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花都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广州市花都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013•桂林模拟)﹣2013的绝对值是()A.﹣2013 B.C.D.2013﹣考点:绝对值.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即可求解.解答:解:|﹣2013|=2013.故选D.点评:考查了绝对值,计算绝对值要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求解.第一步列出绝对值的表达式;第二步根据绝对值定义去掉这个绝对值的符号.2.(3分)(2013•花都区一模)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a•3a=6a B.C.(a2)3=a5D.|﹣3|=3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相反数;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单项式乘单项式.分析:分别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去括号、幂的乘方、绝对值的化简,然后选出正确选项即可.解答:解:A、2a•3a=6a2,该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该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C、(a2)3=a6,该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D、|﹣3|=3,该式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去括号、幂的乘方已及绝对值的化简,掌握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3分)(2012•上海)数据5,7,5,8,6,13,5的中位数是()A.5B.6C.7D.8考点:中位数.专题:计算题.分析:将该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找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可.解答:解:将数据5,7,5,8,6,13,5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5,5,5,6,7,8,13,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6.故中位数为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知道中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3分)(2012•乐山)如图是小强用八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建的一个积木,它的左视图是()A.B.C.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左视图从左往右,2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2,1,依此画出图形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左视图从左往右,2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2,1;依此画出图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画三视图的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5.(3分)(2013•花都区一模)下列二次根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x≥2的是()A.B.C.D.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为:分母不等于0;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知A、当2﹣x≥0时,二次根式有意义,即x≤2,不符合题意;B、当x+2≥0时,二次根式有意义,即x≥﹣2,不符合题意;C、当x﹣2≥0时,二次根式有意义,即x≥2,符合题意;D 、当≥0且x﹣2≠0时,二次根式有意义,即x>2,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为:分母不等于0;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为: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6.(3分)(2011•义乌)不等式组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A.B.C.D.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先解每一个不等式,再根据结果判断数轴表示的正确方法.解答:解:由不等式①,得3x>5﹣2,解得x>1,由不等式②,得﹣2x≥1﹣5,解得x≤2,∴数轴表示的正确方法为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数轴表示法.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7.(3分)(2013•花都区一模)只用下列一种正多边形不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考点:平面镶嵌(密铺).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平面图形镶嵌的条件:判断一种图形是否能够镶嵌,只要看一看拼在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能否构成周角.若能构成360°,则说明能够进行平面镶嵌;反之则不能.解答:解:∵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三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只用上面正多边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是正五边形.故选C.点评:考查了平面镶嵌(密铺),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三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8.(3分)(2004•金华)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7和3,圆心距为10,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切B.内切C.相交D.内含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两圆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可知两圆外切.解答:解:∵两圆的半径分别为7和3,圆心距为10,7+3=10,∵圆心距为10,∴两圆外切.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了两圆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求解.9.(3分)(2005•南通)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交BC于点E,AD=6cm,则OE的长为()A.6cm B.4cm C.3cm D.2cm考点: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利用菱形的四边都相等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相似求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6cm,OC=OA=AC.∵OE∥DC,∴△ABC∽△OEC,则===,∴OE=3(cm).故选C.点评:本题根据三角形相似及菱形的性质解答.10.(3分)(2012•乐山)若实数a、b、c满足a+b+c=0,且a<b<c,则函数y=ax+c的图象可能是()A.B.C.D.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先判断出a是负数,c是正数,然后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确定图象经过的象限以及与y 轴的交点的位置即可得解.解答:解:∵a+b+c=0,且a<b<c,∴a<0,c>0,(b的正负情况不能确定),a<0,则函数y=ax+c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c>0,则函数y=ax+c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相交,纵观各选项,只有A选项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先确定出a、c的正负情况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3分)(2013•花都区一模)在Rt△ABC中,∠C=90°,AB=5,AC=3,则sinB=.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也可以利用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求解.解答:解:在Rt△ABC中,∠C=90°,AC=3,AB=5,∴sin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时牢记定义是关键.12.(3分)(2013•花都区一模)过度包装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据测算,如果全国每年减少10%的过度包装纸用量,那么可减排二氧化碳3120000吨,把数31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12×106.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将31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12×106.故答案为:3.12×106.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3.(3分)(2012•滨州)方程x(x﹣2)=x的根是x1=0,x2=3.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专题:压轴题.分析:观察原方程,可先移项,然后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解答:解:原方程可化为x(x﹣2)﹣x=0,x(x﹣2﹣1)=0,x=0或x﹣3=0,解得:x1=0,x2=3.点评:只有当方程的一边能够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而另一边是0的时候,才能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分解因式时,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14.(3分)(2013•花都区一模)已知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经过点(﹣1,2),当x>2时,所对应的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1<y<0.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把点(﹣1,2)代入y=可求出k,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而x=2时,y=﹣=﹣1,所以当x >2时,﹣1<y<0.解答:解:把点(﹣1,2)代入y=得k=﹣1×2=﹣2,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所以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为x=2时,y=﹣=﹣1,所以当x>2时,﹣1<y<0.故答案为﹣1<y<0.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其解析式.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5.(3分)(2012•张家界)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母线长都是10cm,则圆锥的侧面积为50πcm2.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2求出即可.解答:解:∵底面圆的半径为5cm,则底面周长=10πcm,∴圆锥的侧面积=×10π×10=50πcm2.故答案为:50πcm2.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利用了圆的周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求解是解题关键.16.(3分)(2012•安徽)如图,P是矩形ABCD内的任意一点,连接PA、PB、PC、PD,得到△PAB、△PBC、△PCD、△PDA,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3、S4,给出如下结论:①S1+S2=S3+S4;②S2+S4=S1+S3;③若S3=2S1,则S4=2S2;④若S1=S2,则P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②和④(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考点:矩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求法以及矩形性质得出S1+S3=矩形ABCD面积,以及=,=,即可得出P点一定在AC上.解答:解:如右图,过点P分别作PF⊥AD于点F,PE⊥AB于点E,∵△APD以AD为底边,△PBC以BC为底边,∴此时两三角形的高的和为AB,即可得出S1+S3=矩形ABCD面积;同理可得出S2+S4=矩形ABCD面积;∴②S2+S4=S1+S3正确,则①S1+S2=S3+S4错误,③若S3=2S1,只能得出△APD与△PBC高度之比,S4不一定等于2S2;故此选项错误;④若S1=S2,×PF×AD=PE×AB,∴△APD与△PBA高度之比为:=,∵∠DAE=∠PEA=∠PFA=90°,∴四边形AEPF是矩形,∴此时矩形AEPF与矩形ABCD位似,∴=,∴P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故④选项正确,故答案为:②和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根据已知得出=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0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9分)(2012•重庆)解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x﹣1)(x﹣2),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然后进行检验.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1)(x﹣2)得,2(x﹣2)=x﹣1,2x﹣4=x﹣1,x=3,经检验,x=3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是x=3.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18.(9分)(2013•花都区一模)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是BC上的一点,且∠DAE=∠B 求证:△ABE是等腰三角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出AD∥BC,推出∠DAE=∠AEB=∠B,推出AB=A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AEB,∵∠DAE=∠B,∴∠AEB=∠B,∴AB=AE,∴△ABE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19.(10分)(2013•花都区一模)已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x+m2=0的根,求代数式的值.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得m2﹣4m+1=0,则m2﹣4m=﹣1,再化简原式得到m2﹣4m+3,然后利用整体思想进行计算.解答:解:把x=1代入x2﹣4mx+m2=0得:m2﹣4m+1=0,∴m2﹣4m=﹣1,∴原式=2m2﹣4m﹣(m2﹣3)=2m2﹣4m﹣m2+3=m2﹣4m+3=﹣1+3=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考查了整体思想的运用.20.(10分)(2013•花都区一模)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点E在⊙O外,∠EBC=∠D=60°.(1)求证:BE是⊙O的切线;(2)当BC=6时,求劣弧BC的长.考点:切线的判定;弧长的计算.分析:(1)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A=∠D,由∠D度数求出∠A度数,再由AB为直径,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CB为直角,进而求出∠ABC的度数,由∠EBC+∠ABC为90度,确定出EB垂直于AB,即可得证;(2)连接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确定出∠BOC的度数,再直角三角形ABC中,利用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根据BC求出AB,进而求出圆的半径,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劣弧BC 的长.解答:(1)证明:∵∠A与∠D都对,∴∠A=∠D,∵∠EBC=∠D=60°,∴∠A=60°,∵AB为圆O的直径,∴∠ACB=90°,∴∠ABC=30°,∴∠ABE=∠EBC+∠ABC=90°,则BE为圆O的切线;(2)解:连接OC,∵OB=OC,∴∠OBC=∠OCB=30°,∴∠BOC=120°,在Rt△ABC中,BC=6,∠ABC=30°,∴AB==4,即圆的半径为2,则劣弧BC的长为=π.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弧长公式,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1.(12分)(2012•荆州)“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历来有吃“粽子”的习俗.我市某食品厂为了解市民对去年销量较好的肉馅粽、豆沙馅粽、红枣馅粽、蛋黄馅粽(以下分别用A、B、C、D表示)这四种不同口味粽子的喜爱情况,在节前对某居民区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尚不完整).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有多少人?(2)将两幅不完整的图补充完整;(3)若居民区有8000人,请估计爱吃D粽的人数;(4)若有外型完全相同的A、B、C、D粽各一个,煮熟后,小王吃了两个.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他第二个吃到的恰好是C粽的概率.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专题:压轴题.分析:(1)用B小组的频数除以B小组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结论;(2)分别求得C小组的频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补全统计图;(3)用总人数乘以D小组的所占的百分比即可;(4)列出树形图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1)60÷10%=600(人).答: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有600人.(2分)(2)如图;…(5分)(3)8000×40%=3200(人).答:该居民区有8000人,估计爱吃D粽的人有3200人.…(7分)(4)如图;(列表方法略,参照给分).…(8分)P(C粽)==.答:他第二个吃到的恰好是C粽的概率是.…(10分)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种统计图及概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统计图中整理出进一步解题的有关信息.22.(12分)(2013•花都区一模)如图,已知直线L:y=2x+2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1)求点A、B的坐标;(2)把直线L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直线L′,作出直线L′,并在直线L′标出点A的对应点A′的位置;(3)求由直线L、L′和x轴所围成三角形的周长.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直线L的解析式,可求出点A、B的坐标;(2)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3)先求出AB的长度,判断△ABC∽△AO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C,在Rt△ABC 中求出BC,从而可求出△ABC的周长.解答:解:(1)当y=0时,2x+2=0,解得:x=﹣1则点A的坐标为(﹣1,0),当x=0时,y=2,则点B的坐标为(0,2).(2)如图所示,直线L'和点A'为所求.(3)设直线L'与x轴相交于点C,在Rt△ABO中,,∵∠ABC=∠AOB=90°,∠A=∠A,∴△ABC∽△AOB,∴,∴,解得:AC=5,在Rt△ABC中,,故△ABC的周长=AB+BC+AC=++5=+5.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了图形的旋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在第三问,关键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C,有一定难度.23.(12分)(2012•益阳)为响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某小区计划购进A、B两种树苗共17棵,已知A种树苗每棵80元,B种树苗每棵60元.(1)若购进A、B两种树苗刚好用去1220元,问购进A、B两种树苗各多少棵?(2)若购买B种树苗的数量少于A种树苗的数量,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省的方案,并求出该方案所需费用.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1)假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利用购进A、B两种树苗刚好用去1220元,结合单价,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2)结合(1)的解和购买B种树苗的数量少于A种树苗的数量,可找出方案.解答:解:(1)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根据题意得:80x+60(17﹣x )=1220,解得:x=10,∴17﹣x=7,答:购进A种树苗10棵,B种树苗7棵;(2)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根据题意得:17﹣x<x,解得:x>,购进A、B两种树苗所需费用为80x+60(17﹣x)=20x+1020,则费用最省需x取最小整数9,此时17﹣x=8,这时所需费用为20×9+1020=1200(元).答:费用最省方案为:购进A种树苗9棵,B种树苗8棵.这时所需费用为1200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得出费用最省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14分)(2012•益阳)已知:如图1,在面积为3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和CD边上的两点,AE⊥BF于点G,且BE=1.(1)求证:△ABE≌△BCF;(2)求出△ABE和△BCF重叠部分(即△BEG)的面积;(3)现将△AB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B′E′(如图2),使点E落在CD边上的点E′处,问△ABE 在旋转前后与△BCF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ABE=∠BCF=90°,AB=BC,又由AE⊥BF,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证得∠BAE=∠CBF,然后利用ASA,即可判定:△ABE≌△BCF;(2)由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3,即可求得此正方形的边长,由在△BGE与△ABE中,∠GBE=∠BAE,∠EGB=∠EBA=90°,可证得△BGE∽△ABE,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答案;(3)首先由正切函数,求得∠BAE=30°,易证得Rt△ABE≌Rt△AB′E′≌Rt△ADE′,可得AB′与AE 在同一直线上,即BF与AB′的交点是G,然后设BF与AE′的交点为H,可证得△BAG≌△HAG,继而证得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BCF=90°,AB=BC,∴∠ABF+∠CBF=90°,∵AE⊥BF,∴∠ABF+∠BAE=90°,∴∠BAE=∠CBF,在△ABE和△BCF中,∴△ABE≌△BCF.…(4分)(2)解:∵正方形面积为3,∴AB=,…(5分)在△BGE与△ABE中,∵∠GBE=∠BAE,∠EGB=∠EBA=90°,∴△BGE∽△ABE,…(7分)∴,又∵BE=1,∴AE2=AB2+BE2=3+1=4,∴S△BGE=×S△ABE==.…(8分)(3)解:没有变化.…(9分)理由:∵AB=,BE=1,∴tan∠BAE==,∠BAE=30°,…(10分)∵AB′=AB=AD,∠AB′E′=∠ADE'=90°,AE′公共,∴Rt△ABE≌Rt△AB′E′≌Rt△ADE′,∴∠DAE′=∠B′AE′=∠BAE=30°,∴AB′与AE在同一直线上,即BF与AB′的交点是G,设BF与AE′的交点为H,则∠BAG=∠HAG=30°,而∠AGB=∠AGH=90°,AG公共,∴△BAG≌△HAG,…(11分)∴S四边形GHE′B′=S△AB′E′﹣S△AGH=S△ABE﹣S△ABG=S△BGE.∴△ABE在旋转前后与△BCF重叠部分的面积没有变化.…(12分)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5.(14分)(2012•烟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1,0),C(3,0),D(3,4).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bx+c过点C.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于点E.(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作EF⊥AD于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ACG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使以C,Q,E,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以写出点A得到坐标;由顶点A的坐标可设该抛物线的顶点式方程为y=a (x﹣1)2+4,然后将点C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系数a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C的方程y=﹣2x+6;由图形与坐标变换可以求得点P的坐标(1,4﹣t),据此可以求得点E的纵坐标,将其代入直线AC方程可以求得点E或点G的横坐标;然后结合抛物线方程、图形与坐标变换可以求得GE=4﹣、点A到GE的距离为,C到GE的距离为2﹣;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得S△ACG=S△AEG+S△CEG=﹣(t﹣2)2+1,由二次函数的最值可以解得t=2时,S△ACG的最大值为1;(3)因为菱形是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点H在直线EF上.解答:解:(1)A(1,4).…(1分)由题意知,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4∵抛物线过点C(3,0),∴0=a(3﹣1)2+4,解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即y=﹣x2+2x+3.…(2分)(2)∵A(1,4),C(3,0),∴可求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6.∵点P(1,4﹣t).…(3分)∴将y=4﹣t代入y=﹣2x+6中,解得点E的横坐标为x=1+.…(4分)∴点G的横坐标为1+,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求点G的纵坐标为4﹣.∴GE=(4﹣)﹣(4﹣t)=t﹣.…(5分)又∵点A到GE的距离为,C到GE的距离为2﹣,即S△ACG=S△AEG+S△CEG=•EG•+•EG(2﹣)=•2(t﹣)=﹣(t﹣2)2+1.…(7分)当t=2时,S△ACG的最大值为1.…(8分)(3)第一种情况如图1所示,点H在AC的上方,由四边形CQHE是菱形知CQ=CE=t,根据△APE∽△ABC,知=,即=,解得t=20﹣8;第二种情况如图2所示,点H在AC的下方,由四边形CQHE是菱形知CQ=QE=EH=HC=t,PE=t,EM=2﹣t,MQ=4﹣2t.则在直角三角形EMQ中,根据勾股定理知EM2+MQ2=EQ2,即(2﹣t)2+(4﹣2t)2=t2,解得,t1=,t2=4(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t=20﹣8或t=.…(12分)(说明:每值各占(2分),多出的值未舍去,每个扣1分)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