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班级学号姓名得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1.用一种试剂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和石英,下列试剂适宜的是….…………A.盐酸B.硫酸C.NaOH溶液D.氯化钠溶液( )22.光纤通信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A.碳B.石英C.锗D.硅( )33.硅酸铜钡是当今用最新科学技术才能合成的一种物质。
然而现在发现,我国秦朝兵马俑用的一种颜料竟是硅酸铜钡。
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学说错误..的是….…………A.易溶于水B.难溶于水C.属于硅酸盐D.属于复盐( )4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55.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A.HF溶液B.KOH溶液C.盐酸D.水玻璃( )6.在下列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A.硅酸钠溶液B.氯化钡溶液 C.石灰水D.漂白粉溶液( )7.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A.Cl2B.HClO C.Cl-D.H2O( )8.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可使含杂质的氯气通过某特定的干燥管,此干燥管中装有下列药品中的……….……………………………………..………….…A.五氧化二磷粉末B.浓硫酸C.饱和食盐水D.碱石灰( )9.稀硫酸中插一块铜片,加入下列物质后,可使铜片迅速发生反应的是….…A.稀盐酸B.硫酸钠晶体C.硝酸钾晶体D.氯化钠晶体( )10.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A.AgNO3B.NaOH C.BaCl2D.Ba(OH)2( )11.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理由是A.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B.SiO2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C.SiO2不能与任何酸反应D.SiO2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2.关于硅的叙法不正确的是A.高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B.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C.单质硅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D.硅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但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存在( )13.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还原性的是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B.三氧化硫与水反应C.浓硫酸与铜反应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B.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C.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D.铵盐受热易分解,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Na2O2,可做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16.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液变红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17.下列物质的变化,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A.SiO2→ H2SiO3B.S → SO3C.Al2O3→ Al(OH) 3D.Cl2→ NaClO( )18.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A.加热NaHCO3制CO2B.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NO2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NO( )19.将SO2通入溴水中,发生下列反应:SO2+Br2+2H2O=== 2HBr+H2SO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和还原剂是A.2e-,H2SO4 B.2e-,Br2C.2e-,SO2D.4e-,SO2( )20.人们已开始研究并试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用ClO2代替Cl2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其理由是:①ClO2是非金属氧化物;②ClO2有强氧化性;③由于Cl2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的氯水盛放在棕色瓶中,放置于阴凉处B.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氯分子可以杀菌、消毒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减弱( )22.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C.SO2能与水作用生成H2SO3 D.SO2是硫及其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2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钝化D.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24.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只有NO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没有Cl2、NO2,可能有O2 ( )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O2作食品的漂白剂B.液氨作制冰的冷冻剂C.漂白粉常作环境消毒剂D.硅胶可作食品的干燥剂( )26.实验室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氢氟酸保存在密封的塑料瓶中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硅酸钠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7.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一种坚硬难溶的固体,化学性质不活泼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能跟水起反应生成酸C.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别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跟任何酸反应( )28.向下列过量的酸中分别投入3.2g的铜,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后产生气体体积最大的是( )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稀硝酸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择。
若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只给1分;只要错一个零分)( )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30.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C.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31.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下列叙述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体的溶解度的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2.下面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硅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三、填空题:(共24分)33.(8分)用线段连接相关材料和用途材料用途氧化铝陶瓷制轴承氮化硅陶瓷通讯光导纤维高级耐火材料压电陶瓷点火器四、推断题:(共5分)34.有X、Y、Z三种元素:(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2)X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3)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4)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5)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试写出其元素符号:X_______,Y_______,Z_______,以及化合物的分子式:XZ_______,X2Y_________。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A2.B3.A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4.B5.C6.B7.C 8.A 9.C 10.D二、多选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答案,全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共18分)11.BD 12.D 13.AC 14.D 15.A 16.AD非选择题:17.(16分)(1)E (2)C (3)A.D (4)B.D (5)B (6)D (7)E(8)B18. (8分)材料用途氧化铝陶瓷制轴承氮化硅陶瓷通讯光导纤维高级耐火材料压电陶瓷点火器19.(3分)因为碳酸酸性比原硅酸强,较强的酸与较弱酸的盐反应可得到较弱的酸。
20.(8分)(1)3SiCl4 + 4NH3 === Si3N4 + 12HCl(2)Si3N4 + 9H2O === 3H2SiO3 + 4NH3;Si3N4+6O2 ==== 3SiO2 +2N2(3)因为在加压和加热条件下Si3N4颗粒表面生成了SiO2, 与MgO一起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21.(12分)(1)A.F、E、C.D.B(2)乙中出现白色沉淀,丙中品红未褪色(3)吸收SO2(4)C+2H2SO4(浓) CO↑+2SO2↑+2H2O22.(5分)X:H Y:O Z:Cl XZ:HCl X2Y:H2O23.(4分略。
(只要能描述出与酸雨形成原因相关的知识点都能得分)24(6分).答:只要能制得一烧瓶氨气,即可做成功该实验。
具体操作: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浓氨水。
摇动烧瓶并加热,使浓氨水蒸发,烧瓶中充满氨气,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并在玻璃管上连接好橡胶管,及时插入水中,(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挤压橡胶管使水进入烧瓶,瞬间即可形成喷泉。
运用原理:NH3·H2O NH3↑+ H2O;NH3 + H2O === NH3·H2O,由于NH3极易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外压强差较大,外压使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稀氨水不易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