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闵损芦衣中华德育故事孝篇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
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
对闵损说:“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
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
”闵损说:“放心吧”。
然后父亲就走了。
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
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
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
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闵损说:“是的,母亲。
”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
生母教导闵损说:“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
闵损被冻得直哆嗦。
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
闵损便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求父亲不要这样做。
”继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二、大禹克俭中华德育故事廉篇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
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
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
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
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
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
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
三、蔡顺拾椹中华德育故事孝篇西汉末年,有个孝子叫蔡顺。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
他服侍母亲。
非常孝顺。
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
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年岁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
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
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
蔡顺就这样去采,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
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刚好盗贼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觉得很好奇,就问:“你采桑椹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蔡顺告诉他:“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酸的留给我自己吃。
”盗贼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可以回去奉养母亲。
蔡顺不肯接受。
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赤眉军,赤眉军当下该过,洗清赤眉。
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这条河改为“洗眉河。
”四、孝基还财中华德育故事义篇宋朝时候的张孝基,娶了同里富人家的女儿做妻子。
那个富翁只有一个儿子过迁。
却是品行很不好。
那个富翁就把儿子赶出了家。
富翁死的时候。
把全部份的家中财产都付给了张孝基。
后来富翁的儿子过迁流落了。
做了叫化子,他无数次悔恨,却又无颜回家。
有一回,张孝基遇见了。
就问他:“你能够不能够耕种园地呢”?他回答道:“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去耕种园地。
见他很勤力的耕作。
张孝基就再问他:“你能够不能够管理库房呢”。
他又回答:“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管了库房。
以后他越加淳厚谨慎。
很勤俭的可靠了。
张孝基就把他父亲所有的家私,统统还给他了。
五、田真叹荆中华德育故事悌篇隋朝时候。
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
一共有三个。
大的名叫田真。
第二个名叫田庆。
小的名叫田广。
弟兄们三个人。
要想分家了。
家里的钱财产业。
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
长得来非常的茂盛。
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
也匀均分做三份。
那里晓得这棵紫荆树。
还没有等他们来分。
就顷刻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
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
一知道将要分砍了。
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
那么我们的人。
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
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
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兄弟三人惊呆了,神树,真是神树啊!大哥田真双手拥抱着紫荆树,深深为紫荆树这浓厚的生命感应而赞叹;我们兄弟骨肉之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一心呢?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啊!田真、田庆、田广烧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约。
兄弟三人围着花儿馨香、金枝玉叶的紫荆树跳起了吹快的舞蹈。
六、姜肱大被中华德育故事悌篇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仲海、季江兄弟三人非常友爱和睦。
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起睡。
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
强盗们在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
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
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
这事不知怎么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都很感激,同时又有些懊悔。
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
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七、彦光移俗中华德育故事信篇隋朝时期,梁彦光在短短的时间把向州民风刁焊,自私自利,遗弃老人,兄弟反目,朋友不信的风俗治理得人心淳朴,亲亲和睦,尊贤守义,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
梁彦光教育民众: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不是好书不读,不是好的典籍不看,重要的是以身做责。
他讲解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人处世只问是否符合道义,不问是否有功名,作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移风移俗。
他对焦通说知错就改,孝行第一。
他告诉人们,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从此,相州地区,因为梁彦光推行的德行教育,百姓接受了感化之后,去除了恶风恶俗,一时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改善。
天下呈现出遵贤守义、兄弟和睦、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
八、朱云折槛中华德育故事忠篇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
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
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
”成帝问道:“谁是奸臣?”朱云指着“特进”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道:“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杆折断了。
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
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朱云虽然无礼,但他是直炮筒子,为江山社稷计。
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容纳他,以免阻塞言路。
臣愿以一死担保!”辛庆忌奏罢,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被两位诤臣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栏杆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九、李善乳主中华德育故事忠篇在汉朝,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苍头。
他忠实老成,在建武年间,瘟疫横扫淯阳县,李府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
短短的期间,一家大小都接二连三地过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不久的婴儿——李续。
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当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与忠心耿耿的老仆,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
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李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管怎样,也一定要保护小主人的安全。
万般不得已之下,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幼小的李续。
于是他偷偷地收拾行李,伺机逃离李家。
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了出去,意志坚强的李善有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刻苦耐劳,就得以饥一顿饱一顿地活下去。
可是婴儿还那么小、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
李善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祈求说:苍天啊!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想不到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李善的双乳竟然流出了乳汁。
山居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
当李续还在襁褓的时候,不管大小事情,李善都会在小主人面前,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命脉,看作是主人的化身,一样地尊敬他。
所以特别地教导他,希望李续能成为才德兼备的人,将来能重振李家门风。
李续十岁的时候,李善决心为李家恢复家业,于是就来到官府击鼓申冤,县令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后,他为李家平反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的佣人都受到了惩治,李善带着小主人回到了故乡。
县令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皇上,光武皇帝非常感动,于是就礼请李善来担任太子舍人这个要职,后又升为日南太守。
当李善要就任太守时,在一里之外,他仿佛已经见到了李元的坟墓。
禁不住心中的悲恸,哭声哀凄。
十、郭伋亭候中华德育故事信篇东汉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丰)人,在并州(今山西省)做刺使,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
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欢送他,问他什么日子才能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
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告诉小孩们的日子早回来了一天。
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的野亭里住了一宿,等到了第二天才进城,那些孩子们果然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
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
十一、赵孝争死西汉末年,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
有一年,天下饥荒,社会就动荡不安了。
有一天,兄弟两个正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强盗破门而入,在家里乱翻。
因为是灾荒年月,强盗当然是希望能够抢到一点粮食,然而赵家没有一点的油水,没有一点粮食。
兄弟俩一看强盗冲进来了,吓得就直往门外跑,因为弟弟赵礼跑得比较慢,强盗就一把就抓住了赵礼,抓住了以后就想把赵礼吃掉了。
哥哥本来赵孝是先跑出来的,回头一看弟弟没有跟上来,被强盗抓住了。
自己再跑回来,然后就跪在凶恶的强盗面前,于是哀求说:“我弟弟有病,身体瘦弱,身上也没有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只要你们把他放了,我身体好,我身体胖,你们就吃我吧。
”这就是哥哥赵孝争着去弟弟去死,当时强盗都愣住了,俩强盗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见得有争着要被人吃的弟兄阿!赵礼就在旁边说:“是我先被你们抓住的,我如果被你们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的,我哥哥已经跑了,他有什么罪过?你们为什么要吃我哥哥!”所以兄弟俩抱成一团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