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发热
一、填空题
1。
发热得分度就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 ;超高热。
2.引起发热得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而以为多见。
3.多数患者得发热就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与两大类。
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 ;② ;③、
5、各种病原体如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
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常见得功能性低热有: 、、、。
7.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 ;② ;③、
8。
无菌性坏死物质得吸收,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这包括:①损害;②引起内脏器官或肢体坏死;③。
9、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
10.发热得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 ;② ;③。
11.临床上常见得热型有: 、、、
、、。
12.稽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3。
弛张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4.间歇热型可见于、等疾病。
15。
波状热型常见于。
16.回归热型可见于、、等、
二、判断题
1.抗生素得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得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
( )
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得强弱无关。
( )
3。
请对下列热型进行判断
①弛张热型( )
②稽留热型( )
弛张热型( )
稽留热型( )
不规则热型( )
波状热型( ) 回归热型( ) 驰张热型( )
4.发热得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
( )
5。
多数患者得发热就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与内源性两大类。
( )
6、低热就是指37.3—38℃。
( )
7、高热就是指39.1—41℃。
( )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ﻩ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ﻩ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ﻩ5.波状型(undulant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ﻩ7。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四、选择题
A型题
ﻩ1、引起发热得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得疾病就是:
ﻩ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ﻩ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ﻩ2.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ﻩA。
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
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
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B型题
问题(1—7)
ﻩA.稽留热ﻩﻩﻩB、弛张热ﻩﻩC。
间歇型
D.不规则热ﻩﻩE.波动型
1.斑疹伤寒或伤寒高热期 ( )
ﻩ2。
败血症( )
3。
疟疾 ( )
ﻩ4、支气管肺炎( )
5.布鲁菌病( )
6.结核病 ( )
7.化脓性炎症 ( )
问题(6-21)
A.发热伴寒战ﻩﻩﻩﻩﻩB.发热伴皮疹ﻩ
C。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ﻩD.发热伴肝脾肿大
E、先发热后昏迷
ﻩ8、中毒性菌痢 ( )
ﻩ9、中暑( )
ﻩ10.败血症( )
11.急性胆囊炎 ( )
ﻩ12.急性肾盂肾炎 ( )
ﻩ13。
白血病 ( )
14.淋巴结结核( )
ﻩ15.淋巴瘤 ( )
ﻩ16.转移癌 ( )
ﻩ17.结缔组织病( )
ﻩ18。
肝及肠道感染 ( )
19、急性血吸虫病 ( )
ﻩ20.药物热 ( )
ﻩ21.水痘 ( )
C型题
问题(1—5)
ﻩA、发热伴寒战ﻩﻩﻩﻩ B.发热伴肝脾肿大
C.两者都有ﻩﻩﻩﻩD、两者都无
1.疟疾 ( )
ﻩ2。
败血症 ( )
ﻩ3.肺结核病( )
A.发热伴寒战ﻩﻩﻩﻩB.发热伴出血
C、两者都有ﻩﻩﻩD.两都都无
ﻩ4、败血症 ( )
5、麻疹 ( )
X型题(1—2)
1.发热伴寒战常见于:( )
A.大叶性肺炎ﻩB。
败血症ﻩC、疟疾
D、输血反应ﻩﻩﻩﻩE。
结缔组织病
ﻩ2、发热伴单纯疱疹常见于:( )
A.大叶性肺炎ﻩﻩB.流行性感冒
C.间日疟ﻩﻩ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药物热
五、问答题
ﻩ1。
发热得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得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
对发热为主诉得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39、1—41℃ﻩﻩ41℃以上
1、37。
3—38℃38。
1-39℃ﻩﻩﻩ
ﻩ2、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前者
ﻩ3。
外源性内源性
ﻩ4.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ﻩ引起产热过多得疾病引起散热减少得疾病5。
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
6、原发性低热ﻩ感染性低热ﻩ夏季热ﻩﻩ生理性低热
7.物理性化学性ﻩﻩ机械性
ﻩ8、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9、①无菌性坏死物质得吸收④皮肤散热减少ﻩﻩ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ﻩ10、体温上升期ﻩﻩ高热期ﻩﻩ体温下降期
11.稽留热型弛张热型(败血症热型) 间歇热型波状热型
回归热型不规则热型
12、大叶性肺炎ﻩﻩ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13.败血症风湿热ﻩﻩ重症肺结核ﻩ化脓性炎症
ﻩ14、疟疾ﻩ急性肾盂肾炎
ﻩ15。
布鲁菌病
16.回归热ﻩ霍奇金(Hodgkin病) 周期热
二、判断题
ﻩ1、√ﻩ2。
×ﻩﻩ3.①×②×③×④√⑤√⑥×
ﻩ4.√ﻩﻩ5.√ﻩ 6。
√ﻩﻩ7、√
三、名词解释
ﻩ1。
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ﻩ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ﻩ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ﻩ4。
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ﻩ6。
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ﻩ7。
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四、选择题
A型题
ﻩ1.Aﻩ2、Bﻩ
B型题
1.A
2.Bﻩ
3.C
4.D
5.E 6。
Dﻩ7.Bﻩ8.Eﻩ9.E
19.D 20。
Bﻩ21.B
18.Dﻩ
16.Cﻩ
10。
A 11.A 12.A13.Dﻩ14。
Cﻩ15.Dﻩ
17、Bﻩ
C型题
1。
C 2。
Cﻩ3、D 4.C 5.D
X型题
1.ABCDﻩ2、ABCD
五、问答题
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
感染性发热得病原体常见得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得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
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⑤诊治经过
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