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高一地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2题;共54分)1. (2分)表格1数据说明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表1:八大行星绕日轨道偏心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偏心率0.2060.0070.0170.0930.0480.0550.0510.006A . 同向性B . 共面性C . 近圆性D . 地球生命性2. (4分)下图中a为极圈内一纬线圈,虚线为晨昏线,b点为极圈与晨昏线的交点。
读图完成下题。
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则()A . b点可能向西移动B . a纬线圈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 . a纬线圈昼夜差值扩大的时间持续半年D . 当差值达最大时,b地方时为0点或12点3. (2分) (2017高一上·山东期中)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 行星的体积B . 宇宙辐射的强度C .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D . 适宜呼吸的大气(2)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A . 日照条件稳定B . 有原始海洋C .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 .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4. (2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A . 大气圈B . 水圈C . 岩石圈D . 生物圈5. (6分) (2018高二下·天津期末) 下图为“手机软件的截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 . 北半球,东半球B . 南半球,东半球C . 北半球,西半球D . 南半球,西半球(2)此时,澳大利亚城市珀斯(115°49′E,31°58′S)的人们看太阳的方位是()A . 西南B . 西北C . 东南D . 东北(3)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 . 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B .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C . 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 .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6. (2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2)关于①③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上升,冷湿B . ①带介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C . ③带为西风带,风向为西北D . 某地如果常年受③带控制,气候寒冷干燥7. (2分)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 .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 降水变率增大D .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8. (2分) (2013高一上·苍南月考) 如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下列四组岩石中,全部属于沉积岩的是()A . 大理岩、页岩、板岩、石灰岩B . 石灰岩、板岩、砾岩、页岩C . 砂岩、砾岩、石灰岩、页岩D . 玄武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2)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A . 向斜B . 背斜C . 断层D . 海沟9. (2分) (2019高一上·伊春期末) 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 流水侵蚀作用B . 风力侵蚀作用C . 流水沉积作用D . 风力沉积作用10. (6分) (2017高二下·赣州期中) 下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
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 . 20 ℃或16 ℃B . 23 ℃或14 ℃C . 17 ℃或18 ℃D . 19 ℃或15 ℃(2)该图所示可能是()A . 北半球的3月B . 北半球的7月C . 南半球的2月D . 南半球的8月11. (2分) (2020高二下·汕头期末) 某游客在游记中写到:2月7日这天,顶着太阳走了9公里环形山路,终于到了“自然之窗”,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拱门,由红色层理构造的岩石在大自然的塑造下形成。
地表被红土地所覆盖,零星长着一些灌木。
读“自然之窗位置和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自然之窗”所在地主要的岩石类型是()A . 沉积岩B . 石灰岩C . 岩浆暑D . 变质岩(2)推测“自然之窗”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 流水侵蚀B . 风力侵蚀C . 海浪侵蚀D . 冰川侵蚀(3)该游客在当地游玩时,需要携带的物品是()A . 防晒霜B . 羽绒服C . 氧气瓶D . 登山绳12. (2分) (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区某城市局部微规划示意图。
图中砂层和砾石层由上部砂层和下部砂石层两层组成。
该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层含水量一般未达到饱和。
入渗率是指一次降水过程中从地表渗入土层的水量占本次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大小的排序正确的是()A . 坡地>浅凹绿地>停车场B . 停车场>浅凹绿地>坡地C . 浅凹绿地>停车场>坡地D . 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2)若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图中坡地入渗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降水强度越大,入渗率越大B . 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C . 土壤湿度越大,入渗率越大D . 土壤粘度越大,入渗率越大(3)下列关于该城市微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绿化城市环境B . 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C . 砂层和砾石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明显D . 土层和砂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明显13. (2分) (2019高二上·湖南开学考) 读“某区域陆地自然带沿不同方向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不同自然带),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自然带之间山地的成因是()A .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B .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C .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D .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2) M,N两海区表层的海水等温线()A . 都向低纬度弯曲B . 都向高纬度弯曲C . M海区向北弯曲D . N海区向北弯曲(3)①④自然带分别是()A .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B .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 . 热带雨林带,热带荒漠带(4)⑤自然带的成因是()A . 受沿岸寒流影响B .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C . 受副热带高压和离岸信风影响D . 受来自西北方向的暖湿气流影响14. (2分)下列现象可能是太阳活动造成的是()A . 极圈内的极昼极夜B . 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C . 出现极光D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15. (2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期末) 下图中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低气压槽线,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A . 西北、东南B . 西北、西南C . 东北、西南D . 东北、东南(2)受该槽线影响,可能出现:()A . 晴暖天气B . 台风C . 阴雨天气D . 寒潮16. (2分) (2019高一上·雅安月考)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 . 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B . 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C . 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D .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17. (2分) (2019高一上·江西竞赛)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星空观察,他们看到的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大多数是()A . 恒星B . 行星C . 星云D . 卫星18. (2分)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A . 地幔B . 上地幔C . 软流层D . 地核19. (2分) (2013高一上·益阳期中)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B . 其轨道为一正圆C . 公转过程中时快时慢D . 太阳居于轨道中心20. (2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 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A . 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B . 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C . 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D . 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21.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小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A . 由南向北逐渐增加B .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C . 整体上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 . 整体分布较均衡(2)图中a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较b区域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 正午太阳高度B . 地形C . 植被D . 纬度22. (2分) (2017高一上·乾安月考)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A . 赤道以南地区B . 赤道以北地区C .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 . 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二、综合题 (共3题;共46分)23. (20分) (2019高二下·伊春月考) 读“我国某区域及某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1月0℃等温线大致呈________走向,主要是受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影响。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带复杂。
简析其自然原因。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流速R1________R2(填<、>或=),理由是________流量R1________R2(填<、>或=),理由是________24. (10分) (2019高二下·台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