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常规训练教案

中班常规训练教案

中班常规训练教案【篇一:中班第二学期常规计划】中班第二学期常规计划幼儿良好的常规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一日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常规,保证孩子的基础素质全面发展。

为此,特制定相应常规计划,使本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

上课:1、能注意力集中(能稳定10~15分钟)。

有兴趣地参加集体学习活动,愿意学本领,能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2、在活动中手脑并用,能独立、认真地思考问题。

在老师的启发下培养幼儿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道说话先举手的道理,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

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回答问题,大方自然、吐字清楚,声音响亮适宜。

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话。

4、能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说话,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插嘴。

5、愿意协助老师准备学习用具、材料;学会正确使用和爱护各种学习用具、材料;用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具、材料。

6、在活动中能保持正确的坐、写、画的姿势,在老师或同伴的提醒下能自觉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7、掌握正确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能和同伴商量或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学会和同伴共同使用学习用具、材料。

8、知道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活动成果,学习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参观:1、乐意参加各种参观活动,有兴趣了解周围生活中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事件、设施等。

2、参观的途中注意安全,知道离开集体的危险。

不掉队,不大声喧哗。

3、会按老师的要求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去思考。

学习参观的方法。

4、会用言语、绘画或其它形式表现参观的内容、感想和收获。

劳动:1、学习独立地做自己的事,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

2、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孩子,能积极愉快地接受成人和集体的委托,并努力认真地去完成。

3、能认真地做好值日生工作,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乐意帮助大家,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知道为集体做事很光荣。

4、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整理玩具,布置活动室环境。

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整理玩具柜、抹桌椅等。

5、学会简单的种植和饲养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

会照料动植物的生长。

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关心爱护动植物。

操作:1、有兴趣的参加操作活动,能按老师的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去操作。

2、在操作过程中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别人。

3、在操作中学会与同伴正确友好地交往,有事可与同伴协商、讨论。

4、爱护操作材料,活动结束后能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体育活动:1、主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有兴趣。

2、在教师提醒下,活动前后整理服装,系好鞋带,知3、学习基本动作走、跑、跳、爬、攀登、钻、投掷和拍球。

学会听口令做动作和变换对形。

能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

4、逐步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

掌握玩运动器械,体育玩具的玩法和要求及玩时的一些安全常识。

爱护运动器械、体育玩具。

锻炼时身体若有不适会及时告诉老师。

5、正确对待体育游戏竞赛中的胜败和输赢。

6、积极参加远足活动,不怕累、不怕苦,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7、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做危险的事,不在危险的地方玩,在老师的提醒下控制运动量。

游戏:1、喜欢参加各项游戏活动,逐步按规则要求开展游戏。

2、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3、学习和同伴商量着玩,合作玩。

不经别人同意,不随便翻拿别人的东西。

4、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学会整理玩具。

5、根据游戏的需要,能用多种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丰富游戏内容。

6、会按照图片和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结构材料进行造型,掌握一定的拼搭技术,并能用言语表达。

7、明确角色意识,逐步丰富角色间的交往。

8、在游戏中能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9、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遇到纠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商量解决。

其它活动:1、较主动接受保健医生晨检,主动向老师、阿姨同伴问好,向父母道别。

2、喜欢参加阅读、散步、观察等其它教育活动。

3、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方法,爱护图书;懂得按顺序观察画面;尝试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4、有序地排队参加散步活动,紧跟队伍慢行,不掉队。

散步时初步懂得用感官去观察周围事物;喜欢动脑筋。

能根据所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5、学会用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6、不在室内走廊奔跑、爬高。

有秩序地上下楼,靠右边走,不前拥后挤。

7、正确擦汗,擤鼻涕,锻炼前后及时增减衣服。

口喝时随时饮水,用正确方法喝水。

有秩序地到水桶前接适量水,不洒水。

8、进盥洗室洗手时不拥挤,较迅速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并随手关紧水龙头。

9、愉快进餐,专心吃完自已一份午餐,不挑食,不剩饭菜,养成不乱扔残渣习惯,保持自身、桌面地板、碗的干净。

10、餐后用正确的方法漱口,擦嘴,不做剧烈运动。

11、安静入寝室,睡姿正确,起床后整理好仪表、床上用品。

12、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鞋袜,叠好并放在指定地点。

13、定的地方等待家长来园,不私自离园。

14、整理好自己仪表,带好衣物,主动向老师、同伴道别。

【篇二:幼儿园中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幼儿园中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3-6岁儿童的在生理、心理方面发展不成熟,经验能力不足,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内教养工作综合的质量,尤其是班级保教人员的护理和引导水平。

因此为幼儿制定常规,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养质量的关键。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理解那么班级常规的含义是什么?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

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指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更顺利地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

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虽然微小,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及方法1、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

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

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

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

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蜗牛走路、小猴子踩钢丝等动作,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地慢慢地走着,有的孩子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

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

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洗手后不擦手也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正巧有一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给手洗洗澡。

我说:不擦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

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就:不擦手,小手应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学遵守。

3、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主动思考。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午睡前要叠好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

有的孩子在床上叠,有的孩子在地上叠,很不卫生。

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

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挂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干脆叠起来……其中一名幼儿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靠背上,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

当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一名幼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

看来,幼儿自己出得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幼儿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

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

有一天,在喝水前笔者提了喝水时请轻轻做事,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放小红帽的故事录音。

一个叫明明的小朋友忘了老师的要求,放回水杯后跺着脚回到座位上。

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明明,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小红帽是怎样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没听清楚。

于是,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

抓住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开展氛围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5、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在日常生活,千万不要因事小而吝啬你的鼓励与表扬。

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常规培养的方法实在很多,我只是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如果我们要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6、更新观念,挖掘常规教育资源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幼儿必须从小了解、认识其生存的客观环境,学习与人共处,而且会用一定的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掌握以上四个学会。

7、在常规教育中,突显幼儿发展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促进幼儿行为常规意识。

培养良好的常规,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

而在这其中,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

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强化了幼儿对行为的意义的理解,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

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1、良好的开端,创设全新的环境开学第一天,我们侨情接待了每一位孩子,带着孩子参观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让他们说说大班教室和与原来中班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哪里变化了?孩子在新奇的氛围中我们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十分地自豪,自信也由然而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