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战略分析与展望一、城市简介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保定,东临衡水,西倚太行山,与北京、济南、天津三大都市几乎是等距相望,位置优越。
现辖6个区、12个县、5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16.378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455.8平方公里,人口286.2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
石家庄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独特的省会地位、繁荣的商贸更为发展商贸会展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京广铁路、石太铁路、石德铁路、石太客运专线已通车、京广高铁(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将于2012年底全线通车,石家庄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石家庄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工商业发达,市场前景广阔,投资环境较为优越,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处。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石家庄市民幸福感第一,本次发布的城市竞争力首次尝试对294个城市进行了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在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石家庄依托自身优势,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主导的支柱产业,为早日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二、城市愿景●石家庄在未来20-50年间将经历从点—块—团—田字型结构—中字型结构等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串字型结构。
●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未来产业布局为:北部的行政、办公、商务和高科技研发中心;南部的物流、创新工业中心;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中心;东部产业集群中心;中部现代服务、生活居住中心。
城市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引擎中的重要支点,首都经济圈的第三级,冀中南经济圈的经济振兴中心,河北省省会,中国医药之都,华北中南部的物资集散和交通枢纽。
建成产业强大、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文化先进、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把握机遇,创造奇迹—发展潜力巨大的石家庄●首都南缘“空白地段”,任你驰骋—地理区位优越的石家庄●新生的石家庄—产业战略转型的石家庄●再创辉煌的石家庄—激活发展动力的石家庄●北京的配送中心—区域一体化中的石家庄●制造业的创新园—国家战略中的石家庄●现代工业化之都—产业转型的石家庄●豪情之都,惊喜无限—旅游资源丰富的石家庄●北方健康之都—以医药为主导产业的石家庄三、城市发展目标和理念1、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石家庄市的未来发展将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加快建成华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交通中心之一,不断提高城市的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在不远的将来确立首都经济圈边缘中心城市的地位。
2、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发展目标一:有凝聚力的城市城市发展目标二:可生长的城市城市发展目标三:创新的城市城市发展目标四:效率的城市城市发展目标五:生态的城市城市发展目标六:宜居的城市3、目标—策略框架根据目标与策略的逻辑关系,本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分解,寻找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空间规划的策略。
四、城市发展的现状与分析现状:1、制约因素●令人堪忧的城市生态环境使石家庄现状宜居度不高●多样性地势的过渡形成了石家庄西部的潜在断裂●瓶颈资源的存在加重了城市发展的忧患2、历史遗留●城市的超常规发展造成石家庄城市定位模糊,城市发展目标不明确●省会城市确立较晚,城市职能滞后,区域地位提升缓慢●城乡政策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行政区划调整后石家庄为本不够大的自己加重了包袱●生产空间拉动了生活空间的生长,造成产业轴和交通轴错位3、现状困惑●综合发展实力不强,但特色尚存,平庸之中亦显精彩●产业科技附加值不高,经济外向性偏低●民营经济薄弱,中小企业集群不发达●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面临城市规模扩张的挑战●城市人口密度偏高,就业岗位缺乏,用地紧张分析:1、区位分析➢从宏观地理区位上分析,石家庄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跻身于环渤海经济圈内。
在东北亚经济结构调整中资源报警条件下,京津冀地区有望在2015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先发不足后发潜力巨大的石家庄有可能成为从东北亚到环渤海的投资新热点;➢中观区位上石家庄受到京津两大都市圈的影响,辐射范围萎缩到冀中南地区,即使如此,也只是在京津对冀中南地区的辐射范围内担当了配角。
但是,作为省会城市,随着河北两环战略的推进,交通条件的优势日益得到发挥,石家庄有望在配角的角逐中取得绝对胜券;➢微观区位上,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力不足,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在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种现状限制了石家庄作为增长核心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对周边县市带动作用的发挥。
因此,石家庄应积极挖掘城市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于“小马拉大车”的微观区位上发挥“大车”的优势,实施非均衡战略,思考“小马”的提高和做大,利用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拉动作用,内引外连共同促进城镇发展。
2、SWOT分析机遇和制约:城市发展的外部环境1)石家庄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但城市竞争力偏低会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
今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则在于如何拓展市场的影响力。
2)首都经济圈具有较强的生长性,但石家庄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石家庄要做大做强,就地域空间而言要依赖自身的拓展,而从发展动力来讲,需要借助更强、甚至更远的外力。
3)石家庄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但仅具桥梁地位,缺乏流动中的聚势,通过型经济的特征明显。
因此,如何发挥通过型经济的优势,并通过现代流通业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则是石家庄能否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石家庄整体经济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中期,且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结构相对比较封闭,与国内其他省市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比较薄弱,因此,在产业发展方面遭遇结构性调整的瓶颈。
传统经济如何在新型工业化时期获得重生,以新型制造业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石家庄产业发展的关键。
5)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整体的演进,石家庄面临着更长远的城市化战略的考验。
石家庄要通过城市化战略带动地区发展、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而且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地区的配合。
优势和劣势:城市发展的内部资源1)城市空间资源禀赋优良,但城市空间拓展遭遇多重要素的制约。
因此,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借助战略性的跨越式发展模式来实现城市空间的重组,而如何集聚起相应的能量实现跨越,疏通相应的瓶颈,则是城市空间发展所直接面对着的关键性问题。
2)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尚处于由“要素推动”向“投资推动”的发展过渡阶段。
因此,石家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以大力推进工业化为核心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动力仍将以发挥廉价要素的优势为基础,但将逐步转变为更为依赖于投资推动,吸引外来资本的投入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
3)石家庄具有相对较为丰富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包括相当数量的大专院校储备的高级人才,以及众多经过技术培训的熟练工人。
但也应看到,技术和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相对仍集聚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再造和补充,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负担。
4)石家庄市的城市建设资金相对有限,但作为省会城市和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具有一定的建设资金集聚的特殊优势。
关键在于:拓展资金来源,把视野放得更为远大些;有效使用资金,避免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将大量资金集中于无长远战略目标的旧城改造,避免因此削弱对战略性开发的推动力量;从更为长远的利益来建构近期行动的框架,尤其应当避免贪图近期建设和使用的便利而对城市未来发展构筑起新的发展门槛。
5)石家庄既有革命圣地的光荣传统,又有新兴工业城市的产业文化积淀;既有交通枢纽城市的开放心态,又有山区和小农经济的封闭意识;既有开拓奋进的坚定决心,又有“等、靠、要”传统计划经济政治生态下的观望观念。
因此,培育城市新型文化精神,建立现代城市心态,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机制。
优势分析(S)(1)区位优势石家庄位于冀中南的中心位置,能有力的带动冀中南的发展。
农业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迅速,种类齐全。
石家庄是全国铁路,公路,邮政,通信的重要枢纽,还有正定机场。
山西是能源大省,优势河北港口的直接腹地。
石家庄距太原近,可以利用交通优势和省会优势加强与太原的联系,从而加强河北与山西的经济交流,冀晋友好共同发展。
石家庄拥有多所高校和办学机构,教育产业优势明显。
石家庄旅游资源丰富,还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
(2)主导产业突出,基础雄厚石家庄市是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是国家确认的首批生物产业基地,也是河北省的工业大市。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石家庄市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最大,华北制药集团等6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石家庄市工业部门齐全,是全国工业重镇,已形成了以纺织、医药、电子、机械、化工、建材、轻工业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
医药工业整体实力居全国首位,被称为“中国药都”,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抗生素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这里是全国的纺织工业基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石家庄依托自身优势,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主导的支柱产业。
机会分析(O)(1)机会一:三年大变样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和2008年迈大步实施方案》,三年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
空间布局由主城摊扩变为组团发展,布局调整基本形成,城市行政办公、文化体育、金融保险、商业商务、交通集散中心基本确定,主城改造、新区开发、组团提质三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化城市框基本形成。
建成区面积由182平方公里扩大到200平方公里左右。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2)机会二:环渤海经济圈崛起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经济增长极,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河北省将立足于京津冀和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石家庄、唐山两大中心城市,争取2020年前城市规模均达到300万人以上,其中石家庄要按照50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规划。
这两大城市将发挥区域经济的领跑作用,带动冀中南和冀东城市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