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技能第三节会谈技术之影响性技术PPT课件

心理咨询技能第三节会谈技术之影响性技术PPT课件

5 求助者中心方法:也开始重视面质的意义。
面质法
基本上,面质法是在咨商员与当事人关系建立之后, 以不具惩罚的方式,协助当事人发现自己不当的思 想、情感与观念的一种有用技术。
面质的四个要点
⑴ 面质主观看法/偏差逻辑观念 当事人:没有读一流高中与大学的人,不是能力 最强的人。 咨商员:难道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科学 家都来自一流的高中与大学?恐怕不是吧?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学会运用咨询中的影响技术,对来访 者实施干预。
咨询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方 法技术、个人的人生经验、对来访者特 有的理解使来访者从中受表达 影响性概述
解释 情感表达 自我开放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一)面质
Confrontation
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 现实等,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身上存 在的矛盾。
1)教条化:并不真正知道问题所在,刻版 地套用某一理论,不灵活。
2)凭感觉:凭感觉和经验知道问题所在, 不能作出系统的解释,缺乏理论知识。
注意:
(1)解释前要了解情况,把握准确,不能随意的解释
面质技术
3 现实疗法:基本上是一种面质的方法,不断地鼓 励求助者去决定他们的行为是否真实与负责;并 检查他们是否以负责的行为去完成他们的需要;
4 交互分析法:对求助者用以逃避亲密性的策略进 行面质,并激励他们重新评估仍然影响他们生活 的早年重要决定,也鼓励求助者决定他们如何改 变,以及他们想作何种改变;
使用面质的意义
面质技术
(1) 能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处境 深入了解;
(2)能激励求助者放下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 己、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 能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行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 我的一致;
(4)能使求助者明了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 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如“你说你爱她,可你为什么最终又离开了她?你自认为自 己是爱情至上者,为什么就不能排除父母的反对意见呢?你 不是认为自己是个品行优秀的青年吗?可为什么在她有病, 急需你关怀、帮助、照顾的时候,你反而在她的心上捅了一 刀?”
4 )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
5 )可用尝试性面质:用于咨访关系还没建立好时,
(5)能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 来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面质技术
面质在不同学派中的应用
1 完形学派(非常强调面质):使求助者能持续地 对他此时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已做了些什么有所 觉察,鼓励他们去辨别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之间的差 异; 2 理性情绪方法(认知学派):强调对非理性信念 的面质,鼓励求助者努力地去检查狭隘的非理性信 念,从而促使求助者的改变,并培养理性信念;
般不宜采用面质
2)避免个人发泄:不能作为发泄情绪的工具。
如,”“你刚才还说听我的话,现在怎么就自作 主张了呢?像你这样我有什么办法。”“你一会 说好,一会儿又说不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说 话怎么可以这样出尔反尔的?”等。
3)避免无情攻击:不能作为表现智慧和能
力的机会,不顾求助者的感情,而无情地使用面质, 使其陷入尴尬。
当一个过程完成后,三人进行角色轮换,以使三人 都有机会充当咨询者。
角色扮演1:你怀疑当事人的婚姻存在性问题, 但当事人对此予以否认,而且当你谈到这个话 题时,他就回避且企图转换话题。
角色扮演2:虽然已经从朋友那里获得了祝贺, 指导老师也给予表扬,但当事人坚持对自己的 艺术天份给予消极的评价。
(二)解释
用一些不太肯定的言语“似乎” “好象”等。给来访者留有 余地。若求助者回避,就不再追问,以免难堪。如,“我不 知道我是否误会了你的意思,你上次似乎说你学习挺轻松, 成绩也好,可刚才你的意思却是学得很累,老担心学习成绩, 不知哪一种情况更确切?”
面质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和应激性,使用不当 可造成危害。
针对面质引起来访者的消极反应,怎么 办?
⑵面质当事人错误的信念与态度 当事人:我对女人并不了解,女人的心真的难以捉摸,我真的无所适从。 咨商员:可能不是因为女人难以理解,而在于你都独来独往,不试着去与女
人相处,多了解她们。 ⑶面质个人目标 当事人:我只想早一点去赚钱,书不想念了。 咨商员:你有没有想过以你目前的条件,能找到有多少待遇的工作? ⑷面质破坏性的行为 当事人:我不想再读书,只是不愿意让我的父母计划得逞。 咨商员:你这样做,除了伤父母的心以外,你又得到此什么?
一般的原则是再运用基本的同理,退回 到认真倾听的阶段,继续进行解译和情 感反映。
也有例外:酗酒、暴力
三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每一个组中,一个人首先充 当咨询者,一个充当当事人,另一个充当观察者, 咨询者和当事人按下列要求进行角色扮演,咨询者 必须指出当事人说的或做的不合理的成分,观察咨 询者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并且是以一种当事人可自 由的方式达到的.
含义:运用某一理论来描述来访者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目的:使来访者从一新的、更全面的角度
来重新面对困扰、周围环境及自己,并借助于新 的观念和思想加深了解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 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
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
与释义的差别:参考框架不同
解释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何使用对质
秉持高度的同感
当事人在咨询员深层的了解之下,自然愿意放下防御, 更进一步审视自己、了解自己。
• 用假设的预期进行
不要用武断或权威的口气来对质,这样可能导致阻抗, 要留有余地
• 用一种投入的态度
要以当事人的立场与利益为最大前提
• 用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慢慢导入较深层次
注意:
1)要有事实根据:事实不充分、不明显时,一
目的完全是为了当事人好。 不 是攻击、对立或非合作的关系,也不 含有愤怒、暴力、争斗的层面。
使用对质的时机
言行不一致;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前后言语不一致; 咨访意见不一致;
扭曲 逃避或借口
……
不一致
在人生经历当中,有很多是矛盾、不一致的。
• 我内心很气愤,但是却告诉别人我很好。 • 我想身材苗条,却不停的吃,又很少运动。 • 我认为自己说话很幽默,别人不这么认为。 • 我板着脸说我乐意为你效劳 • 我以为乙肝很容易传染,其实不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