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砂除锈作业指导书

喷砂除锈作业指导书

喷砂除锈作业指导书
1目的
通过对喷砂活动的合理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扬尘、噪声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以达到保护人身健康、保护环境的目的。

2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在本公司所承修船舶的常规修理作业;特殊要求的,应根据单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操作。

3职责
3.1 生产管理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指挥、检查、考核、协调、交付的组织与安排和控制。

3.2 质量管理部负责提供产品在过程中所涉及的文件,包括工艺参数、工艺标准及工艺要求,及推行新工艺、新方法和现场指导,负责特殊过程管理。

负责分工范围内采产品的检验、试验。

3.3 产品承制部门/工区负责施工及施工过程的组织、监控及现场管理等。

3.4产品承制部门/工区、安全环境监督部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操作状态的管理。

4工作程序
4.1 概述
船舶腐蚀情况根据船体部位所处的腐蚀环境、航行区域、船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

所以,涂刷防腐涂料的种类因各个具体情况不一样而不同。

涂料的不同和防腐要求的不同对涂料前的钢材表面处理也就有很大的差别。

钢材表面所涂防腐涂层的有效寿命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与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的质量、所采用的涂料种类、涂膜厚度、工艺条件有关。

在这些因素中,涂装前钢材的表面处理的质量是左右涂膜保护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要想控制防腐涂层性能,最关键是要控制涂装前的钢材表面处理的质量。

喷丸(喷砂)处理是以压缩空气带动磨料以一定的速度射向被处理的钢材表面,靠的是磨料对钢材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将其表面的氧化皮等锈蚀产物和其它污物清除掉的工艺方法。

喷丸处理可以直接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因为其操作相
对较简单方便。

这种处理方式下的磨料一般要选用几种磨料或同一磨料的几种不同的粒径类型混合使用,以求处理过的钢材表面致密度比较均匀。

4.2 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俗称除锈,有以下几点:
4.2.1 全面地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

4.2.2 已发生锈蚀,并且部分氧化皮已经开始剥落的钢材表面。

4.2.3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较为轻松的刮除,并且存在少量点蚀的钢材表面。

4.2.4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全面剥落,而且已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

而且还包括除去覆盖在钢材表面的氧化皮、旧的涂层、油脂、焊渣、灰尘等污物,此外除锈之后钢材表面必须形成一定的粗糙度。

钢材的表面处理质量一般指的就是上面所说的各种污物的清除过程以及除锈后钢材表面所形成的粗糙度的大小。

即通常所说的两度:清洁度和粗糙度。

4.3 除锈等级
4.3.1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Sa1)
在这种表面除锈方式下,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原有的涂料涂膜等附着物。

4.3.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Sa2)
在这种方式下处理过的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铁锈和原有涂料涂层已基本清除干净,即使有一些附着物也是很牢固的。

4.3.3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Sa2.5)
在这种方式下处理的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原有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是仅呈点状或小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4.3.4 Sa3
使钢材表面表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在这种方式下处理的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原有的涂料涂层等附着物,且其表面应显示均匀的金属色泽。

简单的理解为:
Sa3、“喷砂至可见清洁金属”
Sa2½ 、“非常彻底的喷砂清理”
Sa2 、“彻底的喷砂清理”
Sa1 、“轻喷砂清理”
4.4 现场喷砂中操作者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高压下的喷砂清理是一项危险的操作。

采取措施保护操作者及旁观者或其他在场人员是极其重要的。

一些需要考虑的事项为:
4.4.1 除了操作者外,不允许其他人员靠近喷砂清理操作现场
4.4.2 设置警示牌
4.4.3 监视人员应时刻警觉
4.4.4 所有设备应进行检测以使安全操作
应安装并使用叉杆手柄切断装置。

叉杆阀(遥控)应成为整套装置的一部分,它可使操作者在喷嘴处控制机器。

检查人员应保证这项安全措施在喷砂操作时总是合用并总是在使用。

所有干磨料喷砂清理都需要过滤及调节空气供应的呼吸保护器。

不仅是操作者,而且是在污染区的所有人都必须佩戴经核准的呼吸器。

除此之外,所有设备必须接地,以防触电。

4.5 重点安全问题
所有表面处理过程的参与者,包括涂料检查人员,都应运用常识发觉潜在的危险。

任何存在安全问题的照明设备,脚手架或设备故障都应报告给适当的人。

有见识并负责的工人总是能在工作或检查中,使用脚手架,三角架,悬空支架等工具前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其安全性。

决不要走进磨料喷砂区的通道。

磨料粒子能以450 英里/小时的速度飞驰,具有机关枪的作用。

涂料检查人员必须遵守由安全工程师或合同中负责安全的人员制定的所有安全卫生
规章制度。

并应熟悉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下列保护设备:头罩、呼吸保护器、重型保护工作服和手套。

可能要求操作者安置接地设备,也可能要求涂料检查人员证实设备适当接地。

4.6 现场冲砂中应注意一些细微环节
4.6.1 遮盖
当进行喷砂时,通常有些区域因某些原因不应喷砂。

典型的例子是:已经油
漆的表面,或敏感设备,例如:阀门或仪器。

这些留下未喷砂的表面可用合适的金属或橡胶或合适坚韧的遮盖胶布牢牢地盖住,保护起来,免受喷砂流的影响。

同时这些遮盖物应在邻近区域开始喷砂前固定在合适的地方。

应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得以合适的保护并在喷砂及涂装操作完成时,仔细除去遮盖材料。

4.6.2 排污
为了除去残留的灰尘,喷砂结束时应清洁表面,除去灰尘和磨料的残留物。

可用高压喷射清洁、干燥的空气,真空清理或用清洁的干刷子刷,直至表面无灰尘和砂子残留物的痕迹。

这时的表面看上去应非常类似所指定的标准当灰尘或砂子未完全除去时,经常藏身于裂缝或角落里。

可能会受高压喷涂油漆时气流的影响而散布在漆膜中,造成油漆层较差的附着力或漆膜不完整性。

4.7 环境条件可能对磨料喷砂过程及涂装前已喷砂的清洁表面有影响。

环境条件包括:
气温 (和底材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所处于的环境 (例如:海洋环境和工业环境)
4.7.1 气温
在钢板温度比周围气温低得多时进行磨料喷砂是不明智的。

潮气会凝结在喷过砂的表面上,引起表面闪锈。

底材温度可用钢板表面温度计测量。

4.7.2 相对湿度
喷砂时,高湿度(水份)会导致清洁表面迅速受损。

不应在潮湿条件下(即:下雨天或相对湿度非常高-通常为大于90%的天气)进行最后的干喷砂。

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的含水量(水蒸气) 与空气所能承受的最大含水量(即饱和状态)相比。

如果相对湿度达到 100%,那么空气将不能承受更多的水蒸气,多余的将出现冷凝。

由于这一原因,大多数涂料配套都要求如果相对湿度超过一定限度,通常是85%或90%,则不应进行涂装。

除此之外,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呈饱和状态,溶剂挥发受阻,会给漆膜的形成带来麻烦。

由于这一原因,涂料配套往往要求如果钢板温度或周围气温低于露点以3°C(5°F),不应进行涂料施工。

相对湿度和露点都是通过用湿度计进行温度测定来计算的。

4.7.3 露点温度
露点定义为冷凝发生时的温度。

如果周围温度下跌至露点以下,或部分或全
部构件的温度都低于露点,就会发生冷凝现象。

施工在潮湿表面上的涂料一般都达不到对底材的合适附着力。

在环境条件接近露点温度时进行磨料喷砂,很可能会发生冷凝及闪锈现象。

相对湿度和露点可用旋转式湿度计和干湿表进行测定。

4.7.4 涂装前的时间限制
为了减少涂装前表面处理被损坏的情形,配套往往强行规定时间限制。

一般措词可能是:“涂料必须在表面处理完成后的4小时内施工于为涂装工作而处理的表面上”。

显然,表面处理损坏的危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的主要条件(温度,相对湿度等),所以所允许的4小时的时间好象很武断。

但作为一种强制性的预防措施,一旦规定应予以遵守。

其他一些时间限制,例如:对于关键性的施工可能会是2小时,或者在天气变化地区,或者预期天气条件稳定并明确,则可能会是6小时或者甚至8小时。

5 支持性文件
《钢结构防火涂料》GB/T14907-2002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