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了解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分布。

水平2:通过图片,总结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水平3:根据资料,能够分析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

水平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不同地貌的形成条件。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地貌的演化。

一、风沙地貌(风成地貌)风沙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成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新月形沙丘形成于农历月初。

(×)2.新月形沙丘的形态( )A.迎风坡缓而凸、背风坡陡而凹B.迎风坡陡而凹、背风坡缓而凸C.迎风坡缓而凹、背风坡陡而凸D.迎风坡陡而凸、背风坡缓而凹答案 A解析新月形沙丘在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坡度较缓,中部前凸;背风坡重力沉积坡度陡,风因受阻力、继续携带后再沉积形成沙丘的两翼,向内凹进。

3.我国西北地域辽阔,景色奇特。

有碎石满地的戈壁滩,也有细沙涌动的连绵沙漠。

我国西北地区地表物质颗粒大小悬殊性很大,为什么?提示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强劲,风力搬运走细沙,大块碎石存留在原地形成戈壁;细沙被搬运至另外地区,风速下降后,细沙沉积,形成沙丘。

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01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

在此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是克罗地亚一高原名称;以此命名的地貌分布在较高的地面上。

(×)(2)溶洞内石柱是海水入侵而形成。

(×)2.下列地貌中不属于喀斯特的是( )A.石窝B.石钟乳C.石笋D.石柱答案 A解析石窝是风蚀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都属于喀斯特溶洞中的地貌。

3.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形态。

发育在岩层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水位特别深的地区。

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

简述天坑的形成过程。

提示以石灰岩为基础的岩层,在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下,缝隙、裂隙等持续扩大,形成地下溶洞;溶洞顶部坍塌,形成上下贯通的天坑。

任务探究风沙地貌材料一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

2015年9月,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33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材料二悲凉壮观大漠古诗词我国有很多描写沙漠的著名诗句。

漫漫黄沙悠悠古道。

驼铃声声夕阳残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些优美的诗句描述了大漠的荒凉和壮观。

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意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雅丹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2)雅丹地貌有何特征?(3)如何在沙漠中根据沙丘判断风向?(4)流动沙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成果展示] (1)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雅丹地貌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3)沙丘的缓坡朝向即风来的方向。

(4)流动沙丘可能掩埋道路和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1.风力侵蚀2.常见沙丘地貌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一所示地貌为(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 D.风蚀地貌(2)图二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科学思维风沙地貌形成的分析思路第(1)题,图一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第(2)题,图二为沙丘地貌,主要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风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答案](1)D (2)C提升运用能力下图中等高线(单位:米)示意一种堆积地貌。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为( )A.三角洲B.风蚀蘑菇C.江心洲D.沙丘答案 D解析根据等高线形态,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

2.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 B解析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

结合指向标,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任务探究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

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

下图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3)桂林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4)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利弊有哪些影响?[成果展示] (1)桂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2)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3)地表水通过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暗河。

(4)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2.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3.喀斯特地貌的应用喀斯特地区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地下喀斯特,其中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

溶洞里最常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石钟乳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呈倒锥状。

下图为石钟乳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石钟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2)桂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其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具有可溶性B.地形相对较平坦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D.人类活动频繁科学思维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思路第(1)题,从石钟乳的形成过程来看,其体积和长度不断变大,石钟乳的形成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属于流水堆积作用。

第(2)题,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在常温下可以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溶于水。

[答案](1)D (2)A提升运用能力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示意图,完成1~2题。

1.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石灰岩广布流水堆积作用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C.大理岩广布流水堆积作用D.页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答案 B解析天坑是在石灰岩地区形成的,主要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2.下列地区最不可能形成天坑的是( )A.新疆B.贵州C.广西D.云南答案 A解析新疆降水稀少,石灰岩分布较少,最不可能形成天坑。

图表问题巧点拨[教材第34页“思考”]点拨根据地貌名称即可得知其成因。

风是动力,蚀是侵蚀为主的过程,积是沉积为主的过程。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其包括的类型。

答案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包括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包括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蜂窝状沙丘等。

[教材第35页“思考”]点拨结合教材或联系生活阅历,分析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种类。

答案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教材第36页“活动”]点拨从教材文字或图片中识别冰川地貌。

它们的形成、形态与冰川运动密切相关,从冰川位置、运动方向等推测其成因。

答案冰斗是三面陡壁包围、向坡下开口的洼坑,外形如围椅状,为周围冰川下滑时重力下切而成。

角峰是金字塔形的尖峰,因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中部的峰顶显得突出成尖角。

刃脊为刀刃状的山脊,或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又称“锯形脊”,因两侧冰川下滑侵蚀或磨蚀形成。

[教材第37页“思考”]点拨再现教材可知风蚀地貌的类型。

再搜索风蚀地貌图片材料、展示即可。

答案风蚀地貌有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等。

石窝是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小洞穴和凹坑。

风蚀蘑菇为孤立突起的岩石、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风蚀柱为孤立的柱状岩石。

雅丹地貌为不规则的土墩和宽浅沟槽组成的支离破碎的地面。

[教材第38页“作业题”]点拨 1.从地貌所在环境、地貌形态等,判断地貌类型。

2.(1)从形态上描述,比较两地差异。

(2)从岩石性质、岩层中化石等方面判断。

3.根据位于海岸附近的位置、直立海面的形态等分析。

答案 1.a溶洞,b河谷,c海蚀柱,d风蚀蘑菇。

2.(1)重庆小寨天坑为深陷的井状(桶状)轮廓形态,外口形态不规则;四壁陡峭而封闭,还存在环环嵌套特征(不同时期形成的塌陷)。

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外口为规则的碗状,外缘有环形山,坑底形态较为复杂。

(2)外形景观上相似的地貌,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是区别地貌的重要依据。

如重庆小寨天坑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海蚀柱在海岸附近,风蚀柱在干旱地区,溶洞内石柱贯通溶洞上下部等。

3.“石老人”为海蚀地貌。

组成海岸的岩石有软硬差异,较软的岩石被海水强烈侵蚀而消失,较硬的岩石保留下来,成为耸立在海面上的石柱。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归纳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常见地貌的表现形式。

2.找出古诗词中反映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实例,并说明其反映的地貌形态。

3.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查找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组成,并在地图上标出其位置。

4.找出与喀斯特地貌有关的歌曲或歌词,说明歌词中描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展示与评价略。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风沙地貌1、2、3、4、5、6、13喀斯特地貌7、8、9、10、11、12、14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属于风积地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①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②是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③属于海岸侵蚀地貌;④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2.图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微风吹过,蘑菇拔地而起B.潺潺流水,缓慢沉积而成C.风力上小下大D.风力上大下小答案 C解析图中地貌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力上小下大,下部不断变细。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