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氯及其化合物 单元测试

人教版 氯及其化合物 单元测试

氯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

所得的氯气( )
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B
3.下列各组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和Cl2,品红均褪色
B.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C.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会降低
D.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Cu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答案】 B
3.下列有关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电解质,漂白粉是混合物
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分子具有强氧化性
C.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酸性和氧化性均逐渐增强
D.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答案】 D
4.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化学实验后,发现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含锰元素的化合物都能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且含锰化合物的还原产物都是MnCl2。

他们将6.32 g KMnO4粉末加热一段时间,也不知道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分解,收集到0.112 L气体后便停止加热了,冷却后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再加热,又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上述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 )
A.0.448 L B.2.240 L
C.2.016 L D.无法确定
【答案】 C
5.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7∶4 B.7∶3
C.7∶2 D.7∶1
【答案】 B
6.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氯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氯水的漂白性增强
B .氯水中加入NaCl 固体,对溶液的pH 无影响
C .常温下,pH =2的氯水中:c (Cl -
)+c (ClO -
)+c (OH -
)=0.01 mol·L -1
D .向氯水中滴加少量NaHCO 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 2+2HCO -
3===2CO 2↑+Cl -
+ClO -
+H 2O
【答案】 C
7.常温下,将Cl 2缓慢通入100 mL 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 mol/L NaOH 溶液,整个过程中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 HClO +OH -
===ClO -
+H 2O
B .可依据②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n (Cl 2)
C .③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
D .①处c (H +
)约为②处c (H +
)的2倍 【答案】 A
8.标准状况下,将a L 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气体通入含b mol NaOH 的热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NaOH 无剩余,测得反应后溶液中含Cl -
、ClO -
、ClO -
3,且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8∶1∶1,则原混合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为( )
A.a 2 mol
B.⎝ ⎛⎭
⎪⎫a
22.4-b mol C.⎝
⎛⎭
⎪⎫a 22.4-b 2 mol D.b 2 mol
【答案】 C
9.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将NaHCO 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H +
) B .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
C .滴加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
)
D .向FeCl 2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 溶液,发现呈血红色(HCl) 【答案】 D
10.向含SO 2-
3、Fe 2+
、Br -
、I -
各0.1 mol 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 2,通入Cl 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答案】 C
11.将a g 二氧化锰粉末加入c L b mol·L -1
的浓盐酸中加热完全溶解,反应中转移电子d 个,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收集到氯气22.4d
2N A
L
B .反应后溶液中的Cl -
数目为2aN A /87 C .N A 可表示为87d
2a
D .反应后溶液中的H +数目为(bc -2d ) 【答案】 C
12.已知:将Cl 2通入适量NaOH 溶液,产物中可能有NaCl 、NaClO 、NaClO 3,且
c Cl -
c ClO -
的值仅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 (NaOH)=6a mol 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的范围:3a mol≤n ≤5a mol
B .改变温度,产物中NaCl 的最小理论产量为4a mol
C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6a mol
D .某温度下,若反应后c Cl -c ClO -=6,则溶液中c Cl -c ClO -
3=1
2
【答案】 A 二、填空题
13.已知漂白粉有效成分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 2和一种固体时能作干燥剂的物质等。

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中漂白粉有效成分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读取量筒的刻度数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各仪器内仍残留有少量Cl2,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量筒里未收集到液体,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

①装置漏气②浓盐酸已变成稀盐酸③所选仪器容积太大④漂白粉已全变质⑤e 接f ⑥d接f
A.①②③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⑥ D.全部
【答案】(1)Ca(ClO)2+4HCl===CaCl2+2Cl2↑+2H2O
(2)a接e,d接f (3)①C、D两仪器内的液面应相平;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应相平;
③装置内气体应恢复至室温(4)不影响同温同压下,同量的Cl2和空气所排出的液体体积相等(5)B
14.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其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同时装置B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 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应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编号ⅠⅡⅢ
a
干燥的
有色布条
碱石灰
湿润的
有色布条
b
干燥的
有色布条
无水硫酸铜
湿润的
有色布条
c 湿润的浓硫酸干燥的
(4)
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其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
c.饱和Na2S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
【答案】(1)分液漏斗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3)d (4)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紫红色不能D溶液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氯气,无法排除氯气与KI反应(5)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