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路和举措调研报告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路和举措调研报告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路和举措调研报告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进入调整期,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拉开了序幕。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呈加快发展之势;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明确加快曲靖煤电及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和省内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建设。

由于曲靖是能源保障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因此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县必须进一步加快培育特色生态产业、加快建设滇东北开放重地。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从**县情出发,剖析现状、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路和举措的专题调研报告如下:一、**县承接产业转移基础现状及特征**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空虚。

冲破思想藩篱,树立开放意识,“借鸡生蛋、借力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县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始终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统筹城乡改革等重大机遇,着力建设基础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规模逐年增长、层次逐步提升,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目前投资5亿元的众诚爨玉石材有限公司、投资亿元的丰瑞油脂公司、投资亿元的原乡酒业、投资亿元的**县磷化工公司、投资亿元的**县南磷电冶公司、投资亿元的新海丰渔业公司等大型企业招商引资企业成功落户**特色工业园区,稳步健康发展,近期已签订协议项目有福建省莆田市湄艺实业公司的旅游工艺品加工项目,计划投资亿元;秸杆发电项目。

(一)**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1、政策优势近年来,**县委、政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区位优势**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东沿黄泥河与贵州兴义市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隔南盘江相望,是云南进出沿海地区的东大门,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的东大门。

交通便利,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2016年9月建成通车,距离出海口广西防城港公里,昆明至**高等级公路提质改造2016年开工。

南昆铁路、国道324、省道曲西公路横穿境内。

距昆明机场220公里,距兴义机场90公里。

县内乡镇、行政村通油路、水泥(弹石)路率和自然村通路率分别达100%。

3、资源优势:(1)、水资源:全县水能资源隐藏量丰富,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总量为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8%。

(2)、电力资源:**水能资源为滇东之冠,有“电力之乡”的美誉,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蕴藏量为10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97万千瓦,相继建成鲁布革电站、腊庄电站等14个水电站;地方政府年均可支配电量,网外电价元/千瓦/小时;风力发电和生物资源质能发电正在研发阶段,前景广阔。

(3)、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铅锌、硫铁、铜、铁、金、大理石、石膏等,煤炭资源总量亿吨,质优易于开采;硫铁矿储量5000万吨;铅锌储量万吨;铁矿储量20万吨,大理石储量1000万立方米;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农业资源:**县境内气候条件优良,生物资源门类齐全,是著名的粮食、烤烟、油菜籽、生姜、林果基地,曾先后被国家列为“烤烟生产基地县”、“油菜生产基地”。

“金菜花”、“十里香”等品牌菜籽油获“全国绿色食品”称号,生猪产业发展壮大,被确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

农业产业品牌培育及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黄姜”正式启用;新海丰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小黄姜、优质“双低”油菜、优质烤烟、高赖氨酸饲料玉米、生3 / 13物链循环养殖示范园、罗非鱼养殖等六个知名品牌得到巩固提升。

(5)、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在这里有中国最美的瀑布——国家AAAA级旅游区九龙瀑布群;有中国最美的喀斯特峰林——金鸡峰林、有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60万亩油菜花海,还有美绝人间的多依河、雄险奇幽的鲁布革三峡、碧波万顷的万峰湖等,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使游客由衷地发出了“滇东揽胜景,只有到**”的感叹。

2016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5万人次,同比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000万元。

**被评为中国节庆50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

(6)、劳动力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可为投资者提供劳动力保障;目前,全县富余劳动力万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0600余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 12500余人,初中文化程度的55300余人;县内就业人均工资800-1500元/月。

2016年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9万余人,转移就业收入达亿元,培训农民工万人,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为工业发展创造了用工条件。

4、工业基础优势:**现在已经初步建成以阿岗、长家湾煤、磷、电、化工等工业群为主的两个重工业园区和以青草唐生产绿色食品、特色农副产品为主的轻工业园区。

2016年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加工五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5、信息优势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9320户,移动手机用户72000户,宽带网络用户11293户,有线电视用户27000户,电视接收点42400座(面),电视节目130余套。

(二)**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情况**特色工业园区从2016年初开始提出,2016年12月16日,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通过了省评审小组的审查,园区工作投入正常运行。

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注重环保、规模、效益上提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力争把**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吸引项目较多、产业支撑力强、科技水平含量较高、人力资源开发较好和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型工业园区。

通过近几年开发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正在加快,南轻北重的工业发展布局雏形初现。

形成地跨罗雄镇、九龙镇和阿岗镇,包括县城东郊青草塘生物资源片区、县城北郊长家湾冶金工业片区、阿岗重化工片区,统称为“一园三片”。

2016年,园区入园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完成工业产值5 / 13亿元,增加值亿元,利税1亿元,就业人数4534人。

从近几年发展状况来看:一是机制体制不断健全;二是引进资金逐年递增;三是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三)**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构特征——从产业看,前期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种养殖、房地产和商贸流通及旅游服务业;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逐步提高,特别是随着工业立县战略的推进,全县把引资重点放在工业上,工业项目不断增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二产业比重将大幅度提升,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继续提升,而第一产业稳健上升。

——从来源地看,外资项目较少;内资项目主要来源于东部地区,近年来承接省、市内主城区产业转移的比重逐步提高。

——从区域分布看,县城及重点乡镇承接份额较大,约占80%。

随着**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将使产业更聚集,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得到增强。

二、**县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量少质差,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

一是总量不大;二是结构不优;三是质量不高;四是运行不好。

(二)要素不全,承接产业转移受到“硬制约”。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二是工业园区建设滞后。

三是产业配套能力差。

(三)环境不优,承接产业转移面临“软障碍”。

一是政策方面:土地、税费等方面的政策与沿海及周边部分区县相比,还缺乏优势。

二是政务方面:政府职能还未根本转变,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合力不强;在一些项目的推进中,不少职能部门协调解决问题,存在主动不够,被动有余的情况。

(四)观念陈旧,承接产业转移缺乏“原动力”。

三、**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思路当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进入了一个大的调整阶段,必将带来世界和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新转换,呈现许多新的特点,但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

**要培育特色生态产业,建设滇东北开放重地必须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性研究,发挥优势,创造条件,采取超常措施抢占发展先机。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开发促大发展,把握国内省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结合**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抓住机遇,以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优化为主线,以引资、引智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政策制度等软硬投资发展环境为重点,以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小区等各类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大7 / 13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努力建设滇东北开放重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原则1.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兼顾的原则;3.分类指导与合理布局原则。

(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努力培育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区域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建设新兴能源基地。

抓好硫电一体化项目;加大煤炭资源、铅锌资源向锌电公司和股份公司集中整合力度,提高资源自给率;进一步巩固提升冶金、化工产业,打造区域铅锌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轻工业。

(四)重点区域以“一园三片”为重点,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一园”即**县特色工业园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引进投资较大、效益较好的项目,提高单位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三片:县城东郊青草塘生物资源加工片区、县城北郊长家湾冶金工业片区、阿岗重化工片区。

**县特色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有生物资源加工产业(粮食、烤烟、生姜、油菜、水产品、蜂产品、畜牧、中药材、薯类、林果品等)、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冶金产业、磷、硫化工产业、建材产业、观光农业及工业旅游业。

(五)发展途径1、利用现有基础承接产业转移。

利用已有的基础工业,通过“引进来”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已有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强化招商引资效果。

2、利用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利用煤、铅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承接发展特色矿产加工业;利用小黄姜、罗非鱼、油菜籽等优势农产品,承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利用政策、抓住关键环节承接产业转移。

针对国家和省市对产业政策,承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科技开发等。

对冶金、煤化工业等一些体系庞大的产业,应主要争取战略投资者和关键生产环节的进入,然后逐渐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全部转移。

4、创新投资方式承接产业转移。

推行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多种投融资模式承接产业转移。

相关主题