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场经济情况
28 43
出口所得 13.4 国内市场 8.2 所得 总额 21.6
18.2 9.9
24.2 13.2
31.8 16.2
40.9 23.1
28.2
37.4
48.0
64.0
33
从表可以看出印度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印度的第一产业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出现萎 缩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对其 GDP的贡献度由1990年的40.6%上升到2005年的 52.4%,涨幅高达29%。相对服务业的发展成绩, 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从1990年至2005 年,其在GDP的比重基本没有得到变动大概维持 在24%。因此从横向来看,印度第三产业的发展 成绩最为突出,从纵向来看,在印度独立之初, 农业在GDP中占了半壁江山,比重高达55.4%,而 服务业为28.5%。从1980年开始,印度服务业已经 逐步代替农业,成为印度国内经济的主导产业, 其服务业的繁荣,强有力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印度的进出口总额
(3)人均收入水平 2006年印度的人均收入较1990年翻了一番还多,虽然2006年 人均收入820美元仍属于低收入水平,但实行市场经济以 来,特别是2000年后的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仍可反映出印 度取得的巨大进步。
以服务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印度并非按照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次序 逐渐递进,而是呈现了错位式跳跃的产业结构演进过 程。印度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市依靠以知识为基础的制 造部门的扩张驱动的,在印度的GDP增长率中,“知 识经济”提供了超过一半的巨大贡献。因此,印度 形成了一种与中国等东南亚国家不同的增长模式,主 要依靠国内市场而非出口,依赖消费而非投资,依赖 服务业而非工业,依赖高技术而非低技能制造业。印 度经济中比较发达的产业是服务业,而且最为引人注 目的服务业是面向全球的外包业务,这使印度成为 “世界办公室”。印度开辟了一条“印度式”的发展 道路,即以服务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工业体系形成时期(1956-1966)
“二五”和“三五”的十年是印度工业初成体系的时期。首先, 印度通过接收、国有化和政府投资三条主要的途径,建立并发 展了公营企业。其次,印度的工业发展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方针。“第二个五年计划”由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马哈诺比斯编制,该计划明确把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作为工业发 展的优先领域。为此,印度优先发展以钢铁工业、重化学工业、 重型机械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推行进口代替,设置关税和非 关税壁垒,严格管制进口和外国投资,不鼓励出口,正式确立 了封闭的性的半管制经济体制。第三个五年计划强调进一步扩 大基础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再次,独立后的印度实行自力更生 或内向为主的发展政策,从1950年开始印度就实行了限制进口 的政策。1970年开始走向进口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印度才开 始实行对外开放和促进出口政策。同时印度长期实行对外资的 限制与控制政策,利用外资以援助和国际机构的优惠贷款为主,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较少。
a改革资本运作方式,鼓励对IT产业投资 b发展风险投资 c鼓励员工投资本企业,建立激励软件人才的分配 机制 d实行优惠政策以创造宽松的软件开发环境
印度的IT产业
近年来印度IT产业的发展状况(百万卢比)
印度IT软件出口额
印度的农业
【农业】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
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 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 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
印度市场行情
印度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 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最 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 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也是世界 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是世界 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 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已经成为软 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 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印度也是当今金砖国 家之一。
。
(三)经济制度调整时期
1966年,英迪拉·甘地(尼赫鲁之女,1966-1977年、 1980-1984年两度出任内阁总理)出任内阁总理。其实印 度粮食恐慌基本靠美国进口小麦维持需要。在美国、日本 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过 程中的一次飞跃。绿色革命最重要的内容是高产品种的培 育和推广使用,与此同时促进化肥和农药的推广使用,推 动农业水利建设,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气化,为了 推进绿色革命的进行,政府在资金,农产品价格、教育与 技术层面都采取一些保障和激励措施。持续二十多年的农 业革命取得成功,印度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单产水平获得显 著提高,基本解决了印度的粮食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和服 务体系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在工业方面,英迪拉·甘地 在坚持尼赫鲁思想的前提下,体现自己的特点。她给国内 外私人投资提供机会,放宽对国内外私人投资在经营规模、 投资领域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她将发展重点的范围 缩小到核心工业,并且注重经济的增长
23.8
24.0 22.8
25.0
24.6 24.8
51.2
51.4 52.4
印度各个产业占GDP比重
单位:%
时间 2005-2006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2009-2010 2010-2011 第一产业 18.3 17.4 16.8 15.7 14.6 14.3 第二产业 28 28.6 28.7 28.1 28.1 28 第三产业 53.8 54 54.5 56.2 57.3 57.7
以下是印度至自由化改革期间印度经济发展情况
(二)经济改革的措施
(1)实行市场自由化 一方面、改革国营企业经营体制,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限的私有化;另一方 面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国投资
(2)改革财政金融体制
其中财政方面包括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减少财政开支;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税制,缩小财政赤字; 金融方面允许成立包括同外国合资的私人银行,减少政府对 银行体系的干预
一、封闭的半管制经济体制时期
(一)过度时期(1947—1956) 在这期间,印度完成了一系列的经济调整的艰巨任务。其中包 括:1950年开始实行的取消中间包税、减轻地租税、土地最高 限额为核心的土地改革、将垦地面积的40%转移到中小地主和富 裕的农民手中,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合作化,广泛建立合作社 和村评议会。1951年印度开始实行《工业发展与管制法》,为 公私营部门并举的混合经济体制奠定基础。 独立时期,由于进行土邦合并,解决宗教问题等原因,印度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的下降。为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议定了 “一五”计划(1951-1956),其基本任务是解决粮食,工业原 料和消费品的短缺问题,恢复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 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3)实行外贸自由化
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出口; 卢比贬值放松外汇管制
(三)经济改革的成效
(1)经济总量
(2)印度的对外经济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对外开放不仅起步晚,而且程度低,但在1991年 改革后有了较大的变化。1991年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政府采取卢 比贬值20%,逐步降低关税和卢比可自由兑换等措施促进出口和 减少逆差,取得初步成效。东南亚危机后印度的进出口大幅下降 和,逆差不断上升。印度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先后设立了18个经 济特区和45个农产品加工区,并与斯里兰卡、阿富汗、泰国等过 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协定,印巴之间开始了双边贸易, 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非洲、以及拉丁美洲 的经贸合作也普遍扩大。2000年后,印度进出口总额有了较明显 的增长,2005-2006年度更是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占世界 出口的1%。2006-2007年度完成了1250亿美元的出口指标,年增 长25%。2007年3月底外汇储备达1991.79亿美元 。
古老而现代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几乎国家的每 一个人都信仰宗教,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还有许多的 人信仰佛教。印度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但是没有在 工业化的进程中崛起1987年,印度成为西方殖民者在地 理大发现后的殖民对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此之间 印度的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基本上还是农业社会, 1947印度独立,经济增长几乎停滞,经济结构带有较强 的殖民地色彩,60多年来印度经历了十多届的政府,每 一届政府都推行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印度地狱里至 今,以拉奥政府的自由化为界限按照经济体制的不同可 以把印度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封闭 的半管制经济体制时期,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20世纪80 年代末;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从1991年拉奥 政府实行改革至今。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服务业成为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印度各个产业占GDP比重(1990-2011年) 单位:%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1991
2000-2001 2001-2002
34.9
26.2 26.3
24.5
24.9 24.4
40.6
48.9 49.3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
印度服务业的发展,首先是由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持续高增长。 印度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达不但直接对GDP增长做出了突出的 贡献,同时期出口也成为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印度IT-BPO部门数额(2004-2008年)
单位:10亿美元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72008年增 长率(%)
位于印度班加罗尔信息技术中心的印孚瑟斯公司,是世 界500强企业之一,同时是印度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塔拉维位于印度孟买的中心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民 窟,在贫民窟的一边却是繁华的都市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 2、确立以IT产业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3、重点培育软件产业和IT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开放式的资本形成机制,创新投资与开 发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