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三、解决方法 为了避免上文提到的种种问题出现,必须提出切 合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加之管理与解决。 因而本文就新 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以下的解决方法。 ( 一) 建立健全监察机制 首先,为了避免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应有并真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纪 检监察机制的建立是真正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先决条 件,只有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才能使得纪检监 察的程序更为明确,制度更加规范。 首先,需要建立多 层次的监察机制,从而保障国有企业的正常运作与逐 步发展。 对重要的高层人员加深管理与监督,保证国 有企业的决策权不处于个人之手,加强决策的正确性, 使各项重大决策以及重大项目投资可以公开透明的接 受纪检部门的监察与监督,防止贪污腐败的同时保证 决策的正确性,推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要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 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思维 是行动的先导,思维决定着行为方式。 在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摒弃 陈旧的思想观念,学习并形成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 指导 工 作, 才 能 客 观 公 正 地 看 待 问 题, 做 出 合 理 的 决策。
意国有企业的一切监察机制都要必须通过中央领导以 及上级领导的委派与监督,由上级或中央直接领导并 负责,不接受其他部门的委派,使之能够更为有效地得 到监督与监管。
( 二) 多元化的监管方式 对于以往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必须通过对症的 方法解决,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监管方式,提高对国有企 业的监管力度,才能更加有效的推进国有企业的廉政 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发展。 加强对国有企业人员的定 期检查与宣传培训,加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反贪污 腐败的意识,改进思维观念,改进国有企业人员的工作 方式与行事作风。 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对国有企业工 作人员的意识教育,突出对违法违规现象的讲解,并结 合一些案例与视频资料等对公职人员进行教育与意识 强化。 并加强群众监督的方式方法,在多元化的内部 管理之外,结合群众的管理与监督,配合完善群众的监 管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举报与监察,保证国有企业的良 好发展。 并建立健全群众管理的渠道,鼓励和支持群 众管理,健全群众的管理机制,实现群众监管以及监管 内部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推进企业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纪检监 察工作能够有效、顺利地进行,减少国有企业的开展工 作中所产生的违规以及贪污腐败的行为,必须切合实 际,建立多元化的挂你机制,并配合群众管理的机制, 建立健全群众管理渠道。 只有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公 职人员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
法治论坛
法制博览
LEGALITY VISION
2017·07( 中)
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139·
张 岩 中共绥化市委党校,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落实依法治国的总方针,各级领导 干部必须要拥有法治思维并具有运用法治思维指导工作的能力。 而在实际工作中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思维和知识欠缺、轻视法律法 规,甚至以身试法等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如何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就成为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中图分类号:D262. 3;D920.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4379 - (2017)20 - 0139 - 02 作者简介:张岩(1976 - ) ,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中共绥化市委党校,法学副教授。
( 下转第 138 页)
·138·
2017·07( 中)
法制博览
LEGALITY VISION
法治论坛
工以及监工的过程中都存在许多问题,并且风险投资 以及规章制度上都有许多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并且各 方面的执行能力都存在着层出不穷的现象,而这些问 题的存在都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产生错乱的现 象。 而内部管理又加之缺少恰当的管理制度,使得混 乱的内部管理不能得以更好地修正,从而使得乱上加 乱,更是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和业务能力以 及水平过于低下,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而又缺乏 适当的管理体制,使得对员工职务犯罪的预防与监管 又很缺失,从而使得企业的政治生态以及管理环境都 遭到破坏。
其次,打造法治“ 软环境”。 通过开展全民普法和 法治宣传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倡树法治文化,使全社 会形成懂法、守法、敬法的良好氛围,使法治成为国民 信仰和生活方式。
四、结语 依法治国,要求政府治理领域进行一次深刻的变 革。 领导干部应当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培养和提升法 治思维能力,主动适应并融入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去。
权压法、崇权欺法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现实工作中对 行政文件、领导批示、领导口头指示的重视程度超出国 家法律,不唯法,只唯上,错误行使手中权力,导致公共 权力异化。
( 二) 法治思维缺失和法律知识匮乏 部分领导干部不具有法治思维,说起法律头头是 道,做起工作法律次要,处理事情法律抛掉。 还有一些 领导干部虽然能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素 质和能力的限制,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够全面,对法律条 文理解不够透彻。 往往以改革创新为名突破法律限 制,以经济 建 设 为 名 破 坏 法 律, 以 改 革 为 名 侵 害 百 姓 利益。 ( 三) 轻视法律法规,甚至不惧以身试法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法律工具主义思想,认为 法律是治理老百姓的工具,而行政者则可以不遵守法 律。 所以,明知违反法律规定,仍然作决策不依照法 律,自己的行为不遵守法律。 对于法律总是心存侥幸, 违反法律法规行使职权,甚至大肆随意法外扩权,更敢 于以身试法。 三、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途径 ( 一)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养法治思维 “笔下一滴墨,胸中百卷书”。 法律知识的储备是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领导干 部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素养,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在平 时工作中注重学习具体的法律、法规,同时又要学习法 律的基本原则;既注重学习法律实体,又要学习法律程 序;既注重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将基础理论应 用于实际工作。 只有这才能形成完备、系统的法律知 识体系,为培养法治思维奠定基础。 其次,相关部门应 当将法律知识学习尤其是法治思维训练作为领导干部 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 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制 度,并严格考核,将法治思维水平纳入检查考核体系, 实现学法常态化。 ( 二) 克服人治思维惯性,运用法治思维 坚持程序思维,防止以言代法。 领导干部,要强化 程序思维,要认识到一切行政权力都应该纳入到法定 的程序内来行使。 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在法定权限 内,依据程序行使权力,防止以上级意志、领导言论来 代替规则和秩序。 坚持法律至上,防止徇私枉法。 领导干部在行政 决策过程中,要坚持以国家法律为准绳,以维护公民基
( 三) 加强制约监督机制,强化法治思维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 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 重要内容”。 具体而言,可以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依法决策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的一个方面,把他 与干部的奖惩和任免紧密挂钩。 通过奖励、晋升等机 制,逐步引导广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去思考,运用 法治思维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干部任用上, 注重提拔任用法治思维能力强、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 决问题的优秀干部。 对那些法治思维能力弱、不依法 办事的干部,要依法给与警示和提醒。 对那些因不依 法办事而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追责,从而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 维,强化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 四) 开展全民法治宣传,营造法治环境 法治万思方维数与据法治环境就像鱼和水一样,互相依存、
( 上接第 139 页) 本权利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考虑所作出的行政决策必 须架构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内,做到不违规、不逾矩, 防止以个人或部门私利侵犯百姓利益;领导干部在实 施具体行政行为时,要考虑该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 的规定,应 当 运 用 法 治 思 维, 以 法 律 为 标 准 作 出 理 性 判断。
一、法治思维能力对领导干部的重要意义 ( 一) 法治思维的含义 所谓法治思维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精神 处理实际问题,最后形成结论的思维活动过程。 法治 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思维、依法行政思维、法律责任 思维和权力制约思维等等。 (二) 具有法治思维能力对于领导干部的重要 意义 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能力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 求。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我们缺少民主法治传统 和法治思维。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已 经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宪法,领导干部应该变传统思维 为 依 法 治 国、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 做 出 贡献。 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能力是推进改革的必然要 求。 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突出矛盾 是缺乏内生动力,活力不足。 究其根源在于市场的作 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行政权力在资源配置中过于强 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转 变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法治思维和工作方法 履职尽责,保障深化改革顺利发展。 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法治要 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管理矛盾明 显增多,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 领导干部 必须熟悉法律原则,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实现 公平正义,从而保证社会安定有序,维护广大群众切身 利益。 二、领导 干 部 运 用 法 治 思 维 开 展 工 作 时 存 在 的 问题 ( 一) 法治意识淡薄,导致公共权力异化 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 识,缺少法万方治数这据根弦,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以言代法、以
[ 参 考 文 献 ]
[1]陈金钊. 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 报,2013,2(2) . [2] 蒋传光. 法治思维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J] . 东方法学,2012 (5). [3] 胡远宏. 践 行法 治思 维和 法治 方式 [ N] . 法 制 日 报,2013 - 4 -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