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5章能与能源
1.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太阳能释放光能和热能,电线中输送电能,敲鼓发出声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食物为我们提供化学能,举高的重物、压缩(或拉长)的弹簧具有势能。

2.能可以(可以/不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发电机主要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电池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动能,蒸汽机主要将热能转化成动能,电梯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势能。

3.热是以对流、传导、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的。

流体(气体和液体)
4.当气体受热时,气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大,粒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气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造成对流。

热在空气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5.当水受热时,热水因而膨胀,
6.固体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

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
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

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
7
8
9当上部的水受热时,
10空气的导热性较差,
11
棉花等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12.金属是热的优良导体,所以大部分煮食器皿用金属制造。

关上电冰箱的门,可以防止热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到冰箱里。

13.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煤、天然气等。

凡是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煤气、电能等。

14.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

新能源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第6章水与人类
1.水质污染的原因有: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②农药、化肥等的使用;③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中的杂质与净化方法
水中的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
悬浮的微粒先用(沉淀)法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过滤)法除去小颗粒
微小生物加入(氯)消毒法
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
3.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4.水的三态变化
5.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沸腾)。

温度升高,空气流通速度加快,液体面积增大,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6.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不变。

7.水从植物表面蒸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第7章空气与生命
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2.燃烧有三项不可缺少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因此,可以利用以下原理来灭火:①取走可燃物;②切断氧气的供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绿色植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是光合作用,人类和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是呼吸作用。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光、叶绿体;所需的原料是水
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氧气和淀粉。

5.在细胞内,食物和氧气产生反应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类似食物燃烧的过程,会放出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较少的氧气、较多的水汽,且呼出的气体温度较高。

6.当我们吸气时,空气首先进入鼻腔或口腔,然后通过气管,并沿着左、右支气管到达肺,再经过许多更细小的分支进入肺泡。

7.肺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上面布满了毛细血管。

吸气时,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氧气被运到全身各个细胞,而细胞中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着血液运送到肺泡,经呼气排出体外。

模拟(呼)气:胸廓变(小),肺变(小)模拟(吸)气:胸廓变(大),肺变(大)8.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放出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

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几乎保持不变。

10.探究: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1)把植物的叶片放在黑暗的地方数日,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把经过暗处理与阳光照射的叶片都放在沸水中约1分钟,目的是杀死叶片细胞。

(3)将叶片浸在试管中的酒精内,然后把试管浸入沸水中3~5分钟,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白色。

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去除叶绿素。

(4)取出叶片,把酒精冲洗干净,滴加碘液淹没叶片。

现象是:暗处理的叶片不变色,光照的叶片变深蓝色,说明光照的叶片含有淀粉,植物需要光照才能产生淀粉。

11.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将植物放在黑暗的地方数日,目的是使叶片中含有的淀粉耗尽。

(2)搭建装置,在密封装置中加入碱石灰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3)摘取叶片,进行淀粉检验。

现象是:碱石灰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色,碱石灰装置外的叶片变深蓝色,说明绿色植物需要二氧化碳才能制造淀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