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正如《黄帝内经》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也就是说,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它脏腑都有关系。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较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
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人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
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方三]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
先将橘红,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时,兑人蜂蜜,至沸停火,装瓶备用。
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
本方散寒温肺,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方四]生姜10克,饴糖适量。
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内,用滚开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加人饴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不拘时间和次数,无须出汗。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五]葱白5—10节,淡豆豉10克,苏梗或陈皮3克,红糖适量。
将葱洗净,取葱白,与淡豆豉、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
日分数次,酌量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六]鲜橄榄4枚,冰糖15克。
将橄榄洗净,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七]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
先煎银花,取汁约2小碗,药成前,下薄荷约煎3分钟,贮瓶内,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
[方八]洁净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
将丝瓜花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再调人蜂蜜,趁热顿服,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九]蛤蚧数只,蜂蜜30克,鲜萝卜适量。
将蛤蚧焙干研末,每次取蛤蚧粉6克,用蜂蜜、萝卜煎水冲服。
本方养阴清肺,适用于火燥伤阴的干咳。
[方十]百合(鲜良者)、枇杷(去核)、鲜藕(洗净,切片)各30克。
将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调入适量白糖,若冰糖更好,代茶频频饮。
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方十一]黄梨适量,饴糖若干。
将黄梨去核,捣汁,与饴糖合并煎膏,每服2汤匙,日3次。
本方清肺化痰,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二]川贝母6--12克(如用川贝母,则用3---6克),蜜糖约15--30克。
将川贝母打碎,与蜜糖同置炖盅内,隔水炖服,1次服完。
本方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三]橘皮15--20克(鲜者30克),粳米50---100克。
先把橘皮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人粳米煮粥,或将橘皮晒干,研为细末,每次用3—5克调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为粥。
本方顺气,化痰,适用于痰湿犯肺之咳嗽。
[方十四]小排骨500克,白果30克,调料适量。
将小排骨洗净,加黄酒、姜片、水适量,文火焖1.5小时。
白果去壳及红衣,加入汤内,加盐调味再煮15分钟,加味精调匀,并撒上青葱末。
本方止咳平喘,适用于痰多咳嗽气喘。
[方十五]广柑、白糖各500克。
将广柑去皮核,放小锅中,加白糖250克,腌渍1日,至广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适量,文火蒸至汁稠,停火;再将每瓣广柑肉压成饼,加白糖250克,拌匀倒盘内,通风阴干,瓶装,每服5—8瓣,日3次。
本方理气燥湿化痰,适用于痰多咳嗽之犯肺证。
[方十六]黄芩、鲜生地各30克,粳米50克。
将二药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捞去药渣,再加淘清的大米适量,煮烂成粥,1日内分顿连续食用。
本方清火补阴,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七]山栀子9克,杏仁10克,桑白皮12克,猪肺200克。
先将猪肺切成片状,用挤洗去猪肺气管中的泡沫,与山栀、杏仁、桑白皮一起放入瓦堡内加水堡煮,饮汤食肺。
本方清肝火,补肺阴,可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八]法半夏、旋复花、海蛤壳、淡竹茹、陈皮、代赭石、川黄连、桑叶、茯苓、海石粉、炙草各60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
本方取自清代老中医张千里医案,功能泻肝平肺,降气化痰,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九]柴胡、半夏、人参、生姜、鳖甲、橘梗、枳实、槟榔、吴萸各150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出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功能疏肝解郁,下气止咳,适用于肝郁所致之咳喘。
[方二十]玄参、麦冬各60克,乌梅24克,橘梗30克,甘草15克。
上药拣去杂质,干研后共研,混匀,分装,每代18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每服1代,日2次。
本方清肺化痰,适用于燥咳痰少。
[方二十一]梨、生姜、白蜜各适量。
梨、姜分别取汁后混合,加白蜜调服。
本方润肺清热,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二十二]猪肺1具,猪肚1个,肥公鸭1只,北沙参、白术、冬虫草各30克,肉桂3克,生姜60克。
将猪肺、猪肚冲洗干净,公鸭去毛及内脏,洗净,诸药调匀,分别塞入猪肚、猪肺管和鸭腹内,三物同时下锅,加水,烧沸,文火炖4个小时,至烂熟将三味分别盛人碗内,慢慢食用。
本方适用于脾肺俱虚之咳嗽。
[方二十三]红萝卜 200克,红枣12克,加水3碗,煮取1碗,1日,1剂,随意饮用。
本方理脾肺之气而止咳。
[方二十四]落花生45克(不去红衣),怀山药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将花生、山药捣碎,后与粳米相和煮粥,候熟,人冰糖调匀,佐餐食。
本方适用于脾肺皆虚之久咳。
[方二十五]甜杏仁100粒,核桃肉、猪板油、饴糖、蜂蜜、生姜汁各120克,鲜梨汁250克。
前二味共研细末,猪板油切块,下锅炸油,去渣留油,下杏仁、核桃肉末炸炒,至油被吸尽,放人梨汁、姜汁,炒匀,人饴糖、蜂蜜,炒至水汽末全尽,起糖泡,香气四溢。
每服1汤匙,日1次,白开水调下温服。
本方益肾补肺,适用于肺肾双虚之咳。
[方二十六]杏仁、胡桃肉各15克,粳米50克。
先捣杏仁,水磨滤汁,取汁和胡桃肉、粳米同煮粥。
本方补肾舒肺,适用于肺肾不足的咳喘气喘。
[方二十七]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茉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人参、胡桃肉、生姜。
水煎眼,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益肺补肾,纳气止咳,适用于肺肾气虚所致咳嗽。
[方二十八]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各7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功能健脾补肺,理气化痰,适用于脾肺俱虚所致之咳嗽。
[方二十九]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各40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温病条辨》中的沙参麦冬汤,功能养阴清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阴亏耗所致的咳嗽。
[方三十]黄芩、山栀、橘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各60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清肝泻火,润肺化痰,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三十一]清炙麻黄6--9克,生石膏20---30克,杏仁、甘草、黄芩、浙贝各6--9克,鱼腥草20---30克,细辛、玉桂(后人)、紫菀、款冬花、炙把叶各6--9克。
先用净水浸湿,水高于药面1寸,1小时后煎药。
石膏先煎半小时,后人群药,玉桂最后放人5分钟后即停煎,取药汁1碗,温服。
隔6小时再煎,亦取药汁1碗温服。
药量可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酌情加减。
每日1剂。
本方为上海著名中医顾铭浩验方,功能宜肺化痰止咳。
用于外感初起,邪人肺经,痰阻气道,清肃失灵,咳嗽剧发,痰稠色黄,早晚发作更甚,看似痰热阻肺,实则寒气内伏之证。
[方三十二]干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
丝瓜花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
趁热顿服,每日3次。
适合用治肺热咽痛、咳吐黄痰、喘息、胸痛等症。
丝瓜花甘苦寒,清肺热为长,兼清热解毒。
临床适用于急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症。
小儿感冒咳嗽是冬季最常见的病症,需要医生帮助解决。
但家长在家里应该注意的,则更重要。
首先,在流感流行季节,孩子发烧、咳嗽,一般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医生诊治后,按医生的指导在家服药、护理。
不要因为孩子发烧不退而反复去医院,而增加重复感染的机会。
其二,孩子感冒,病初起,病情不重时,可以先吃些小儿感冒药,发烧达38.5℃以上时,及时吃退烧药,尽量安静休息,多喝开水。
当病情加重时,要及时到医院求治,这时就不宜自己处理了。
尤其不要随便服用成人的药物。
最后,家长对孩子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
衣被合适,手脚温即可。
孩子睡不着不必强迫孩子睡觉,可以坐着玩。
对伴有呕吐、腹泻的病儿第一天应给流食。
对一般的发烧、咳嗽病儿吃些可口、清淡、有营养的饮食,冬天务必给热的饮食,面条、片汤都很好。
发烧出汗体液消耗多,要多喝水和果汁,多吃水果。
孩子病时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血液循环旺盛,于安静不利,且会再受凉。
痰多的孩子会因洗澡而增加分泌物,只能在患病一周后,早晨稍有咳嗽,食欲也好,能玩、不烧时,可在入睡前洗一次澡,觉睡得好,以后就可以隔一天洗一次。
民间常用梨、冰糖煎水治咳嗽,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梨+杏仁+冰糖水煎,治风热咳嗽;一是梨+橘皮+白萝卜+红糖水煎,治风寒咳嗽;一是梨+川贝+冰糖水煎,用于干咳、久咳、痰少的病儿。
均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易患咳嗽的病儿,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尤其是冬季,注意胸腹部保暖。
病后适当休息,多喝水,不能进食油腻食品。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等刺激。
小儿感冒、发热、咳嗽初期,病情较轻时,家长可以在家中给孩子喂些小药,可以使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
下面介绍一些小儿中成药的应用:当出现流清涕,稍热,咽不适,食欲减时,可给服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次一丸,每日3次,服用一天后,病情加重需停药,及时到医院诊治。
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次一丸,每日2次。
小儿身热、咽红、声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只可用一天。
一、流感的基本情况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则多发于冬夏两季。
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暴发;丙型则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流感临床症状较重,起病急剧,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死亡者大多为年迈体衰、年幼多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对这类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控制流感的主要方法。
人群通过感染或接种会产生免疫力,但对新的变异病毒株并无抵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