要求的句子,降低了难度。
(3)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此块内容最大的 变化是新增“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 讨”“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题类型,比08年增加两类:古文断句 题、论述题。
此论述题及上所言探究题,要充分注意。
2.试卷结构,语言表达运用由31分压缩为 24分,现代文阅读由30分增为32分,古诗 文阅读由29分增加到34分。
建议:
1.把握《论语》教材的基本架构。教材分 为四部分,分别阐述孔子的政治思想 (1~4课)、伦理思想(5~9课)、教育 思想(10~13课)、哲学思想(14~15 课),而每篇课文又分别阐述其中的一个 观点。同学在备考时应注意思考孔子关于 义与利、德与法、谦让与进取、用世与功 利等几组关系的阐述。
三、关于《〈论语〉选读》
有的考生会以为,《论语》思想分析题具 有较强的开放性,随心所欲作答都能得分, 可以不做准备。这种观点正是造成该题实 测失分率颇高的原因之一。要完整准确解 答本题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熟悉《论语》教材,了解孔子基本 思想。试题材料为教材内容节选,缺少阅 读材料所常有的事理关联性,其中的缺链 必须由考生根据平日积累作出补充。试卷 材料中孔子的话仅26字,如果考生对教材 不熟,很难分析出答案要求的孔子的社会 思想和人生态度。而怎样掌握孔子的基本 思想呢?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
材料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起着很大的限制或 暗示作用,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 点,又是归宿点。材料或为考生的议论提 供论据,或为考生的记叙创设情境。在语 言表达上要兼顾材料的语言风格,不能违 背原材料另起炉灶,造成与材料的风格不 一。
(一)发掘作品丰富的意蕴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丰富的意蕴, 它为多角度和多层次解读提供了可能,为 文学审美提供了空间。能否从中“读”出 丰富的意蕴,可以检测探究能力和审美能 力的高低。
(二)赏析作品独特的形式
一篇作品,丰富的意蕴值得开掘,独特的 表现形式同样值得探究。这里所说的“独 特”指的是个性化的甚至看起来是违反 “常规”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08年: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 篇、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五块
09年: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 读、作文四块
2.将现代文阅读要求细化:将现代文阅读分为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包括论述类) 文本阅读”,考试内容条目由9条增加到18条,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8条,“实用类文本阅 读”10条。这预示着现代文阅读考试的内容更加 细化,要求更加明确。
语言文字运用
08为9条,09为8条,删除了原来第3条:标点符 号的正确使用。
但是作文中的“标点正确”这一基础等级要求仍 旧保留。教师应该适当强调一下作文标点的正确 使用。
最后一条(8)改动一个标点符号。“语言表达 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和得体”改为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得体”。使表达更科学。
2.进行论证。包括正面阐述材料所蕴含孔 子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及其意义;反面 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及其带来的负面 影响。注意,在阐述相关思想时,应运用 历史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不能以现代人 的思想之履强行去套古人之脚。
3.适当联系实际,做出总结。
四、关于新高考作文
高考久违了的半命题作文(《梦回__ 》) 赫然出现在09抽测卷中。与08实考卷类似 的是,该作文题增加了情境式语言材料, 融合了材料作文的特点。当然这还不足以 说明2009年将以半命题材料作文为考题, 考场作文的三大样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以及由它们派生或融合的样式都 应该在考试准备范围之内。
五、参考试题及答案
与2019相比,增加了主观题,增加了《论 语》题,增加了探究题。
与抽测卷相比,改换了作文。半命题改为 命题,删除了浙江标志:“可讲述你自己 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 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是否有可能命题作文?
复习教学建议
一、关于探究题
与以往相比,09年考试说明增加了对 “探究”能力的测试,要求考生能“探讨 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这一能力 要求体现了新课改、新课标的精神。
2.抓住每篇课文后所附的“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都是古今大家对孔子或《论 语》相关思想的解说,挖掘深广、解析精 辟,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是考生理解孔子 或《论语》思想的好帮手。
(二)掌握运用三段论形式,准确表达观 点。《论语》思想分析题的解答,就其本 质而言是写作一篇简短的论说文。
1.提出观点。由于问题设计包含有“AB 选”的意味,所以,提出观点应该尽可能 明确不含糊。
(一)命题作文
最近几年考场命题作文在推出命题前,往 往增加了一些语言材料,融合了材料作文 的部分特点。要明确考题的意图所在,不 能看到标题就只管写,而应先分析附设材 料有什么意义。一般地说,这些材料有思 路提示、主题暗示、虚拟情境、示例列举 等作用。
语文参考试卷:请以“秋将至”为题,写 一篇作文。
2.组合比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