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提纲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P11 认识自己..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往往会夸大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的水平,所以经常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当这些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痛苦也就随之而来了。
2 认识他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对方的人格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是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景对个体行为的印象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P2人格心理学论从特质..认识他人的思路:大五人格理论,大七人格理论3 认识社会P3社会的形态常常决定着个人的行为选择4 认识生活的价值P4生活的意义:能够自主,能力,关系,自尊四个基石:家庭,配偶、孩子、健康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5弗里德曼行为主义Myers 社会认知2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P6常识未必是正确的社会信念——非理性特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团体过程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P81 学派时期——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行为主义者:华生、斯金纳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P12早期:麦独孤本能(15种)起步:社会规范,领导和群体过程发展:认知过程,文化因素反思:更广泛思路发展:环境、性别、偏见与政治生活……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P17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假设和理论假设:可以证伪,可以量化表达,必须简单理论:准确性、一致性、简洁性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社会学心理学3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际层面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2 如何查阅文献3 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不能够说明因果关系实验研究:对变量有严格控制4 怎样收集研究数据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档案研究法元分析方法5 研究的设计与进行P26 (专栏孩子向警察开枪)6 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样本的代表性实验者偏差被试偏差伦理问题7 心理学论文的撰写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生物理论P30强调两方面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本能(战争,印记行为),遗传差异(XYY染色体)2学习理论P31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
机制:联结,强化,模仿特点: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只想解释外显的行为3 诱因理论P32理性决策论.....——经济学家,最大收益经济抉择交换理论....:扩大到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一连串理性决策需求满足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4 认知理论P33基本原则:分类,注意一些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5 角色理论P34第三章社会认知P36一、个人知觉1 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第一印象....:最重要、最有力,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评价,力量,活动性整体印象....的形成:平均模型累加模型加权平均模型个人知觉中的偏差..P38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不适用——P39正性偏差(慈悲效应):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解释:极快乐原则,相似感2 个人知觉....的线索P41情绪:人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非言语线索:视觉线索超言语线索二、自我知觉P431 自我图式应该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自我概念的构建2 自我觉知公众自我,内在自我3 自尊:如何肯定赞扬自己P454 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美化;寻找和解释情境,以正是自我概念的过程5 自我表演: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6 自我障碍策略: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与其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P477 自我检控: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8 自证预言: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9 体像: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三、社会认知P491 分类与图式分类:自动并立即将之轨道某一类当中图式: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图示化处理:有助于快色而经济的处理大量信息2 社会认知法则P51便利法则(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象征性法则(根据事物与某典型食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基础比例信息(不同成员的相对比例)锚定与调整法则(以某一数字为起点)3 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社会认知与寂寞、焦虑、生理疾病(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疾病时的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四归因问题1 对他人行为....的归因理论P54Heider的归因理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贯性理解,控制环境两个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Weiner的归因理论另一个维度:稳定与不稳定Abramson的归因风格理论抑郁型乐观型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一致性信息独特性信息一贯性信息对应推论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可以把事件归因于他人的内在特质2 对自己..的归因P56对自己态度的归因、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对自己情绪的归因3 归因中的偏误..P58基本归因错误: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归因中的自利偏差:将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倾向于归于外部因素第四章社会行为61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1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环境:亚里士多德、华生遗传:买孤独、弗洛伊德2 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p62生物学理论:解释了人类情绪的发展,利他行为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
3 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P63家庭环境:对孩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孩子所面临的特殊环境而不是共同性的家庭因素文化环境文化差异4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P65遗传建构环境(被动型唤起型主动型)行为遗传学概率渐成论二、人类的侵犯行为P671 侵犯行为概述什么是侵犯行为(行为,可亲社会也可反社会,有侵犯性情绪)愤怒与侵犯行为对侵犯行为的学习2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温度,兴奋转移,侵犯性线索,去个体化行为,饮酒,3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利用惩罚、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侵犯的行为、替代性攻击与宣泄、示范非侵犯行为、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4 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影视暴力,性暴力,电子游戏与暴力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P771 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社会生物学、社会进化论、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移情与利他主义2 影响利他与助人行为的因素..P80情境..因素:他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境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环境条件因素:天气条件、社区大小、环境中的噪声等等时间压力因素助人者...的特点:助人者的人格因素、心情、内疚感、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宗教信仰求助者...的特点:是否受他人喜爱、是否值得他人帮助、性别的影响第五章态度问题P87一、态度概述1 态度的定义什么是态度,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关系2 态度与行为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时间因素,自我意识,态度强度,态度的可接近性3 态度的心理功能P91效用功能,知识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表达功能4 态度的测量P91直接测量:利克特量表,瑟斯顿量表,语义区分量表间接测量:投射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反应时测量二、态度的形成P931 态度形成与学习(联结、强化与模仿,服从、认同与内化)2 情感因素在态度行程中的作用来自于人们的价值观,也可能是基于感觉反应曝光效应:人们对其他人或食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3 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主观规范P954 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三、态度改变的理论P961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2 支持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与认知失调、决策后失调.........与认知失调、努力.....与认知失调、自由选择3 对认知失调理论的批评P101自我知觉理论,自我确认理论四、说服模型1 Hovland说服模型2 说服的中心和外周路径模型——认知反应理论P1023 Sears的说服模型:外部刺激、说服对象、说服(作用)过程和结果4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P104说服者...的因素:专家资格、可信度、受欢迎程度说服信息....的因素:态度差距,恐惧感,呈现方式被说服者....的因素:人格特性、心情、卷入程度、免疫情况、个体差异、综合作用情境..因素:预先警告,分散注意五、偏见问题P1101 偏见概述偏见定义(刻板印象)偏见产生的理论(团体冲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动力理论)2 偏见的影响与克服偏见的影响:对知觉、他人行为(自证预言)消除偏见的方法:社会化、受教育、直接接触P114第六章、人际关系P117一、人际吸引1 人们相互吸引的两个原因人类的亲和动机....:亲和需求、亲密需求为了克服寂寞....:情绪性寂寞,社会性寂寞——影响因素P1212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强化原则、社会交换、连接原则3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22个人特质(温暖,能力,外表吸引力),相似性(自我确认理论,平衡理论),互补性,熟悉性(曝光效应),接近性二、亲密关系1 亲密关系概述亲密关系的定义、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亲密关系中的依恋2 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P129友谊关系、自我展露、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3 爱情爱情的定义和分类、对爱情的测量、文化与爱情、爱情行为与感受4 亲密关系的维持P136平等、归因、沟通、嫉妒5 亲密关系的终结对待不满的策略(真诚、忽视、退出、表达)、关系破裂所造成的情感伤痛6 社会支持三、中国人的人际关系P1401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形成与特点关系的建立:拉或套关系、认或联关系、钻关系、袭关系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点:自我中心、讲人情、强调人际信任2 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P142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第七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P146一、社会交换1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2 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两个基本概念:酬赏与成本交换结果评价方式公平交换3 社会交换理论的依据..囚徒困境,货运游戏4 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二、社会影响1521 什么是社会影响2 社会影响理论他人的数量(社会心理学第二公理)、他人的重要性、他人的接近性3 社会影响的表现P154社会促进(他人存在,评价恐惧理论,分心冲突理论),社会携带,去个体化(社会传染)三、从众、顺从与服从P1591 从众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Sherif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自主运动现象),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影响从众的因素:情境因素,个人因素2 顺从P164定义与影响因素:积极的情绪,顺从行为的互惠性,合理原因增加顺从的技巧:“脚在门槛内技巧”,“门前技巧”,“折扣技巧”,“滚雪球”3 服从P166服从的定义与研究、服从的原因(规范性、信息性社会影响、其他原因)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P171一、团体概述1 团体团体定义、团体的心理功能(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支持)2 团体规范什么是团体规范,团体规范的作用(保持一致性、提供准则、惰性作用)3 团体凝聚力P174定义及影响因素、凝聚力的作用、凝聚力的测量二、团体领导P1761 领导定义2 有关领导的理论(特质理论、领导与下属交换理论、Fiedler权变领导模式、路径-目标理论、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3 影响领导效能的其他因素P183性别与领导方式、文化与领导方式三、团体内部沟通P1851 团体沟通的特性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领导的主导作用2 团体沟通沟通的网络形态、沟通对团体士气与效率的影响3 冲突解决P187Thomas的冲突解决方式、协商式沟通、利用中间人沟通四、团体决策P1911 团体决策的一般问题两类决策问题(智力问题、判断问题),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影响、领导在决策中的影响2 团体极化团体极化的定义、团体极化产生的原因3 团体思维P195团体思维的定义、团体思维产生的条件、团体思维的症状与后果、克服团体思维的方法4 团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德尔菲法、具名群体即使、阶梯技术一、健康与心身疾病1 健康与心理健康2 健康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心身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型3 心身疾病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及其致病因素分析(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二、压力P2051 生活事件2 对压力的知觉3 控制感4 自我效能P2105 习得性无助三、应对方式P2121 应付和应对方式面对、远离、自我控制、寻求支持、接受责任、逃避、有计划解决、积极回应2 性别..与应对方式接受挑战、逃跑反应3 人格..与应对方式乐观与悲观、A型人格与B型人格(易发怒与具有敌意、情绪压抑、失望感强烈、悲观与宿命)、压力易感性人格(行为倾向、期望与信念)4 积极的应对方式P21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积极的情绪和调整控制敞开心胸,倾吐心事寻求社会支持5 健康行为的塑造P219说服中的信息策略,利用认知失调改变不良行为,增进健康行为的HAPA模型(风险意识,行为信念,自我效能)精品文档一、文化心理学概述1 文化与文化心理学特定的生活方式、历史概念、规范、结构、心理概念2 文化心理学的范畴..文化人类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3 文化心理学的发展..4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对生理活动的影响、文化与信息加工机制、文化与符号表征、文化与社会化、文化多元性的影响、文化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5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途径:价值途径、自我途径、情境途径、理论途径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价值调查法——排序法、评价法、态度量表、行为场景法6 文化的维度..P232普遍主义对特殊主义、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中性与感性、特定文化、成就与归属二、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P233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基本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测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服从,自我,社会行为)2 文化与自我.....P236独立型自我,依赖型自我3 文化与归因.....P239文化与基本归因偏差,文化与其他的归因偏差4 文化与思维方式.......P241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来源、理解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三、对中国文化的分析P2461 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还与外来文化的入侵有关2 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思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以家庭为主体的精品文档家族主义盛行;封闭性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专制主义近代化理论的思路,世界体系理论,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展望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