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之本 (800字)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之本 (800字)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之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自孩子呱呱坠地起,家庭就成了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其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因此,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又是家庭教育之本。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说孟母特别重视环境对孟子的直接影响。

起初,孟子家住一片墓地旁,常常看到埋死人,于是就学做埋死人的游戏。

搬到集市旁边后,孟子每天看到的是小商小贩的经商活动,于是又学做买卖的游戏。

最后搬到一个学宫旁边,孟子每天看到的是文质彬彬的学生,于是也学着做一些文明的游戏。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环境对塑造一个人的重要性。

有人专门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双胞胎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往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

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大体相同,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这两个孩子个性发展完全不同。

留在城市的孩子喜欢读书,智力发展较好较快,也比较文静;而在森林附近的亲戚家长大的孩子,则不想读书,身体很好,会爬树,也很灵巧,性格很开朗。

这都是家庭环境影响的结果。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家庭教育,往往使得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我们要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呢?
(1)以平常心看孩子。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愿强烈,造成了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现象。

相信有些父母会有意无意地这样要求或指责孩子,“你怎么会落在别人后面?一定要赶上。

”、“你这个没出息的,弹钢琴是最增长人的智力的。

为了开发你的智力,我们花那么多钱为你买了钢琴,你却不喜欢,真是让人生气。

”、“我一心一意要把你培养成个画家,你就这么不给我争气。

”然而,这样做不但不能刺激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反而很有可能增大孩子的压力,使他更加抵触学习,结果当然不会令人满意。

事实上,我们应当反思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太高了?自己是否对孩子的才能做了客观的估计?孩子的能力、水平、兴趣、天分各有不同,都有自己的倾向性。

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在每一方面都是佼佼者。

对于孩子的不足,我们要客观地予以承认,以平静的态度对待他不喜欢的东西,这样会使孩子的烦躁情绪得到疏解。

在家中,我们从来不逼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在他做事情的时候,也从未对他提出过过高的要求,只是在努力培养他做事一丝不苟、
尽心尽力的态度,至于结果如何,从未提起。

不要盲目强行要求孩子,以平常心看孩子,他会过得更轻松、更愉快。

(2)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一些教育家在所做出的许多回答中有这样一条:大家都按一定的时间吃饭、睡觉、娱乐、工作和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使全家人努力遵循。

当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速率较快,大家不可能完全照章行事,然而大的时间框架必须确定,其余的一些小事可以灵活掌握。

不必担心过规律的生活,会使孩子成为墨守成规、机械呆板的人;相反,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节奏感的环境里,身体强健,精力充沛,遇事沉着,遇到特殊情况也能灵活处理。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3)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您知道怎样让孩子在幸福中度过每一天吗?您知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孩子传递您的爱吗?不需要太多,不时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就够了。

早晨,一边吃饭或收拾东西,一边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谈谈,今天有什么活动安排,要注意点儿什么。

重点应放在特别的地方,今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别要求。

与孩子一起讨论他的计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可行性怎样?让孩子感到您重视他的计划,并且是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建议和意见。

方便的时候可以到孩子的学校,多向老师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带他一起出外进餐,他一定会为此兴奋不已。

让孩子保持与我们联系,有事情的时候,想说话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等,让他和我们在一起感到踏实、快乐。

晚上回到家里,准备晚饭或吃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每个人都说说这一天的事,我们就互相走入了对方的世界,一起共享生活的乐趣,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心灵也更加相通,孩子对我们也更加信任。

(4)同孩子讨论家庭作业,以便熟悉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

家庭作业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实现自己及父母和公众对他们的期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日后取得好成绩所必须的学习技能等。

因此同孩子讨论家庭作业,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孩子正在学习的内容,了解孩子的不足,以便及时弥补。

刚入学时,我们通过与孩子交谈,了解到他英语成绩不够理想。

我们立刻与他一起制订了英语补习计划,并对他的补习内容适时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终于有了显著的进步。

(5)孩子学习时,家长应在附近从事阅读等文字性的工作。

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也不可能整天晚上都陪伴着孩子,也不主张当孩子一遇到问题就马上伸出援助之手,但当孩子学习时,我们在附近从事阅读等文字
性的工作,却很有必要。

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感到踏实,容易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当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我们也能随时提供。

孩子在家学习时,我们从来没有看电视或织毛衣的现象,总是与书本、报纸或笔记本打交道,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受益非浅。

当然,家长应注意不能强行提供帮助,或在孩子一遇到困难时马上就伸出援助之手,那样会助长孩子动脑的惰性和依赖心理,也不能把自己做事的方式强加给孩子。

(6)对待孩子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杜绝训斥、喝责。

许多教育家都明确指出: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一个因鼓励、表扬过多而使孩子变坏的例子。

这就说明我们家长还比较保守、小气、吝啬,鼓励、表扬的还是过少、不够。

爱听好话是人的本性。

正如大人一样,孩子更需要表扬、鼓励,只有在表扬、鼓励中,孩子才会树立自信,孩子才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训斥和喝责,只能损减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学习兴趣销食殆尽。

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

孩子初学钢琴时,兴趣很浓,几乎一回到家就坐在钢琴边进行练习。

可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渐加大,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看到这种现象,我没有粗暴地对孩子进行斥责,而是耐心地鼓励,只要他有了一点儿起色,我就以“你真是天才的钢琴家!”、“你真棒,比我们强多了!我们啥也不会,看来应该向你学习了。

”等语句激励他。

逐渐地又激起了他练好钢琴的决心。

(7)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举办的各项活动,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全局观念,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可以发展孩子的个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参与竟争的意识,使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只要学校或班级组织活动,我们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为了孩子的活动,我们可以放弃其他任何事宜,并自觉坚持陪伴孩子练习。

为使孩子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天不亮就陪孩子跑步、跳远。

我们知道,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使孩子具有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勇气。

这是一个树立自信、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时代,一个连参与意识和自信心都没有的人,怎能向别人昭示自己?
作为父母,要有责任、有义务提高自己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产生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往往与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等,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作为父母,须时时依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特征,主动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讲究教育孩子的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个性。

当然,父母们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头等大事。

为人父母者,对待孩子培养教育,切不可等闲视之。

如今,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一般不是那么困难,可要创造出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可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在日常家庭活动中,父母们当以积极的向上情感,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对待孩子。

通过与孩子的交谈沟通,激励孩子;在抓“大”放“小”
中,给孩子宽松的心理空间。

有人说,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前途的收获。

所以,正确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必定会托起明天的太阳。

小甸中心学校韩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