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资料全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资料全

1.1 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练 习 1.填空:(1)在数轴上,绝对值为4,且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有理数为_____ (2)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 (3)若|x-1| =0, 则x=__________,若|1-x |=1,则x=_______.(4)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5)例. 解不等式:4|1|>-x解法一:由01=-x ,得1=x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4)1(>--x ,即41>-x ,得3-<x ,又x <1, ∴x <-3;②若x ≤1,不等式可变为4)1(>-x , 即5>x 又1≥x ∴ 5>x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3-<x 或5>x 。

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所以4|1|>-x 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4.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3)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5)的右侧. ∴ 3-<x 或5>x 。

2、解不等式:3|2|<+x3、│a -2│+│b -3│+│c -4│=0,则a+2b+3c 的值为多少 4. 已知│x+y+3│=0, 求│x+y │的值。

1A -3 C xP |x -1|D5.化简:|x -5|-|2x -13|(x >5).6. 已知|a|=3,|b|=2,|c|=1,且a<b<c ,求a 、b 、c 的值。

7. 已知a<0,b>0,求|b-a+1-a-b-5|的值。

8、如果x<-2,那么|1-|1+x||= 例. 解不等式:13x x -+->4.9、解不等式|x+2|+|x-3|9≤ 10. 10021-1003120021-2003120031-20041+⋅⋅⋅++例. 若x 2=9,|y |=2,且|x-y |=y-x ,求x+y 的值.1、 9. 已知252=a ,3=b 且b a b a +=+,求b a +的值。

2、例. 如果02=+b a ,求21-+-bab a9、设0=++c b a ,0>abc ,求cba b a c a c b +++++的值 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练 习 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2)(4m + 22)164(m m =++ ); (3 ) 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k mx x ++21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求定义域问题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加减法例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12b (22(0)a b a ≥; (364(0)x y x <.例2 3(33).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111110 64+226-; 2- 3 5- 4 例4 化简:20042005(32)32)+⋅. 例 5 化简:(1945-; (22212(01)x x x +-<<. 例 6 已知32323232x y -+==+-22353x xy y -+的值 .练 习 2.填空: (1)1313-+=__ ___; (2)若2(5)(3)(3)5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4246543962150-+-=__ ___; (4)若52x =,则11111111x x x x x x x x +--++-+=++-+--______ __. 3.选择题: 等式22-=-x x x x 成立的条件是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4.若2211a a b -+-=,求a b +的值.5.计算 (1) (2) (3) (4)(5) (6) (7) (8) 6.7. 先化简,再求值()⎪⎭⎫⎝⎛--÷-+x x x x x 121122,其中211+=x 。

1.1.4 分式知识网络1.分式的定义形如AB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0B≠,则称AB为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当M≠0时,分式AB具有性质:A A MB B M⨯=⨯;A A MB B M÷=÷.常用的式子:111(1)1n n n n=-++例1若分式有意义,则x应满足()A、x≠-1B、x ≠-1且x ≠2C、x≠2D、x ≠-1或x ≠2若值为0,则x应满足()A、x=2B、x =-2C、x =-2或x =2D、x =-1或x =2例2.化简求值例3 (1)1111223910+++⨯⨯⨯(2)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有11112334(1)2n n+++<⨯⨯+.例4 设cea=,且e>1,2c2-5ac+2a2=0,求e的值.例5. 化简:35(2)242aaa a-÷+---分式方程例6若54(2)2x A Bx x x x+=+++,求常数,A B的值.练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1(2)n n=+(112n n-+);2.选择题: 若322=+-y x y x ,则yx =( ) (A )1 (B )45 (C )54 (D )564.计算1111 (12233499100)++++⨯⨯⨯⨯. 5. 解方程22112()3()10x x x x+-+-=6.7.如果下列关于x 的方程有正数解,,求m 的取值范围。

8.如果关于x 的方程无解,求k 的值,作业1.解不等式:(1) 13x ->; (2) 327x x ++-< ; (3) 116x x -++>.2.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 3.填空:(1)1819(23)(23)+-=________;(2)若22(1)(1)2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1223344556++++=+++++________. 4.5.如果整数A、B满足等式,求A与B的值6.2a b ab b a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 7.解下列方程:(1) (2) (3)(2)计算1a-(A a - (B a (C )a -- (D )a 8.12a =,13b =,则2223352a ab a ab b -=+-____ ____; 9.已知:11,23x y ==y y x y x y -+的值. 10.计算:1111132435911++++⨯⨯⨯⨯.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2-3x+2;(2)x2+4x-12;(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2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222456x xy y x y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练 习 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解因式:(1)x 2+6x +8; (2)8a 3-b 3;(3)x 2-2x -1; (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解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253x x -+ ; (2)23x --;(3)2234x xy y +-; (4)222(2)7(2)12x x x x ---+.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 4.分解因式:x 2+x -(a 2-a ).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x a a-+=. 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x 1=x 2=-2ba;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 (3) x 2-ax +(a -1)=0; (4)x 2-2x +a =0.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12b x a -=,22b x a-=,则有122222b b b bx x a a a a----+=+==-;221222(4)444b b ac ac cx x a a 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a-,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 的值即可.(2)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求| x 1-x 2|的值; (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1x =,2x =,∴| x 1-x 2|==||||a a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a (其中Δ=b 2-4ac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 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练 习1.选择题:(1)方程033222=+-k k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14 (B )m >-14(C )m <14,且m ≠0 (D )m >-14,且m ≠0 2.填空:(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3|1|0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习题2.1 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A)-3 (B)3 (C)-2 (D)2 (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②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2+2x=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5x+a2+a=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A)0 (B)1 (C)-1 (D)0,或-12.填空:(1)方程kx2+4x-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2)方程2x2-x-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4)方程2x2+2x-1=0的两根为x1和x2,则| x1-x2|=.3.试判定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2-7x-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 )(A(B )3 (C )6 (D )9 (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1221x x x x 的值为 ( ) (A )6 (B )4 (C )3 (D )32(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 (A )α+β≥12 (B )α+β≤12(C )α+β≥1 (D )α+β≤1(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c=0的根的情况是(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5)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 (1)| x 1-x 2|和122x x +; (2)x 13+x 23.5.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的两根为x 1,x 2满足| x 1-x 2|=2,求实数m 的值.6. 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3)若k =-2,12x x λ=,试求λ的值. 7.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a =0的一个大于1、另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 先列表:的x 2的值扩大两倍就可以了.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用类似于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12x 2,y =-2x 2的图象,并研究这两个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图2.2-2图2.2-1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224b a )+c -24b a=ab ac a b x a 44)2(22-++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a-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 (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a-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 2.2-3和图 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图2.2-3图2.2-4图2.2-5例2 把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x2的图像,求b,c的值.例3 已知函数y=x2,-2≤x≤a,其中a≥-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练习1.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A)y=2x2(B)y=2x2-4x+2(C)y=2x2-1 (D)y=2x2-4x(2)函数y=2(x-1)2+2是将函数y=2x2()(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C)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D)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2.填空题(1)二次函数y=2x2-mx+n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n =.(2)已知二次函数y=x2+(m-2)x-2m,当m=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轴上;当m=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当m=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函数y=-3(x+2)2+5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x=时,函数取最值y=;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1)y=x2-2x-3;(2)y=1+6 x-x2.4.已知函数y=-x2-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1)x≤-2;(2)x≤2;(3)-2≤x≤1;(4)0≤x≤3.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存在下列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于是,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则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所以x 1+x2=ba,x1x2=ca,即ba=-(x1+x2),ca=x1x2.所以,y=ax2+bx+c=a(2b cx xa a++)= a[x2-(x1+x2)x+x1x2]=a(x-x1) (x-x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a(x-x1) (x-x2) (a≠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a(x-x1) (x-x2) (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例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例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例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练习1.选择题:(1)函数y=-x2+x-1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无法确(2)函数y=-12(x+1)2+2的顶点坐标是()(A)(1,2) (B)(1,-2) (C)(-1,2) (D)(-1,-2) 2.填空:(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轴交于点(-1,0)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y=a (a≠0) .(2)二次函数y=-x2+23x+1的函数图象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3.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图象经过点(1,-2),(0,-3),(-1,-6);(2)当x=3时,函数有最小值5,且经过点(1,11);(3)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1-2,0)和(1+2,0),并与y轴交于(0,-2).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一、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与对称变换1.平移变换问题1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问题时,只需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式研究其顶点的位置即可.例1求把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经过下列平移变换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2)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2.对称变换问题2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对称变换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我们不难发现: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对称变换时,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或开口方向、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问题时,关键是要抓住二次函数的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来解决问题.例2求把二次函数y=2x2-4x+1的图象关于下列直线对称后所得到Array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1)直线x=-1;(2)直线y=1.图2.2-7二、分段函数一般地,如果自变量在不同取值范围内时,函数由不同的解析式给出,这种函数,叫作分段函数.例3在国内投递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g付邮资80分,超过20g不超过40g付邮资160分,超过40g不超过60g付邮资240分,依此类推,每封x g(0<x≤100)的信应付多少邮资(单位:分)?写出函数表达式,作出函数图象.分析:由于当自变量x在各个不同的范围内时,应付邮资的数量是不同的.所以,可以用分段函数给出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当x 在各个小范围内(如20<x≤40)变化时,它所对应的函数值(邮资)并不变化(都是160分).解:设每封信的邮资为y(单位:分),则y是x的函数.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80,(0,20]160(20,40]240,940,80]320(60,80]400,(80,100]x x y x x x ∈⎧⎪∈⎪⎪=∈⎨⎪∈⎪∈⎪⎩ 由上述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得到其图象如图2.2-9所示.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方程 22260x xy y x y +++++=是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其中2x ,2xy ,2y 叫做这个方程的二次项,x ,y 叫做一次项,6叫做常数项.我们看下面的两个方程组:224310,210;x y x y x y ⎧-++-=⎨--=⎩ 222220,560.x y x xy y ⎧+=⎪⎨-+=⎪⎩ 第一个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第二个方程组是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y (图2.2-9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例1 解方程组22440,220.x y x y ⎧+-=⎨--=⎩例2 解方程组7,12.x y xy +=⎧⎨=⎩① ②①②练 习1.下列各组中的值是不是方程组2213,5x y x y ⎧+=⎨+=⎩ 的解?(1)2,3;x y =⎧⎨=⎩ (2)3,2;x y =⎧⎨=⎩ (3)1,4;x y =⎧⎨=⎩ (4)2,3;x y =-⎧⎨=-⎩2.解下列方程组:(1) 225,625;y x x y =+⎧⎨+=⎩ (2)3,10;x y xy +=⎧⎨=-⎩ (3) 221,543;x y y x ⎧+=⎪⎨⎪=-⎩ (4)2222,8.y x x y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二次函数y =x 2-x -6的对应值表与图象如下:当x =-2,或x =3时,y =0,即x 2-x =6=0; 当x <-2,或x >3时,y >0,即x 2-x -6>0; 当-2<x <3时,y <0,即x 2-x -6<0.这就是说,如果抛物线y = x 2-x -6与x 轴的交点是(-2,0)与(3,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x 2-x -6=0的解就是x 1=-2,x 2=3;同样,结合抛物线与x 轴的相关位置,可以得到 一元二次不等式x 2-x -6>0的解是x <-2,或x >3; 一元二次不等式x 2-x -6<0的解是-2<x <3.上例表明:由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可以确定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那么,怎样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a ≠0)呢?我们可以用类似于上面例子的方法,借助于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a ≠0).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来研究二次项系数a >0时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设△=b 2-4ac ,它的解的情形按照△>0,△=0,△<0分别为下列三种情况——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和没有实数解,相应地,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分别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和没有公共点(如图2.3-2所示),因此,图2.3-2②③①我们可以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a >0)与ax 2+bx +c <0(a >0)的解.(1)当Δ>0时,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两个公共点(x 1,0)和(x 2,0),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和x 2(x 1<x 2),由图2.3-2①可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为 x <x 1,或x >x 2; 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为 x 1<x <x 2.(2)当Δ=0时,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b2a,由图2.3-2②可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为 x ≠-b2a ;不等式ax 2+bx +c <0无解.(3)如果△<0,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没有公共点,方程ax 2+bx +c =0没有实数根,由图2.3-2③可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为一切实数; 不等式ax 2+bx +c <0无解.今后,我们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如果二次项系数大于零,可以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求解;如果二次项系数小于零,则可以先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将不等式变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形式,再利用上面的结论去解不等式.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为1x 、2x 且21x x ≤,ac b 42-=∆,则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例3 解不等式:(1)x 2+2x -3≤0; (2)x -x 2+6<0; (3)4x 2+4x +1≥0; (4)x 2-6x +9≤0; (5)-4+x -x 2<0.例4 已知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是2,3x x <>或,求不等式20bx ax c ++>的解.例5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10(++>为实数).x ax a例6 已知函数y=x2-2ax+1(a为常数)在-2≤x≤1上的最小值为n,试将n用a表示出来.练习1.解下列不等式:(1)3x2-x-4>0;(2)x2-x-12≤0;(3)x2+3x-4>0;(4)16-8x+x2≤0.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2x +1-a 2≤0(a 为常数).习题2.3 A 组1.解下列方程组:(1)221,420;x y x y ⎧-=⎪⎨⎪--=⎩(2)22(3)9,20;x y x y ⎧-+=⎨+=⎩(3)22224,2.x y x y ⎧+=⎪⎨-=⎪⎩ 2.解下列不等式:(1)3x 2-2x +1<0; (2)3x 2-4<0; (3)2x -x 2≥-1; (4)4-x 2≤0.B 组1.m 取什么值时,方程组24,2y x y x m ⎧=⎨=+⎩有一个实数解?并求出这时方程组的解.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1+a )x +a <0(a 为常数).3.已知关于x 不等式2x 2+bx -c >0的解为x <-1,或x >3.试解关于x 的不等式bx 2+cx +4≥0.4.试求关于x 的函数y =-x 2+mx +2在0≤x ≤2上的最大值k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