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化石油气的防火防爆(标准版)

液化石油气的防火防爆(标准版)

液化石油气的防火防爆(标准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656液化石油气的防火防爆(标准版)一、爆炸概述可燃物质引起燃烧和爆炸的条件是:①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在着火浓度(或爆炸极限)之内;②有点火源。

在一定的着火浓度下,闪点越低,越易发生燃烧,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根据闪点高低,油品的闪点(珞)分为二类四级。

即一类一级tF<28℃一类二级tF=29~45℃二类三级tF=46~120℃二类四级tF≥121℃一类油品叫做易燃液体,二类油品叫做可燃液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N16—87)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已做出明确规定,根据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特征(表4-24),表明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因此,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掌握安全防火、防爆基本知识,并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表4-24低级烃的着火特性序号介质分子式大气压下液体沸点/℃液体的闪点/℃气体自动着火温度/℃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1CH4-161.5-1755955.3~142C2H6-88.6-1255103.1~12.5 3C3H8-42.3-1054682.1~9.5 4nC4H10-0.5-603651.8~8.5 5iC4H10-11.7-835001.8~8.5 6C3H6-47.7-1804532~11.1 7aC4H8-6.1-804401.6~9.3 8γC4H8-6.9-724651.8~8.8如果将油品预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使它与空气接触,即使在无火源的情况下,它也可能剧烈地氧化而发生燃烧,其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自动着火温度(或自燃点)。

油品的沸点愈低则愈难自燃,即其自动着火温度愈高。

通常测定可燃液体的燃点时,是使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混合物与火接触,能使之燃烧不少于5s的温度称作其燃点。

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比重大于1,容易积聚于低洼或死角处,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加之闪点及燃点较低,所以遇明火而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极大。

火灾往往都是由于燃烧失控而引起的。

若火势较大而又急救不及时,就可能产生次生灾害。

如由于燃烧传热量过大,温度急剧上升使容器内液化石油气液相体积极度膨胀导致容器破裂,或容器内压升高到安全阀,气态液化石油气大量释放,事故就必然蔓延。

显然,消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平时消除隐患,并分区设防、配备精干机动灵活的灭火设备,以便尽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控制火源,避免火势蔓延成灾。

爆炸和燃烧可相伴而生,以燃烧的角度来看,爆炸是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迅速的氧化反应,发出高热和火光,反应的气体受高热作用下,体积猛烈膨胀,产生强而有力的冲击波,继而发出巨响,其破坏力甚至足以摧毁建筑物。

例如,液化石油气由液体汽化成气体,其体积膨胀近250倍。

然后可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下限为2%的混合气。

由此推算,该爆炸混合物的体积可达原液态液化石油气体积的12500倍,若外加由于燃烧温度急剧升高引起体现膨胀的因素在内,爆炸所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虽然爆炸事故的发生难以预料,但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消除引起爆炸的诱发因素,从而有效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液化石油气的爆炸特性1.爆炸物质从一种状态骤然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液化石油气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1)物理性爆炸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

爆炸原因往往是由于容器内部介质的压力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容器破裂,内部介质在瞬间膨胀,并以高速度释放出内在能量。

物质在发生物理性爆炸前后的成分和性质均不改变。

储罐或钢瓶内的液化石油气,受高温膨胀而引起的容器胀裂爆炸;锅炉超压爆炸等都属于物理性爆炸。

(2)化学性爆炸这种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反应混合物而引起的爆炸。

当储罐或钢瓶破裂时,内部的液化石油气迅速蒸发、膨胀,并与周围的空气相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极易达到爆炸极限,一旦遇到火源,便立即发生化学性爆炸。

其实质是高速度的燃烧,从而产生出大量的高温燃气向四周扩散,并引起附近的可燃物质燃烧。

化学性爆炸常常伴随火灾的发生,破坏力更为巨大。

物质在发生化学性爆炸前后的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爆炸极限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见表4-25。

表4-25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单位:%,体积分数名称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理论含量名称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理论含量丙烷2.379.504.02丁烷1.868.413.12丙烯2.0011.104.44丁烯1.709.003.37确定爆炸浓度极限的实用意义如下所述。

①评定气体或液体蒸汽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汽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范围越大,则火灾危险性愈大。

例如,汽油的爆炸极限约为1.7%~7.2%,液化石油气爆炸极限约为1.5%~9.5%,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5%~27%,火灾危险性的顺序则为:液化石油气>汽油>氨气。

②划分可燃气体等级的依据。

爆炸浓度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属于一级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高于10%的可燃气体属于二级可燃气体。

如液化石油气属一级可燃气体,氨气属二级可燃气体。

③评定气体生产、储存,火灾危险性类别,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

三、液化石油气站用电场所爆炸危险等级和范围的划分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按其物质状态的不同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划分为三类八级。

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及危险程度,在《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将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划分三类八级,见表4-26。

表4-26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等级划分类别分类场所级别分级场所第一类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O-1级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O-2级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Q-3级在不正常情况下整个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较小,爆炸后果较轻的场所第二类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G-1级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镁粉、铝粉、煤粉等与空气的混合物)的场所G-2级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第三类火灾危险场所H-1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物体,而它们的数量和配置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2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悬浮状、堆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它们虽然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上与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3级有固体可燃物质,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液化石油气站属于第一类,即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场所。

液化石油气站用电场所爆炸危险等级和范围,主要根据其液化石油气场所配置设备情况、设备泄漏和扩散情况以及自然通风条件等因素划分。

1.Q-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气体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期存在的场所。

在液化石油气站Q-1级场所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只有Q-2级场所中比地面低洼,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部位,可视为Q-1级场所。

2.Q-2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气体可能出现的场所。

①封闭式的灌瓶间及附属瓶库、压缩机室、烃泵房、汽车槽车库、储罐室气化间、混气间、调压室。

瓶装供应站的瓶库、瓶组间等建筑物的内部空间。

②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灌瓶间的内部空间,以及敞开面向外水平距离15m以内和敞开面高度以下的空间。

③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灌瓶间附属瓶库、压缩机室、烃泵房汽车槽车库、储罐室、气化间、混气间、调压室、瓶装供应站的瓶库、瓶组间等内部空间,以及敞开面向外水平距离7.5m以内和敞开面高度以下的空间。

④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装卸口以外水平距离15m和装卸口2m以下的空间。

⑤储罐和容器安全阀口和排污阀口以外以3m为半径的空间。

⑥储罐、容器和管道上阀门1m以内的空间。

⑦Q-2级场所中比地面低洼,易积聚液化石油气的部位。

3.Q-3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气体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①2第①项所列封闭式建筑物以厂房为界,在自然通风良好的条件下,通风室外的门、窗开口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1m内的空间。

②2第②项建筑物Q-2级场所以外,水平距离7.5m以内敞开面高度以下的空间。

③2第③项所列建筑物Q-2级场所以外,水平距离7.5m和敞开高度以下的空间。

④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装卸口Q-2级场所以外,水平距离3m以内和装卸口高度2m以下的空间。

⑤露天设置的储罐,容器和设备自外壁以外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3m以内的空间。

当设有防护墙时,还包括防护墙高度以内的空间。

⑥储罐和容器安全阀阀口和排污阀阀口Q-2级场所以外,以3m 为半径的空间。

⑦2第⑥项Q-2级场所以外,3m以内的空间。

4.无爆炸危险场所①使用液化石油气或残液作燃料的锅炉房内部空间。

②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厨房。

5.与爆炸危险区域用有门的墙隔开时,相邻场所等级划分如表4-27所示。

表4-27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场所的等级划分危险区域等级用有门的墙隔开的相邻场所备注一道有门的墙两道有门的墙(走廊或套间)隔墙上的门应是非燃材料制成,且有密封措施和自动关闭装置(如弹簧等),两道隔墙门框净距不应小于2mQ-1Q-2Q-2Q-3无危险场所Q-3无危险场所四、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可分六种类型,与其相应的标志如表4-28所示。

爆炸性混和物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按其传爆能力可分4级(只适用于隔爆型),如表4-29所示。

所谓传爆能力是指爆炸性混合物对爆炸的传播能力,通常用使它们不能连续传爆的最大狭窄间隙的尺寸来表示。

这与燃烧过程火焰传播时,在孔口出流孔径小于极限值的情况下,火焰就不能再继续传播的意义相仿。

爆炸性混合物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按自然温度可分为5组,如表4-30所示。

这样,可将爆炸性混合物按分级分组情况编排,如表4-31所示。

表4-28防爆电气设备新旧类型标志对照表类型标志类型标志旧新旧新—充砂型—q防爆安全型增安型Ae—无火花型—n隔爆型隔爆型Bd安全火花型本质安全型Hi防爆充油型充油型Co防爆特殊型特殊型Ts防爆通风、充气型通风充气型Fp注:1.旧类型在标志前加“K”字者为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2.新类型标志“Ⅱ”者为工厂用防爆电气设备;标志“Ⅰ”者为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