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野生菌中毒 ppt课件
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
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
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PPT课件
5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
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 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 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
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PPT课件
3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PPT课件
1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PPT课件
11
秋日小圆帽
PPT课件
12
毁灭天使
PPT课件
13
死亡帽
PPT课件
14
大理石死亡帽
PPT课件
15
头套鹿花菌
PPT课件
16
大脑蘑菇
PPT课件
17
毒鹅膏菌
PPT课件
18
介味滑锈伞
PPT课件
19
毛头鬼伞
PPT课件
20
头乳菇
PPT课件
21白毒鹅膏菌源自PPT课件22PPT课件
•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
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
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
收;
•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
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PPT课件
2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
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 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 易导致中毒。
PPT课件
4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
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
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 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
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
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