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已学过的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掌握运用统计分析法的步骤;
3、学习使用统计分析法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电感测量仪、块规、千分尺、试件(滚动轴承滚柱)、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1234)统计各组频数
频数,即落在各组组界范围内的样本个数。

频率=频数/样本容量 5)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被测工件尺寸)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数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6)计算总体平均值与标准差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
1n
i i X X n ==∑
式中:X i ——第i 个样本的测量值; n ——样本容量。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s =7)画分布曲线
若研究的质量指标是尺寸误差,且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研究的资料指标是形位误差或其他误差,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

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8)画公差带
按照与以上分布曲线相同的坐标原点,在横轴下方画出被测零件的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公差根据试件类型、规格查国标手册可得到。

2、X
123X -R
1
m
k i i R = 2U 1U R 样组平均值X 图的下控制线 2L X X A R =- 样组平均值R 图的下控制线 2L R D R = 式中:A 2、D 1、D 2——常数,见下表; k m ——样组个数。

4)绘制X -R 图
以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X 和极差R 为纵坐标,画出X -R 图,并在图上标出中线
和上、下控制线。

3、工序能力系数计算
工序能力系数P C 按下式计算:=
6P T C σ(或P C P
δ=) 根据工艺能力系数P C 的大小,可将工艺分成5个等级。

(1) 1.67P C >,为特级,说明工艺能力过高,不一定经济。

(2)1.67 1.33P C ≥>,为一级,说明工艺能力足够,可以允许一定的波动。

(3)1.33 1.00P C ≥>,为二级,说明工艺能力勉强,必须密切注意。

(4)1.000.67P C ≥>,为三级,说明工艺能力不足,可能会出现少量不合格品。

(5)0.67P C ≤,为四级,说明工艺能力不行,必须加以改进。

2.按试件的基本尺寸选用块规; 3.调校电感测量仪;
4.在电感测量仪上按序号顺次测量试件的外径,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在其上测量三个点,取其平均值,把结果填入表中。

5.清理实验现场,收拾所用仪器、量具、工具等。

6.整理实验数据,绘图。

五、思考题
(1)分布图主要说明什么问题?(2)X -R 图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3)分析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析工艺过程稳定(或不稳定)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