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校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处理 湖北大学蒋良才
高校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处理 湖北大学蒋良才
一
学校是学生的 监护人,学校 应负无限责任。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 的特征及其对高校 管理工作的影响
主体的特殊性
后果的难 以预测性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难以预测的后果
大学生年轻冲动,自控能力差, 遇到危机和困难容易发生激烈 行为,伤害他人或自己。 大学生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 从众心理强,喜欢看热闹,瞎 起哄,易受他人误导,形成校 园群体性事件。 大学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力 强,利用网络、新媒体、社群 组织等方法,形成瞬间舆论爆 发力,难以控制。
江汉大学战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首席研究员、特聘教授
蒋良才
作品及专著简介
《家道、家风、家教》
《刑事侦查学》
《校园安全事 故预防与处置 研究》
《高校与保卫 工作理论与实 践研究》
目 录
C
1
引言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目 录
ONTENTS
2 3
正确处理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应遵守的原则
2 3
正确处理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应遵守的原则
4 “情、法、理、术”四大核心理念详析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 的特征及其对高校 管理工作的影响
主体的特殊性
后果的难 以预测性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民法总则》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 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 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几个特征及处理困难
一
二
三
该生在校期间存在 诸多问题,该生及 其家长既是受害者, 又是造成不稳定因 素的实施者。二者 形成了法律及伦理 上的悖论命题。
该生患有精神分裂 症,其父性格十分 偏执,其言行有明 显的反应,该事件 处理不好,发生新 的恶性事件的可能 性非常大。
该生的精神分裂与 斗殴事件不存在严 格意义上的因果关 系,若校方在没有 法律的依据情况下 予以赔偿,则有构 成违纪渎职之嫌。
引申 (1)在校大学生已满十八周岁不是未成年人, 学校不是其监护人。 案例二:2005级学生陈某(女),在校园附近失 踪案 (2)学校与学生在人身、财产等民事关系中 是平等的权利主体。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构成侵 权,被侵权方有权要求对方赔偿。 (3)大学生没有劳动收入,属于弱势群体。
高校学生绝大部分已年满十八周岁, 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
这是由“以人为 本”,“爱生如子” 的原则决定的。立 场是价值 取向;态度是心 理的倾向。
人是感性动物,以 情感人,以情动人, 以情化人是获得理 解与支持的方法。 (心理学关于人的 思维特征)
“情、法、理、术”四大核心理念详析 法:依据,底线 1
依法治国及时基本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 也是每个组织和公民应该遵守的规范。 是安全危机事件中各相关主体的如谈判、调解、诉讼等行为的依据和标准。 (1)受害人 (2)施害人 (3)学校及其二级单位 法律法规是处理安全危机事件的底线、红线。 (1)依据标准底线:不得突破程序与标准。 (2)行为底线:不得用违法行为维权。 不良认识与行为: (1)自行私了。(事实不清,依据不明,过程违法) (2)渎职,侵权。(不作为,乱作为)
1
宣讲法规
2
以静制动, 分析需求
2、几种基 本的策略 与战术
借力三方, 寻找共识 引导需求, 以理服众
3
柔中带刚, 情法相济
5
6
案例三:2001级物电学院方某操场打篮球摔死案, 医生出诊抢救不及时,学校赔偿11万元。
高校学生与学校存在管理和被管理、 教育与被教育、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2)学生有接受管理、教育、保护的义务。如有不服 从的行为,也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我国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过重依赖导致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存在如下认识误区及问题。 二 社会主义大学 应该无条件帮 助弱者,大学 也有条件,有 能力帮助发生 困难的大学生 及其家庭。 三 我国法治社会 的目标是长远 目标,依法治 国目前不可能 为了维护社会 稳定,由政府 为稳定买单, 导致“大闹多 得,少闹少得, 不闹不得”等 现象。 四 部分媒体对高 校了解不多, 迎合部分网民 和群众舆论, 形成错误导向, 增加了学校危 机处理的压力。
对该危机事件的处置,直接考验着学工部门及工作人 员的能力与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及处理各类学 生安全危机的能力和水平,本人本着相互学习,相互 交流的愿望,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与在座各位同仁 共同切磋探讨。
目 录
C
1
引言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目 录
ONTENTS
正确处理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应遵守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 这是我们党的 二 三 四 宗旨决定的。 “全心全意为 这是教育的目 学生是受教育 “爱生如子” 人民服务”, 的决定的。教 者,应得到关 是高校思想政 “人民立场是 育的本质就是 系,爱护和帮 治工作以及教 中国共产党的 “爱的教育”, 助。 育管理工作的 根本政治立场, 教育的目的就 标准和目标 是马克思主义 是为人及人的 政党区别于其 发展服务的。 他政党的显著 标志”。 。 案例五:某校外院学生在校外骑自行车被撞致死,学校补偿两万元。
2
3
4
“情、法、理、术”四大核心理念详析 理:调解,完善
理:即道理、情理、理性。这里的道理指的是“大道理”,即宏观的理论、目标、规律、 要求等。 “情”“法”“理”的关系: “情”是人的情绪,感情。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具有情景性、变化性、突发性、选 择性、易受感染性等等。在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既有“换位思考”“同理心”“爱生 如子”的人性的温情,又经常出现“以情代法”的情况。带有明显的柔性特征。 “法”是社会管理的一种规则,既是公民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又是国家机关及各级组织应 遵命的工作规则。它有“标准性”“强制性”“受处罚性”的特征,具有“刚性”特征。 在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处理中,经常出现“法不容情”“毫无人性”“缺乏人性”等生搬硬 套的情形。 “理”是处理“情”与“法”冲突时应该有的态度和方法。在法律出现空白、多选择有弹 性等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从人类基本的道义、情感、行为等需求出发,按如习俗、常理、 基本核心价值(公平、正义、合理适当)等人类共识的指导下,站在以人为本,大局高度, 换位思考,进行变通处理,起到对“情”与“法”的调和、完善作用。
4 “情、法、理、术”四大核心理念详析
引言
去年湖北某高校发生一起事件:一名大二学生家长因 儿子与同学打架,其子得了精神分裂症后,要求所在 学院予以赔偿五万元。学院声称自己并无过错,与其 子发生冲突的学生也称没有发生打架斗殴,只有口角 和轻微推搡,不可能导致其精神分裂,学校及与其发 生纠纷的学生不愿意作任何赔偿。学院请学校法律顾 问室负责人出面,向家长详细认真地宣讲了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并称如家长不服,可到人民法院起诉。学 生家长不接受学院及法律顾问室的意见,情绪十分激 动,并在网上发布消息,发动学生闹事,还多次到学 校行政楼找校领导理论,并声称从楼上跳楼自尽,严 重影响了学生所在学院及学校领导的正常工作。学校 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责成学校学生工作部、保卫部、 法律顾问室、所在学院组成工作专班,认真妥善处理 该不稳定事件。
“情、法、理、术”四大核心理念详析
1、“术”即战术。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性决定了其处理工作的难度。 事件中的相关当事方具有一定的冲突性,要积极妥善进行处置,交流要 有战略思维与战术技巧,运用科学的策略、方法完成一系列的处理程序, 力争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7 程序严谨, 4 进退有余 收集证据, 换位思考, 以情动人
正确处理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应遵守的原则
维护稳定的原则Leabharlann 0302是维护各方利益的需要。如果发生不稳定因素, 则会导致“双输”,“多输”局面。
是维护校园良好秩序的需要。(学校需求)
01
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政治需要)
案例七:某校继续教育学院两学生因口角发生杀人致死案件,被害人一方 召集老家三十余人围堵校园大门,堵塞城市交通,被公安机关拘留2人。
目 录
C
1
引言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目 录
ONTENTS
2 3
正确处理学生安全危机事件应遵守的原则
4 “情、法、理、术”四大核心理念详析
“情、法、理、术”四大核心理念详析 情:立场、态度 一 二
三 在实际工作中,应排除下 面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1)学生是致害者,不值 得同情。 (2)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 行为能力的公民,不应具 有特殊性 (3)学校不是政府民政机 关,不是慈善机构。 (4)学生数量庞大,没有 那么多精力,只要依法办 事就行了,没有那么多儿 女情长。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教育法》 第四十四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略)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略)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略)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略)
引申
(1)学校有管理、教育、保护学生的义务。如果没有 认真履行,就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被境外势力利用或操 纵,形成影响社会稳 定和国家安全的大事 件。
4
1
2
家庭成员因难以接受 而铤而走险。
5
3
案例四:某学生在校外玩水溺亡,其家长扬言到校园实施爆炸。
目 录
C
1
引言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