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运用(15分) (共2题;共15分)1. (4分) (2020七下·岱岳期中) 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或为加下划线汉字规范加注拼音。
(1)huáng(________)恐镶qiàn(________)zhèn(________)悚高潮dié(________)起(2)憎恶(________)晌午(________)字帖(________)气冲斗(________)牛2. (11.0分)(2019·南昌模拟) 古诗文积累。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4)月下飞天镜,________。
(5) 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6) 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7) 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 ________,白露未晞。
二、阅读理解Ⅰ(26分) (共3题;共26分)3. (13.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B . 竟不可得(竟然)C . 凡河中失石(大凡,凡是)D . 如其言(依照)(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4. (10.0分)(2016·长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杂忆冰心一九八〇年的后半年,几乎全在医院中度过,静独时居多。
这时,身体休息,思想反而繁忙,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
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健康的。
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
我的母亲、父亲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读书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
到了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
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这里我只谈《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
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
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把洗澡水都凉透了,她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从此后我就反复看着这残缺不完的故事,直到十几年后我自己买到一部新书时,才把故事的情节拼全了。
此后是无论是什么书,我得到就翻开看。
即或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张纸,哪怕是一张极小的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都要看看。
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要求我的老师教给我做诗。
他说做诗要先学对对子,我说我要试试看。
他笑着给我写了“鸡唱晓”,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上个“鸟鸣春”,他大为喜悦诧异,以为我自己已经看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其实“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四句话,我是在一张香烟画的后面看到的!再大一点,我又看了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尔》,我很喜欢这本书!记得我反复地读这本书的时候,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掰我手里母亲给的小点心,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我自己是幸福的!母亲看见了,说,“这孩子真奇怪,有书看,有东西吃,你还哭!”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一段奇怪的心理,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父亲的“野”孩子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
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
回福州的那一年,伯母,叔母都说:“四妹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
”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
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
”自此我始终没扎耳朵眼!不但此也,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把剪刀和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地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父亲经常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
我们骑着马在海边山上玩。
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父亲还教我打枪,我背的是一杆鸟枪。
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烟台是我们的!夏天的黄昏,父亲下了班就带我到海边散步,在沙滩上,我们面海坐下,夕阳在身后慢慢落下,红霞满天。
对面好像海上的一抹浓云,那是芝罘岛。
岛上的灯塔一会儿一闪地发出强光。
一天,父亲沉默地坐着。
我挨过去用头顶着他的手臂说:“爹,你说这小岛上的灯塔不是很好看么?烟台海边就是美,不是吗?”这些都是父亲平时常说的话,我想以此来引出他的谈锋。
父亲却摇头慨叹地:“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你没有去过就是了。
”他用手拂弄着身旁的沙子,接着说:“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美的……”我说:“爹,你哪时也带我去看一看。
”父亲拣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愤激到这个样子。
他似乎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个平等的对象,在这海天辽阔四顾无人的地方,倾吐出他心里郁积的话。
他说:“为什么我们把海军学校建设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呵。
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
现在大家争的是海上霸权呵!”他又谈到他参加过的中日甲午海战:开战的那一天,他身旁的战友就被敌人的炮弹打穿了腹部,肠子都被打溅在烟囱上!炮火停歇以后,父亲把在烟囱上烤焦的肠子撕下来,放进这位战友的遗体的腔子里。
“这仇不报是不行的!”父亲看着我说,“我在巡洋舰上的时候,常常到外国去访问。
我觉得到哪里我都抬不起头来!你不到外国,不知道中国的可爱,离中国越远,就对她越亲。
……”在这长长的谈话中,我记得最牢,印象最深的,就是“烟台是我们的”这一句。
许多年以后,除了威海卫之外,青岛、大连,我都去过。
英国、日本、意大利……我也到过,那时我没有觉得抬不起头来。
我觉得做新中国的人民是光荣的!“烟台是我们的”,这“我们”二字,除了十亿我们的人民之外,还特别包括我和我的父亲!(节选自《冰心散文•往事》有删改)(1)给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无聊赖诧异虐待埋怨(2)文章开篇两段文字亲切自然,情意浓浓。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3)请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4)忆及童年读《大卫•考伯菲尔》的情景时,作者说“我自己是幸福的”。
她体会到的“幸福”有哪些?(5)文中说“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
”父亲是如何“惯”我“野”(6)文章再现了作者与父亲海边散步的情景。
从父亲的“愤激”之态和“倾吐”之言中,你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7)深刻而清晰的童年杂忆,饱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5. (3分) (2019九上·江山期中) 阅读下面内容,请你代表正方写一段辩词,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200字左右)近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增加了一条:掌握教科书涉及的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古文、诗、词、曲、赋、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就“现代学生有无必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一辩题,班级展开了辩论。
正方:________反方:我认为现代学生没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属于过去,是滞后的,不再适用于今天。
时尚潮流才是先进,发展的,最前沿的,推动社会向前的。
现代学生只有紧跟时尚才能拥抱世界。
三、阅读理解Ⅱ(14分) (共1题;共14分)6. (14.0分) (2017九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
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
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
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
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目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
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
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嘁:“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
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