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热工程--全套课件-419页PPT文档

供热工程--全套课件-419页PPT文档


mi 2·℃/ i
W
(1-11)
式中 R—0 —贴土保温地面的热阻,m2·℃/ W ;
R—0 —非保温地面的热阻,m2·℃/ W(见表1-5);
——保温层的厚度,m;
i——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i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各地带的换热阻值,可按 下式计算
R0 1.18Rm0 2·℃/ W
K
F (tn
th
)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K
——围护结构的面积,㎡;
F——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
tn
t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a ——温度修正系数 ;
一、室室内内计计算算温温度度:指距地tn面2m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平均温度。
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况时: 室内温度20 ℃比较舒服,18 ℃无冷感,15 ℃为明显冷感温度界限。
计算。
Q'
Q' 1. j
Q' 1.x
Q2'
Q3'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 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 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供暖控制对象: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空调控制对象:温度、相对适度、风速、洁净度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式中
q
'
aK
F (tn
t
' w
)
假设沿建筑物各层完全畅通,热压主要由室外空气与楼梯间等竖直 贯通通道空气之间的密度差造成。建筑物内、外空气密度差和高度 差形成的理论热压,可按下式计算
Pr (hz h)(w n )g
Pr——理论热压
Pr
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n——形成热压的室内空气柱密度
h——计算高度 hz——中和面标高,m;指室内外压差为零的界面。
Q'
Q' 1. j
Q' 1.x
(1
x

g
aKF (tn
t w)(1+x ch
+x

f
高度附加率
朝向附加率
风力附加率
第四节 冷风渗透耗热量
一、缝隙法
确定门、窗缝隙渗入空气量V后,冷风渗透耗热量
Q2'
式中 V——Q门2' 、窗0缝.隙2渗7入8总V空气量wc,pm(3t/hn tw' )
——供暖室外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w
一、低温辐射供暖负荷的计算
低温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计算确定。热负荷分为全面辐射采暖的热 负荷与局部辐射采暖的热负荷两类。
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按照第二节~第五节的方法进行计算, 并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0.9~0.95的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 值降低2℃。建筑物地板敷设加热管时,采暖负荷中不计算地面的 热损失,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局部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可按整个 房间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乘以该区的建筑面积与所在房间的面积 的比值和表1-11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第五节 冷风侵入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在冬季受风压和热压作用下,冷空气由开启的外门侵 入室内,这部分冷空气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
式中
—Q—3'流入0的.冷2空78气V量w,mc3(/htn tw' )
Vw
第六节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例题
【例题1-1】 图1-7所示为北京市一民用办公建筑的平面图和剖面 图,计算其中会议室(101号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燃气红外线采暖器用于全面采暖时,建筑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应按照第二节~第五 节的 方法进行计算,可不计算高度附加,并在此基础上再乘以0.8~0.9的修正系 数。辐射器安装过高时,应对总耗热量进行必要的高度修正。
局部采暖时,其负荷可按照表1-11的规定计算。
第九节 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简介
一、热压作用
a ——温差修正系数。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计算温差修正系数的示意图
1-供暖房间;2-非供暖房间
1.均质多层材料的传热系数K值,一般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都属于
均质多层材料的平壁结构。
2.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均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比如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形式的空心砌块,或保温材料。
绪论
按规模和三者关系分
局部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
局部供暖系统——热媒制备、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构造上都在一起的供暖系统。
集中式供暖系统——热源和采暖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
由热源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
绪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第六、七、八章, 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
书本中,第一、二章在暖通空调中讲。 第三、四、五、九、十、十一在流体输配管网中讲。
讨论课程安排
第一章 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概述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它 直接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供暖管道管径和散热器等 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果。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通常在纯热压作用下,可近似取建筑物高 度的一半。
有效热压差可按下式计算
Pr cr Pr cr (hz h)(w 'n)g
热压系数值 c与r建筑物内部隔断及上下通风等状况有关,即与
空气从底层部分渗入而从顶层部分渗出的流通路程的阻力状况
有关。国内一些研究资料认为,热压差系数的大致范围为
=0.2~0.5。
五 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尺寸丈量规则
地下室面积的丈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加 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一 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产生原因
室内因阳光射入而得到的热量 向阳面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升高。
失热量减少 向阳面围护结构,K值较小
例题1-1图
第七节 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铸铁散热器的散热方式 : 自然对流与热辐射
热辐射是处于一定温度下的物体所发射的能量 低温辐射供暖(≤60℃)
辐射供暖
中温辐射供暖(80~200℃)
单体式辐射板(带状或块状辐射板、红外辐射器等)
辐射设备的构造不同
建筑构造相结合的辐射板(天棚式、墙壁式、地板式等)
局部辐射采暖热负荷附加系数
采暖区域面积与房 间总面积比值
附加系数
0.55 1.30
0.40 1.35
0.25 1.50
第八节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传热阻
最小传热阻:
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
结露会导致耗热量增大,围护结构易损坏
室内舒适性要求
最小传热阻计算公式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低,人体向外辐射热 过多,产正不舒适感。
经济传热热阻:使建筑物的建造费用和经营费用之和最小的围护结 构的传热阻。
式中
建筑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 可按下式计算
Km Ki Fi / F0
K —i —参与传热的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FF0——i ——参相与应传的热围的护各结围构护面结积构,面㎡积;的总和,㎡;
Km——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W/㎡·℃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一 朝向修正耗热量 按围护结构的不同朝向,选择不同的朝向修正率
二 风力附加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考虑室外风速变化而对耗热量的修正。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三 高度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考虑建筑物高度对耗热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外围护结构的总耗热量可表示为
'
t t Q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指在设计室外温度 下,为达到w要求的室内温度 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
'
,供
对没有装置机械n 通风系统的建筑物,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可用下式表示:
Q' Q'sh Q'd Q1' Q'2 Q3' Q1' 0
在工程设计中,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
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K值。 4.地面的传热系数。(划分地带法)
K 1
1
1
R0
1 i 1
Rn R j Rw
n
i w
2.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 向非匀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值。首先求出围护结构的平 均传热阻
R
p
j
A n Ai
Rn Rw
i1
R0i
序号
1 2 3 4
修正系数
供热工程(第四版)
贺平 孙 刚 王飞 吴华新 编著
绪论
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位热能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研究对象: 采用水或蒸汽为热媒,应用中、低品位热能的 用户(如供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和消 耗中、低品位热能的生产工艺用热系统。
供暖系统: 热源
热网
热用户 三部分组成
绪论
热源——泛指能从中吸取热量的任何物质、装置或天然能源。 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热用户 ——集中供热系统利用热能的用户 。
2 1 / 或 (2 3 ) / 21
0.09~0.19 0.20~0.39 0.40~0.69 0.70~0.99
0.86 0.93 0.96 0.98
两向非匀质围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传热系数K值,再用下式确定:
K 1
1
R0 Rn R p j Rw
W/ m2·℃
划分地带法
非保温地面的传热系数和热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